歐洲eCall市場發展狀況及前景分析
http://www.xibaipo.cc 2008-07-02 17:16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提供能源礦產、石油化工、IT通訊、房產建材、機械設備、電子電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旅游商貿、醫藥保艦交通物流、輕工紡織等行業專業研究報告
1、基本介紹
2001年歐盟啟動eSafety計劃,參與者包括歐盟、各國產業協會及公部門,目的在于透過資通訊技術,加速智能化安全系統發展(Intelligent Integrated Safety Systems),以降低事故發生率與傷亡率。eCall計劃是eSafety計劃的一部份,該計劃目的在于:發生事故后,透過資通訊技術,協助公部門提供實時性道路救援以降低傷亡率。根據歐盟文件的解釋,在2010年之前,歐洲各車廠應「自愿」將eCall系統列為所有歐盟市場新車的標準選配。
eCall系統主要服務包括:1、在車輛上安裝黑盒子,當安全氣囊擊發時,結合車上GPS,自動將求救訊號與車輛定位信息透過無線通訊網路,傳送至當地緊急事故處理中心(E112);2、當事故發生(但氣囊未擊發)或車輛臨時拋錨,可透過車上的通訊按鈕,聯絡當地緊急事故處理中心或維修中心。
2、歐盟的效益評估
2006年歐盟境內發生120萬件交通事故,導致160萬人受傷,38,600人死亡。歐盟預估,全面推行eCall計劃可有效降低事故響應時間、傷亡率與相對醫療支出,進而節省巨額社會成本。
在事故響應時間方面,由于鄉間居住密度較低,若發生意外,求援不易,預計推行eCall計劃可節省50%反應時間,在都會區也可節省40%反應時間;在傷亡率方面,由于能更快將傷員送至適當的醫療機構,及時挽救傷員性命,預計到了2010年可將每年交通事故傷亡人數降至目前的一半;在醫療支出方面,透過eCall計劃可以讓傷員在搶救的黃金時刻受到照顧,因而大幅縮短傷員復原時間,歐盟預期:透過此計劃,每年因交通事故所產生的醫療支出可以節省15%。基于上述種種效益,預期2009年于歐盟25個區域市場全面推行此計劃后,每年可節省歐元260億。
3、市場發展現況
Frost &Sullivan針對目前歐盟市場的現況,對未來eCall發展提出幾個結論,包括:
若以歐盟市場裝設eCall系統的車輛數而言,PSA在2011年之前,將仍持續維持市場龍頭地位。
基于價格優勢與歐盟市場極高手機滲透率,未來在售服市場發展可攜式產品(PND或手機結合eCall系統),前景可期。
英國與法國仍未簽署eCall計劃的合作備忘錄,預計將延遲歐盟推展公部門全面實施的時程。
業界普遍共識認為,必須等到2017年才有可能達到歐盟市場新車裝設率100 %。
若以2010年所有車廠自愿性將eCall列為標準選配,2017年新車全面配備eCall兩個假設來推估,2007年裝設量約42萬臺(其中32萬臺來自PSA品牌),2017年可達1 ,950萬臺,2007-2017年CAGR高達41.8%。此裝設量在2007年創造產值約1.51億歐元,預計到了2017年28.50億歐元,2007-2017年CAGR約30.6%。由于目前eCall大多以免費服務的方式提供給消費者,因此該產值計算不是以車廠銷售給車主的零售價計算,而是以Tier 1供貨商銷售給車廠的價格進行計算。
盡管歐盟希望在2010年之前,所有車廠應自愿性加入eCall計劃,但目前歐洲提供此服務的車廠包括BMW、PSA與Volvo。該服務無法擴展到所有車廠,主因在于雖然絕大部分民眾都認為eCall是必須配備(Must Have)的安全產品,但對該服務年費的付費意愿很低,平均愿付價格低于100歐元,導致車廠的eCall產品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因此BMW、PSA與Volvo皆將該產品轉型為車載資通訊系統的免費加值服務,其中BMW與Volvo提供3年及5年的免費服務,PSA的eCall免費服務則沒有期限,直到車輛生命周期結束。
為了彌補eCall產品開發成本,上述三大車廠僅將eCall免費服務提供給購買車載資通訊系統/導航系統的車主,此類系統定價往往超過1,000歐元,車廠一方面可透過eCall吸引消費者購買車載資通訊/導航產品,另一方面將eCall的價格隱含在車載資通訊/導航產品的定價中,一次賣斷,不需消費者額外支付年費,消費者感覺負擔較低。
4、小結
近年來美歐日三大區域市場已趨于成熟,為了創造產品附加價值,車廠先后運用資通訊技術,整合車載機與無線通訊網路,提供各式安全與資通訊產品,然而市場接受度仍偏低,成長不如預期,eCall產品是典型的例子。在歐盟大力推行之下,車廠與市場反應冷淡的主因在于,消費者雖認同到該產品之價值,但付費意愿偏低。之所以付費意愿不高,一方面是因為可攜式產品可提供滿足類似的需求(可以用手機代替eCall打電話報警或求救、或用PND或手機問路),價格比車載機更為低廉,加上可隨身攜帶、使用彈性較高;另一方面是政府推動效果不彰,以eCall為例,盡管歐盟不斷強調透過此計劃可有效降低事故傷亡率,但仍有英國、法國等公部門因技術、成本及國家利益等因素,拒絕簽署eCall的合作備忘錄。
展望未來eCall產品發展,公部門的態度仍是關鍵。可攜式產品的發展機會仍高于車載系統。因此eCall等結合資通訊之車載系統很有可能仍限于高檔車的利基市場。就產品核心價值而言,eCall畢竟還是屬于被動式安全系統,只能降低事故的傷亡率,不能減少事故發生,對交通問題的幫助有限,對政府而言,如何透過ITS降低事故發生率,才是根本之道,從此衍生之產業效益更值得廠商注意。另外對消費者來說,eCall的使用情境與保險類似,目標客群也相似,或許將來可以將eCall產品與車險結合,切入舊車市場。
2001年歐盟啟動eSafety計劃,參與者包括歐盟、各國產業協會及公部門,目的在于透過資通訊技術,加速智能化安全系統發展(Intelligent Integrated Safety Systems),以降低事故發生率與傷亡率。eCall計劃是eSafety計劃的一部份,該計劃目的在于:發生事故后,透過資通訊技術,協助公部門提供實時性道路救援以降低傷亡率。根據歐盟文件的解釋,在2010年之前,歐洲各車廠應「自愿」將eCall系統列為所有歐盟市場新車的標準選配。
eCall系統主要服務包括:1、在車輛上安裝黑盒子,當安全氣囊擊發時,結合車上GPS,自動將求救訊號與車輛定位信息透過無線通訊網路,傳送至當地緊急事故處理中心(E112);2、當事故發生(但氣囊未擊發)或車輛臨時拋錨,可透過車上的通訊按鈕,聯絡當地緊急事故處理中心或維修中心。
2、歐盟的效益評估
2006年歐盟境內發生120萬件交通事故,導致160萬人受傷,38,600人死亡。歐盟預估,全面推行eCall計劃可有效降低事故響應時間、傷亡率與相對醫療支出,進而節省巨額社會成本。
在事故響應時間方面,由于鄉間居住密度較低,若發生意外,求援不易,預計推行eCall計劃可節省50%反應時間,在都會區也可節省40%反應時間;在傷亡率方面,由于能更快將傷員送至適當的醫療機構,及時挽救傷員性命,預計到了2010年可將每年交通事故傷亡人數降至目前的一半;在醫療支出方面,透過eCall計劃可以讓傷員在搶救的黃金時刻受到照顧,因而大幅縮短傷員復原時間,歐盟預期:透過此計劃,每年因交通事故所產生的醫療支出可以節省15%。基于上述種種效益,預期2009年于歐盟25個區域市場全面推行此計劃后,每年可節省歐元260億。
3、市場發展現況
Frost &Sullivan針對目前歐盟市場的現況,對未來eCall發展提出幾個結論,包括:
若以歐盟市場裝設eCall系統的車輛數而言,PSA在2011年之前,將仍持續維持市場龍頭地位。
基于價格優勢與歐盟市場極高手機滲透率,未來在售服市場發展可攜式產品(PND或手機結合eCall系統),前景可期。
英國與法國仍未簽署eCall計劃的合作備忘錄,預計將延遲歐盟推展公部門全面實施的時程。
業界普遍共識認為,必須等到2017年才有可能達到歐盟市場新車裝設率100 %。
若以2010年所有車廠自愿性將eCall列為標準選配,2017年新車全面配備eCall兩個假設來推估,2007年裝設量約42萬臺(其中32萬臺來自PSA品牌),2017年可達1 ,950萬臺,2007-2017年CAGR高達41.8%。此裝設量在2007年創造產值約1.51億歐元,預計到了2017年28.50億歐元,2007-2017年CAGR約30.6%。由于目前eCall大多以免費服務的方式提供給消費者,因此該產值計算不是以車廠銷售給車主的零售價計算,而是以Tier 1供貨商銷售給車廠的價格進行計算。
盡管歐盟希望在2010年之前,所有車廠應自愿性加入eCall計劃,但目前歐洲提供此服務的車廠包括BMW、PSA與Volvo。該服務無法擴展到所有車廠,主因在于雖然絕大部分民眾都認為eCall是必須配備(Must Have)的安全產品,但對該服務年費的付費意愿很低,平均愿付價格低于100歐元,導致車廠的eCall產品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因此BMW、PSA與Volvo皆將該產品轉型為車載資通訊系統的免費加值服務,其中BMW與Volvo提供3年及5年的免費服務,PSA的eCall免費服務則沒有期限,直到車輛生命周期結束。
為了彌補eCall產品開發成本,上述三大車廠僅將eCall免費服務提供給購買車載資通訊系統/導航系統的車主,此類系統定價往往超過1,000歐元,車廠一方面可透過eCall吸引消費者購買車載資通訊/導航產品,另一方面將eCall的價格隱含在車載資通訊/導航產品的定價中,一次賣斷,不需消費者額外支付年費,消費者感覺負擔較低。
4、小結
近年來美歐日三大區域市場已趨于成熟,為了創造產品附加價值,車廠先后運用資通訊技術,整合車載機與無線通訊網路,提供各式安全與資通訊產品,然而市場接受度仍偏低,成長不如預期,eCall產品是典型的例子。在歐盟大力推行之下,車廠與市場反應冷淡的主因在于,消費者雖認同到該產品之價值,但付費意愿偏低。之所以付費意愿不高,一方面是因為可攜式產品可提供滿足類似的需求(可以用手機代替eCall打電話報警或求救、或用PND或手機問路),價格比車載機更為低廉,加上可隨身攜帶、使用彈性較高;另一方面是政府推動效果不彰,以eCall為例,盡管歐盟不斷強調透過此計劃可有效降低事故傷亡率,但仍有英國、法國等公部門因技術、成本及國家利益等因素,拒絕簽署eCall的合作備忘錄。
展望未來eCall產品發展,公部門的態度仍是關鍵。可攜式產品的發展機會仍高于車載系統。因此eCall等結合資通訊之車載系統很有可能仍限于高檔車的利基市場。就產品核心價值而言,eCall畢竟還是屬于被動式安全系統,只能降低事故的傷亡率,不能減少事故發生,對交通問題的幫助有限,對政府而言,如何透過ITS降低事故發生率,才是根本之道,從此衍生之產業效益更值得廠商注意。另外對消費者來說,eCall的使用情境與保險類似,目標客群也相似,或許將來可以將eCall產品與車險結合,切入舊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