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聚烯烴產業可持續發展情況
本文導讀:中國聚烯烴產業可持續發展呼喚科技領航。近十年來,我國聚烯烴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Ziegler-Natta催化劑的國產化率已達到90%,聚烯烴樹脂產量在2005年已達到1027萬噸,產量高踞世界第二位。
中國聚烯烴產業可持續發展呼喚科技領航。近十年來,我國聚烯烴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Ziegler-Natta催化劑的國產化率已達到90%,聚烯烴樹脂產量在2005年已達到1027萬噸,產量高踞世界第二位。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對聚烯烴樹脂的需求大幅度增長,但目前國內的產量僅能滿足國內需求的55.6%。國內聚烯烴的研發和產業化比歐美日起步晚了10年左右,技術基礎相對薄弱,高性能產品牌號的開發能力不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聚烯烴工藝技術還不多,亟待進行深入地研究與開發。
聚烯烴是合成樹脂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高分子材料,催化劑則是生成聚烯烴的核心。因此,聚烯烴催化劑技術是聚烯烴生產的關鍵技術。近20年來,烯烴聚合用的Ziegler-Natta催化劑取得了迅猛發展,并已成為高分子科學中的一門新興學科。茂金屬催化劑及后過渡金屬催化劑取得的重大突破,更加拓擴了烯烴聚合的研究領域,打開了聚烯烴工業生產的新局面。挺進高檔料市場,實現產品結構調整,聚烯烴已成為中國兩大石油公司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的主營業務,并不約而同把提高合成技術及產品專用化、功能化作為聚烯烴樹脂下一步重點發展目標。但隨著聚烯烴產能的迅速增加、市場需求尤其是高性能聚烯烴產品需求的不斷增長,主營業務對聚烯烴催化劑技術和高性能聚烯烴產品的需求與現狀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據中國石化化工事業部主任、中石化化工銷售分公司經理吳海君在2006年中國塑料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介紹,“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約占中國五大通用樹脂產能的58%。與外資和民營企業相比,在五大通用樹脂中,兩大集團的優勢在聚烯烴。十一五”期間,中石化將繼續把聚烯烴作為主營業務之一,推進其技術改造,全面提升競爭力,實現產品的專用化、功能化。其中,聚乙烯重點增產耐壓管材、電纜、大型中空制品、高強薄膜、寬幅片材等專用料,聚丙烯重點增產透明食用包裝、彈性流延、低熱封高撕裂等功能料。同時,實現聚烯烴生產的規模化,繼續通過淘汰或分流改制等措施,使規模小、能耗高的間歇液相本體法聚丙烯工藝逐步退出。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告訴記者,雖然中國乙烯產能在“十五”期間增長了70%,聚烯烴產業有了一定基礎,但總體技術裝備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相當多的高端產品需要進口,目前中國聚烯烴進口量已超過全球貿易總量的30%。中國聚烯烴產品結構不合理,中低檔產品居多,專用料不足,核心技術不足是國內聚烯烴產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加快自主創新,提高產品檔次,是中國聚烯烴產業保持競爭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以“聚烯烴技術發展與中國的機遇”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289次學術討論會上,與會國內外專家認為,近幾年來由于市場競爭及跨國公司的合作與重整,加上新一代催化劑對石油化工業的影響,造成了新一輪的沖擊波,正逐漸波及全球石化工業。這一沖擊波將會對現有的聚烯烴工業帶來新的危機,但同時也會帶來新的機會。中國科技界和企業界應該抓住機會,迎接挑戰和機遇,在未來十年內在以下幾方面加以關注和發展:新型聚烯烴催化劑,尤其是用于共聚和功能化聚烯烴的催化劑的研究開發及實用化;用各類茂金屬及單中心催化劑催化聚合烯烴及其無規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尤其是可避開ExxonMobil公司的茂金屬聚烯烴產品專利的后過渡金屬催化劑的研發及實用化;聚烯烴共混物的分相、結晶以及在非平衡態下的結構控制及相應的形態、性能及壽命;功能化聚烯烴和高性能聚烯烴材料的研究開發,如后過渡金屬催化劑催化烯烴和不同類型的極性單體的共聚合研究,長鏈支化、功能化和聚烯烴共聚物的發展;多相多組分聚烯烴材料(通用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工程化,重點是聚烯烴釜內合金技術的開發,形成熱塑性聚烯烴釜內合金的系列產品,為汽車工業及農業等領域提供高性能、低成本、回收的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