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格局中所處的角色
http://www.xibaipo.cc 2008-07-10 10:10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提供能源礦產、石油化工、IT通訊、房產建材、機械設備、電子電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旅游商貿、醫藥保艦交通物流、輕工紡織等行業專業研究報告
中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到底處于何種角色?這個問題,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顯得格外重要。我們曾以"世界工廠"為榮。過去20年,在這個星球上也許再沒有比中國人更勤奮和辛勞的了。世界上最繁忙的吞吐港口、最熱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工作時間最長的沿海加工企業,最大數額的外匯儲備……當然,還有污染速度最快的自然環境、停滯時間最長的勞工工資。這些成就以及代價,發人深思。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過程,很大程度上有點像一個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他以廉價的勞動、微薄的福利剛剛換到一個城市居留證,前途卻掌握在制定規則的"城里人"手中。
那個"芭比娃娃"的故事最形象不過。一個由中國制造的芭比玩具娃娃,比如,出廠價只有1美元,可在美國大超市出售價卻是10美元。9美元的利潤由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零售等中間環節吸納了。
在這個國際產業分工鏈條中,中國人的加工制造環節附加值最低,浪費資源,破壞環境,而勞動所得卻微不足道。真正創造價值和利潤的部分,已被發達國家那些"城里人"拿走了。中國經濟的GDP的確越做越大,老百姓生活水平確實有所提高,可這中間大部分油水是跨國公司拿走了,發達國家仍享受了世界經濟增長"大蛋糕"的最大份額。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搞"兩頭在外、大進大出",這個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戰略,支撐了中國經濟創造發展奇跡,其功績無可否認。
但是,在不斷透支資源和勞工成本之后,中國經濟能否通過自主創新戰略,在國際產業分工鏈條中逐漸調整角色,由"打工仔"上升到"小業主",甚至能變成"白領"和"老板"?這才是亟待反思和解決的難題。
經濟學家王建在新書《貨幣霸權戰爭》中提出,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經濟正逐漸進入"虛擬資本主義",以金融服務業為核心的貨幣霸權、知識產權壟斷已成為其核心競爭力,而制造業包括重化工業,在未來還將向外大規模轉移。過去30年,中國已接納了發達國家轉移過來的大部分輕工業、消費類產業和部分機電制造業,下一輪經濟浪潮,中國還將接納重化工業和重型制造業,從而成為真正的"世界工廠"。這一過程的必然性,一方面在于中國相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擁有最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在于中國勞動力受教育程度高、供給充分,長期看工資水準仍相對較低。
但作者也同時警告說,中國承接重化工業轉移能否成功,一個大前提是必須確保國家金融安全。首先是保證人民幣匯率變動有序可控,人民幣國際化不必急于求成;其次是中國的各類金融機構堅決不能為外資操控;另外,對巨額外匯儲備的有效管理和運用,也是考驗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的重大課題。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可能更容易理解。中國經濟未來真正崛起和升級,其過程,如同與武功高手過招,要學會《天龍八部》里的神功"吸星大法"。生產要素的低水位,雖是"弱勢",但正好能把居于"強勢"的發達國家工業能力"吸"過來,這也正是有效利用了資本總是追求低成本的逐利本性。不過,"吸星大法"能否練就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其一,要善于"消化吸收",能把"功力"變成自己的;其二,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能被爆長的"功力"所迷惑,進而忘了這是一場生死較量
中國經濟的自我轉型,從過于注重外資和出口拉動,轉向遏制兩極分化、工業反哺農業、加速提升內需的戰略,從過于關注GDP增幅的"數字經濟"和"脂肪經濟",轉向自主創新、推崇科技進步和環保的內涵型發展道路,這一切,正是為了實現在"國際大循環"的產業分工鏈條中向上攀升,而決不能被固化在跨國公司生產鏈條的低端。在比武過程中"練功",這并不容易。發達國家向中國轉移物質生產能力,其前提是牢牢掌控全球貨幣金融和高端技術、品牌這個"虛擬經濟",而背后則依靠強大的軍事威懾能力。這樣的轉移過程,注定不會風平浪靜,在危機時刻,甚至可能血雨腥風。如今,各種跡象表明,通過精心籌劃貨幣戰爭,配合一場有效的金融打擊,制服中國這個"有理想的打工仔",搶走他口袋里多年的積蓄,似乎已在進行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