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苗醫醫藥行業市場發展分析
本文導讀:苗醫苗藥發展出現了“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現象:苗藥發展形勢喜人,而苗醫培養不容樂觀。這是24日在貴陽召開的“中國民族醫藥論壇”上與會專家發表的看法。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會長諸國本認為,民族醫藥的發展要堅持特色,以醫帶藥,這是民族醫藥的生命所在。他說:“貴州在發展民族醫藥上,應在發展藥的同時,抓緊醫的發展。”
近年來貴州藥業發展迅猛。2000年至2007年,全省以中藥、民族藥為主體的藥品工業總產值從33億元增加到110億元,其中苗藥的產值達50多億元,居全國各民族醫藥產業的首位。
同苗藥產業的不俗成績相比,苗醫隊伍建設相對滯后。據統計,貴州省現有民族醫藥從業人員僅4280人,地、市、州級以上的僅80人。民族醫師必備的資格考試--國家民族醫師資格考試至今沒有將苗醫納入其中。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許志仁建議,苗醫應積極爭取國家開考。目前我國已有藏醫、蒙醫、維醫和傣醫四個民族醫開通了國家的民族醫師資格考試。
貴州是我國著名的苗鄉,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被稱為“苗族大本營”,全國900萬苗族人口中一半以上在貴州。
“如果廢醫存藥,短時間內某個民族藥仍有可能有所發展,但作為民族藥群體,就會失去開發的源頭,脫離了臨床環境,更無發展的活力。”諸國本說。
中醫藥是以漢文化為背景的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醫學,而民族醫藥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和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
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中國中藥協會、貴州省鄉鎮企業局、貴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此次論壇,主要圍繞苗醫藥的繼承與發展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30年來貴州苗醫藥的開發與應用,無論經驗還是教訓,都具有典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