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平板電視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
本文導讀:中國電子商會、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研課題組發布了“2008年第二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報告說,2008年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消費需求達到495萬臺,下半年會達到720萬臺,2008年全年同比增幅有望達到50%。
中國電子商會、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研課題組發布了“2008年第二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報告說,2008年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消費需求達到495萬臺,下半年會達到720萬臺,2008年全年同比增幅有望達到50%。
2008年,三、四級城市平板電視增量明顯,同比增長速度超過一、二級市場。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的三、四級市場彩電的需求量會近1億臺。2008年以來,夏普、三星、索尼等外資平板電視也開始下移銷售渠道。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由于奧運高清節目播出,消費需求將保持平穩增長。
報告指出,進入2008年,國內平板電視市場競爭集中在15個左右的主流品牌之間。外資品牌索尼、三星、夏普等08上半年市場表現突出,在一級城市市場份額迅速提升。同時,三、四級城市市場作為未來潛在的增量市場,鑒于渠道上的絕對優勢,海信、TCL、長虹等國產平板電視品牌仍蘊含著較大的潛在實力。
平板電視行業開始放量增長,利潤逐漸趨薄。屏幕清晰度普遍提升,截至08年二季度通過CESI“1080高清”認證的包括12個品牌、65款液晶電視及等離子電視。
目前,中國數字電視用戶已經達到2700萬,為高清平板市場的推廣打下了穩固的基礎。衛星、有線、地面數字電視發展出現三足鼎立局面。消費者普遍青睞窄邊設計的平板電視,“超薄”與“大屏”成了平板電視的發展方向,3C融合型電視方興未艾,節能環保的平板電視也越來越受消費者關注。
中國數字平板電視發展趨勢
2007年,美國新銷售的液晶電視都是一體機,歐洲市場一體機的年銷售額在1200萬臺以上,而法國從2008年開始強制實行新上市的電視機必須是一體機,日本32寸以上的數字電視全部都是一體機。在本屆展會上,東芝展出了ZF500、X3300系列高清數字電視一體機,可同時接受地面數字電視信號和模擬信號。TCL則展出了全模式高清數字電視一體機,內置數字高頻頭、數字芯片,可以直接接收和解碼有線數字電視信號(包括高清和標清)、無線地面數字電視信號(包括高清和標清)和傳統的模擬電視信號,是真正的數字電視。
數字一體機是發展方向
與其他國家的數字電視發展水平相比,中國的數字電視尚處于起步階段,2008年奧運會打開了中國數字時代的大門,隨著地面無線數字電視的開播,將使中國的平板電視產業走向真正的數字時代。在東芝、長虹、TCL等企業的推動下,數字電視一體機迅速上市,消費者也積極響應。
據《2008年二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需求狀況調研報告》最新調查顯示,消費者預期購買高清平板一體機電視比例占平板電視總量的15%以上。
從發展經驗來看,數字一體機是未來的發展大方向。僅僅推出無線地面數字一體機還不夠,要推動數字一體機的全面發展,必須考慮到有線數字用戶,因為更多的用戶是以有線方式收看數字節目,各地廣電系統的有線數字電視平移還在推進中。
綠色與高清是發展趨勢
北京2008奧運會將首次采用數字高清信號轉播奧運賽事,給彩電行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諸多廠商紛紛推出1080P全高清系列平板電視。本屆展會上,東芝、日立、夏普、TCL、海信展出了各自的全高清電視。
各大廠商除推出全高清電視,在綠色環保方面也是不遺余力:TCL自主研發的自然光技術,通過特殊的光路設計,改變液晶電視出射光的狀態,使之更接近自然光,加上對背光源的動態控制,使液晶電視圖像更加柔和自然。不但保護消費者的視力,還可使液晶屏最高節能50%;海信自主研發的超薄42寸LED液晶電視,采用自適應動態背光控制,實現了功耗銳降30%以上,最低可至50瓦,使用壽命可達10萬小時。
產業垂直整合增強競爭力
2007年9月,海信的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建成投產。今年4月,創維投資參股LGD廣州液晶模組工廠,并與LGD合資成立顯示技術研發公司。TCL集團于4月15日在惠州舉行液晶模組工廠的破土動工儀式。如今,全球平板市場不斷擴大,中國彩電企業以不同的方式進軍液晶產業鏈上游,以突破技術瓶頸,增加平板時代的技術競爭力。
平板電視企業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形成內外優化配置的流程和產業鏈競爭力,使產品設計更合理,質量更穩定,開發速度更快,成本也就更低。同時提升系統效益和資源整合的能力。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公司副總經理王云利表示,“通過產業整合,打破壟斷,不斷實現技術突破,才能提高中國平板電視的核心競爭力。”
總結:目前,中國國內彩電產業已經由傳統的CRT向平板電視轉換,平板電視的市場需求非常旺盛。今后,平板電視業將朝著綠色、高清、環保的方向發展,數字電視一體機的市場將逐步打開,中國國內彩電企業通過深度的產業鏈整合,將會大大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