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農村發展鄉村旅游的SWOT分析
http://www.xibaipo.cc 2008-08-14 19:21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鄉村旅游已成為現代旅游的一個發展趨勢,城郊鄉村旅游對于淡化發展區域的不平衡、延長游客逗留時間、增強社區參與、促業農業結構的調整、豐富城市旅游結構,強化城市形象等有多重意義,城郊型農村應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條件,進行合理規劃,抓住機
鄉村旅游源于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我國鄉村旅游出現較晚,1989年才受到較為廣泛的關注。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具有“農旅合一”的特點,多分布于東部發達省份和大城市郊區,包括“農家樂”、“民俗村”、“古村落”等多種發展形態。近幾年來其相關的研究才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2006年“鄉村旅游年”的提出,學術界從不同角度對農村和旅游業的關系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內容涉及旅游扶貧、產品方面的研究、模式研究、客源市場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資源分類等。
歐盟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994)將鄉村旅游(Rural ·torrism)定義為發毛在鄉村的旅游活動。其中“鄉村性(Rrrality)是鄉村旅游整體推銷的核心和獨特賣點”。因而鄉村旅游應該是發生于鄉村地區,建立在鄉村世界里的特殊面貌,經營規模小,空間開闊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的旅游類活動。而劉德廉認為,鄉村旅游,就是以鄉村地域及農事相關的風土、風物、風俗、風景組合而成的鄉村風情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觀光、體驗及學習等的旅游生活。這種定義更符合我國目前的鄉村旅游內涵。
城郊型農村是指圍繞于城市周圍或附近的介于城市和傳統意義上的農村之間的一種農村類型,其兼具二者特征,具有路程短、交通方便、易于到達、服務設施較為齊全、便于重復消費等優勢。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瀕臨汾河,三面環山,海拔約800米,氣候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作為山西省的省會,太原市是有著2500年悠久歷史的古城,自古以來即為北方重鎮,避暑勝地,農業文化底蘊深厚。
一、優勢(S)
1.政治優勢。近年來中共中央十分關注農村問題,“三農”問題的一系列文件,不僅為我國農村發展帶來了史無前例的重視和機遇,而且也為旅游業的發揮、為新農村建設和旅游業發展的結合提供了依據和極好的政治機遇。2006年,國家旅游主題提出了“鄉村旅游年”,掀起了鄉村旅游的熱潮;2007年,“城鄉和諧游”旅游主題的提出,更是適應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為我國鄉村旅游的新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推動了鄉村旅游的進一步規范化和成型化,并定將進而在我國農村“三農”問題的解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發揮出它的積極作用。《太原市十一規劃建議》提出:“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堅持以城帶鄉,重視發展特色產業、綠色產業、觀光農業,提高家業綜合效益……”。山西省旅游局在2006年也提出:“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并發布《山西省鄉村旅游客棧服務規范》。該規范的出臺和實施,將進一步推動山西省鄉村旅游業快速發展,使之逐步走上規范、健康的道路。
2.經濟優勢。一般認為,旅游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礎產業的發達程度。城郊型農村由于地理區位上受到大城市的影響,經濟發展水平一般高于距離城市較遠的農村,同時其生活方式、價值觀、倫理觀等更易受到城市的影響;基礎設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城市的輻射效應,較為完善,具有較強的旅游接待能力,位于太原市周圍的村鎮如晉源鎮、小店鎮、清徐等由于供給太原市的基本生活所需和其他的次級農村產品商品如灑類、醋類等,獲取更高的經濟收入。
3.區位優勢。區位對于區域的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從區位條件和交通條件上看,太原市城郊型農村接近太原城區,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各級公路放射延伸,與太原市緊密相連,可進入性強。
觀察和抽樣調查發現,在大中城市周邊地區(不一定完全是城市郊區)200公里左右,是城市居民周末休閑度假的高頻出游地區,在發展中國家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年限的現實情況下,這種近程、短期、高頻的出游行為,在上述領域中構成了游憩土地的利用密集地區。參考這種理論研究成果,山西省城鎮居民在出游率、旅游人均消費水平、文化娛樂消費水平均處于全國中等偏下水平,短期旅游的可能性很大。從我國的休假制度和太原市目前較低的消費水平來看,城效型農村更具有短期旅游的可行性和現實性,更加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
4.客源優勢。旅游行為的實現決定于游客對目的地的感知環境、最大效益和旅游偏好。根據旅游者決策行為的最大效益原則,在相似的旅游產品中,旅游者一般會選擇較近的旅游地。
人口基數大。在相似條件下,城郊型農村由于緊挨人口眾多的大城市,具有其他農村無法比擬的客源優勢。2005年在太原市非農業人口達到210萬,城鎮人口比重為82.4%,這為太原市城郊型鄉村旅游的開發和經營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場。
經濟收入增加。經濟的增長是影響出游次數和出游范圍的主要因素之一。“十五”時期,太原市經濟總量實現翻番,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2%。2007年物價的上漲影響到人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同時,新的休假制度的調整和小假期的增多,將可能促使人們將長距離的省外旅游調整為短距離的旅游,使鄉村的客源增多。
鄉村旅游的認可度。根據對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居民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89.1%r的被試對鄉村旅游有興趣,64.9%的選擇去過并還會去;18.8%的選擇沒有去過但想去;僅有6.3%選擇去過但不會再去;僅有10.1%的認為自己從沒想過去鄉村旅游。由此得出鄉村旅游的認可度(指現實旅游者)為71.2%。
二、劣勢(W)
1.具有一定的城市化。城郊型農村發展鄉村旅游的劣勢在于兼具城市和農村雙重性質,“鄉村性”的程度隨城市化程度的增加而減少。這種城市化的景觀會減弱對旅游者的吸引力,使客源市場流向其他景區或農村景觀更好的區域。
2.鄉村旅游相對起步晚,產品單一化、周期短。目前太原市城郊農村的鄉村旅游僅處于起步階段。以觀光農業和采摘為主。大多農戶還以為農業生產活動為主,在農忙季節只接待少數游客或不接待。由于城郊型農村具有其他較高的收入來源,許多農戶并未將旅游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投資宣傳少,造成鄉村旅游的周期短,檔次低,難以形成規模。
3.服務設施和配套設施不完善。盡管城郊型農村的基礎設施較偏遠農村好,但仍不完善,鄉村旅游地(景區)水、電、通訊尚不配套,影響著開發進程和旅游質量。住宿、餐飲、洗浴、廁所都存在著問題。受傳統習慣影響,農村的衛生環境較差,往往使旅游者望而生怯。有的將住宿、餐飲等“旅店化”,使“鄉村”的感覺無意中淡化,造成本土的特色喪失,旅游經歷則大打扣折。
三、機遇(O)
1.國家對農村政策的傾斜和“鄉村旅游”、“和諧城鄉游”主題的提出為城郊農村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鄉村永遠是中國大地上的主導景觀。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已引起社會對鄉村發展、鄉村景觀、鄉村遺產、鄉村旅游的廣泛關注。并感悟到鄉村景觀保護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緊迫性。對落實我國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城郊型農村,面臨著城市擴張引起的農用土地的減少、人口增多、剩余勞動力增多、鄉村景觀逐漸消失的問題、將城郊農村發展成為休閑、度假、康體、治療等多位一體的旅游空間,將是保護鄉村景觀、解決以上問題的一個趨勢。城郊型農村應抓住發展機遇,實現鄉村旅游產業升級和產品換代。
2.政策機遇。在《太原市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旅游業被列為九大優勢之一,城鄉統籌、新農村建設是其主要內容和基本方針。2005年先后制定了《山西省工農業旅游促進及示范評定實施辦法》、《山西省工業旅游、農業旅游示范點檢查標準》等,這將會大力推進城郊農村的鄉村旅游發展。
3.“休閑度假”熱的興起和回歸自然的需求為城郊農村鄉村旅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交通擁擠、環境污染、人際淡泊等問題的出現,城市旅游者旅游價值觀逐漸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返璞歸真情懷日益濃厚,鄉村旅游的興起迎合了這種需求。
此外,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也將為太原的旅游業發展提供千載難逢的機會,因此,抓住機遇,規劃好太原城郊農村的鄉村旅游,將會使其客源市場從省內走向周邊省市,乃至全國。
四、挑戰(T)
盡管城郊型農村因具有距離近、行游時間短、便于重復消費、景觀復合型等特點,又適合了我國現行的休假制度,成為我國旅游市場上發展速度快、發展勢頭好的新亮點,但仍然面臨著其他區域發展鄉村旅游的挑戰。隨著山西省交通的改善和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加快以及農村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逐漸升溫的城鎮居民對鄉村旅游的需求,在距太原市較遠的鄉村也開展各種現代農業觀光、農家樂等各種形式的鄉村旅游。其中太谷縣對太原城郊農村的鄉村旅游帶來較大的沖擊,太長高速、108國道等使太原市民在不足1小時內便可到達太谷的鄉村,依托山西農業大學,太谷的農業發展中的科技含量較高,為開展鄉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保留了較多的“鄉村性”,比城郊型農村更具有自然景觀和更具有農村特色的農家小院,更為吸引游客,如東賈村成為山西省第一批獲得“農家樂旅游示范點”村莊,鄰近的郝村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這對太原市城郊的鄉村旅游的發展直接帶來了壓力和挑戰。
此外,環境污染問題也為太原城郊鄉村的發展帶來挑戰,環境破壞和污染成為破壞太原旅游形象的罪魁禍首之一。盡管太原市政府為改變生態環境質量,做了極大的努力,但達到環境優美還需要整個市民包括周邊鄉村的共同努力。
總之,鄉村旅游已成為現代旅游的一個發展趨勢,城郊鄉村旅游對于淡化發展區域的不平衡、延長游客逗留時間、增強社區參與、促業農業結構的調整、豐富城市旅游結構,強化城市形象等有多重意義,城郊型農村應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條件,進行合理規劃,抓住機遇,搶先掌握市場,結合城市旅游,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