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白羽和黃羽肉雞生產形勢分析及前景展望
http://www.xibaipo.cc 2008-11-11 09:30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我國當前白羽和黃羽肉雞生產形勢分析,我國白羽和黃羽肉雞當前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發展白羽和黃羽肉雞業前景展望和對策措施
我國城鄉居民食用雞肉主要由白羽肉雞、黃羽肉雞和淘汰種雞三部分組成,白羽肉雞主要是指快大型肉雞,從國外引進,是我國肉雞生產主導品種,數量最多,主要品種有AA+、羅斯308、科寶和海波羅等,年商品雞出欄約在32億只,占整個肉雞商品生產總量的64%左右;黃羽肉雞主要是指我國地方優勢品種,叫土種雞,廣大消費者多數稱之為“三黃雞”,也有稱草雞、柴雞、童子雞,黃羽肉雞除土種雞外,還有大量導入外血的“仿土雞”,年商品雞出欄約為18億只,占整個 肉雞商品生產總量的36%左右。淘汰種雞主要是指淘汰肉種雞和蛋種雞,大概每年有近10億只飼養周期在500天左右的老齡淘汰肉用和蛋用種雞,經過屠宰作 為腌制品或進行深加工。
一 我國當前白羽和黃羽肉雞生產形勢分析
1 產業發展跌宕起伏,變幻莫測
白羽肉雞飼養業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一項新興產業,特別是近10年來,隨著肉雞產業化向縱深發展,生產數量迅速增長,為解決“三農”問題和出口創匯 乃至安排剩余勞動力就業起到了積極的重要作用。快大型肉雞的主要消費群體為工廠、學校、航空、快餐等團體或加工成熟制品出口,主產區分布在山東、河南、遼寧、河北、江蘇等省的大型一條龍企業,國內飼養總量2002年達到了頂峰,祖代種雞76.3萬套,父母代種雞2 500萬套,商品肉雞25億只;2004年春天又由于“禽流感”影響,使正在復蘇的肉雞業又遭迎頭一棒,飼養總量繼續下降到祖代種雞48萬套,父母代種雞 2 000萬套,商品肉雞20億只,比2002年下降了三分之一;2005年4~10月市場強勁復蘇,正當從業者滿懷信心,逐步恢復元氣之時,10月份“禽流感”全球風波,使肉雞業“屋漏偏遇連夜雨”,又一次遭受沉重打擊,2005年的飼養總量祖代種雞52萬套,父母代種雞2 100萬套,商品肉雞21億只;2006年上半年市場一直在成本線下運行,在一大批肉雞生產場(戶)關停并轉后,下半年開始一直至今已一整年迎來了肉雞業發展的春天,但飼養總量從祖代到父母代到商品代與2004年和2005年基本趨于持平。相對于國外快大型白羽肉雞,地方黃羽肉雞一向深受我國市場的歡迎,我國優質雞生產,初始是面向廣東、廣西,特別是港澳市場的需求展開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完善,優質雞的需求 量不斷加大,主要消費群體是高檔餐飲業和家庭消費,主產省分布在華南、華東、廣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區域,優質雞生產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肉雞飼養業。目前我國從事優質雞生產的企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快大型肉雞相比,在資金、技術、規模上都有相當大的差距,發展我國的優質雞產業,需要包括政府、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的縱向橫向聯合。黃羽肉雞的市場漲落與白羽肉雞的市場漲落基本吻合。
2 目前發展態勢強勁,效益頗豐
除 2005年4~10月外,由于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累計3年行情長時期低迷和受禽流感的影響,一大批養殖場(戶)關停并轉,導致家禽存欄量大幅下降,初步估計,目前白羽和黃羽肉雞的存欄總量僅為2002年的2/3,去年7月下旬以來,肉雞產品市場行情逐漸復蘇,但商品雛供應不足,加上養殖戶發展生產也更加理性,促使肉雞市場強勁復蘇。另外,肉雞出口量逐步增加,生豬高熱病,以及北方肉雞發病嚴重等因素,也是肉雞業良好運行態勢長達1年多的重要 因素,從江、浙、滬5月份市場看,白羽肉雞父母代種雛平均售價高達18.34元/套,去年同期3.01元/套,目前每套的贏利空間在9元/套左右;商品雛平均售價達3.55元/只,去年同期0.41元/只,目前每只的贏利水平在2.10元/只左右;商品毛雞平均售價9.20元/千克,去年同期2.15元 /只,目前每只贏利水平達5~8元/只左右;同樣,從江、浙、滬5月份市場看,黃羽肉雞商品雛平均售價達1.40元/只,去年同期0.20元/只,目前每只的贏利水平在0.70~1.00元/只左右;商品毛雞平均售價9.40元/千克,去年同期5.20元/千克,目前每只的贏利水平達2~4元/只。
3 飼料原料價格上揚,成本增加
回顧2005年和2006年國際、國內玉米期貨市場,以及研究玉米供需關系,我們不難發現玉米市場的供需狀況確實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而這種改變通過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生機制表現得淋漓盡致。 2007年玉米價格高價位運行,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月份預測,2007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2735萬公頃,較上年的2 705萬公頃增加了30萬公頃,增幅1.1%。主要原因是玉米種植效益高于大豆,使一部分大豆播種面積轉移到玉米中,在氣候正常的情況下,預計2007年 我國玉米產量為1.45億噸,較上年1.42億噸增長300萬噸,增幅2.1%。2007年我國玉米市場供需基本平衡,變數將主要在于世界玉米消費量增長較快,國際市場供求趨緊,因此,出口對市場的拉動作用仍將有所體現。另外,2006年新上馬了許多以玉米為原料的酒精、淀粉、賴氨酸、燃料乙醇等大型玉米 深加工項目,玉米糧源越來越少,為玉米價格在高價位運行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
2006年豆類市場行情雖然談不上波瀾壯闊,但也可以說是大落大漲。總的來說,前9個月基本以下跌為主,后兩個月以上漲為主。2007年的大豆價格以高位振蕩向上為主。一方面,全球大豆仍然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國內大豆大幅減少,國際、國內大豆市場走勢處于漲跌兩難境地。2006年國產大豆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來自于進口大豆價格上漲和成本提高,導致當前產區大豆存量大幅降低,國內外豆油價格上漲推動國產大豆壓榨利潤豐厚,帶動了加工壓榨需求,推動豆價上漲。另外,由于2006年度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種植效益高于大豆,預計2007年國產大豆產量較低,國內需求主要依靠進口大豆來滿足。
綜上分析,2007年肉雞飼料主原料玉米、豆粕的市場價格上揚,江、浙、滬市場5月份價格,玉米平均價1 660元/噸,較去年同期的1 350元/噸上漲22.96%,豆粕平均價2 280元/噸,較去年同期的2 180元/噸上漲4.59 %,肉雞全價顆粒料前期平均價2 600元/噸,后期平均價2 400元/噸;較去年同期的前期2 400元/噸,后期2 200元/噸分別上漲了200元/噸。主要原因是國內糧食的供求處于緊平衡,2007年飼料原料價格漲幅將有所提高,直接助推肉雞養殖成本提高。
4 加工企業有利可圖,毛雞價高
據了解,目前肉雞屠宰企業的庫存不大,禽流感對消費者的影響逐步消除,消費市場需求加大,產品價格必須順勢上漲,屠宰企業冰鮮產品內銷價高,熟制品出口利潤豐厚,收購力度自然會加強,助推毛雞價格水漲船高。而且由于近期毛雞因多種原因提前出欄,導致存欄下降,這種平衡已被打破,迫使毛雞價格較長時間內居高不下。根據目前情況分析,毛雞價格下半年仍在高價位運行。
5 疫病綜合防治措施有待加強
簡易的雞舍、落后的設備、粗放的管理、傳統的技術已很難生產出符合國際標準的雞肉產品,農村規模飼養戶由于缺乏系統而全面的技術培訓,加上文化素質跟不上技術進步,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缺乏隔離、消毒、預防、治療等綜合防疫措施的全面落實,給AI、ND、IB等傳染病的暴發提供了溫床,另外,預防不得力、治療方法欠科學、盲目用藥嚴重。因此,我們在發展肉雞生產時,應改善飼養條件,加強飼養管理,完善防疫體系來保障肉雞業可持續發展。
二 我國白羽和黃羽肉雞當前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是農業大國,白羽和黃羽肉雞飼養周期短,見效快,飼料轉化率高,在整個大農業乃至畜牧業中比較效益高。在國內市場上,黃羽肉雞具有品種多、肉嫩、味美和價廉的優勢;在國際市場上,白羽肉雞胸肉和腿肉比重大,在出口創匯方面深受市場歡迎,因此,白羽和黃羽肉雞在我國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要想使之良性循環, 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正視當前生產存在的共性問題。
1 市場供求機制有待改善
近年來,我國肉雞業在發展中受市場影響,生產出現較大“波動”現象,是困擾行業健康、有序、穩定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快大型白羽祖代存欄量缺乏行業自律,盲目引進;黃羽肉雞雞種代次明顯偏低甚至混雜,以肉雜雞冒充優質肉雞,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體制尚處在“轉軌時期”,法律法規不健全,制度措施不完善,宏觀調控手段不夠有力;規模化家禽企業占的比重小,農戶小生產占大多數,再加上信息不暢,使分散的農戶,要么一哄而上,要么一哄而下,供求關系難以平衡。
2 良繁體系建設有待完善
全國黃羽肉雞良繁體系建設明顯滯后于白羽肉雞,各地雖然因地制宜發展黃羽肉雞生產,但在種源配套上缺乏統一協調,明顯表現出小區域、小規模特色。北方以白羽肉雞生產為主力軍,黃羽肉雞生產整體滯后,良繁體系更是無從談起。
3 黃羽肉雞飼養標準有待制訂
黃羽肉雞的飼養量在逐年增加,但對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和不同季節的黃羽肉雞營養需要量的研究很少。到目前為止,國內仍沒有統一完善的黃羽肉雞飼養標準,依然參照白羽肉雞或土種黃雞的飼養標準或各公司自定的標準,這勢必會影響生產性能的發揮,降低飼養效益。應根據快速、中速和優質黃羽肉雞的不同類型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分階段開展黃羽肉雞營養需要量的研究,制訂出切合實際的黃羽肉雞飼養標準。
4 市場品牌戰略有待推進
經歷了AI的洗禮后,活禽上市及屠宰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活雞上市更加規范并有了一定的門檻,活雞的宰殺在通過嚴格檢疫的基礎上各地都在推行定點屠宰。這也給規模化養殖企業的品牌戰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在推行活雞帶腳環上市、冰鮮雞上超市的同時,我們應在ISO9000、ISO14000、HACCP 以及無公害、綠色認證上下功夫,化力氣,打造肉雞品牌,實行優質優價。
5 產業化經營機制有待推廣
各生產經營場家各自為政,自產自銷,很少有區域性的聯合,產品未能聯合進入市場,產業化體系建設不夠橫向聯合、縱向深入。因此,未來肉雞業發展應推廣“公司+農戶”模式,以企業為龍頭,聯合千家萬戶養殖農戶,運用公司較充足的資金進行技術開發和組織營銷體系,增加利潤空間。
三 發展白羽和黃羽肉雞業前景展望和對策措施
1 前景展望
(1)從發展速度分析,肉雞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肉雞業在沒有國家經濟補貼的情況下,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發展為農牧業領域中產業化程度最高的領域,其總產量已占世界第二位。據報道,2002年, 中國肉雞總產量達948萬噸,比1990年增長了3.5倍,占世界肉雞總產量的15.7%。2002年出口肉雞55萬噸,雖然只占到雞肉產量的5.8%, 但直接帶動了中國肉雞約23%的生產量。近年來,盡管國外肉雞產品每年進口約80多萬噸,加上走私的有100多萬噸,但是中國肉雞產量仍以5%~10%的速度持續增長。2002年肉雞生產比1984年增長了5.8倍,平均年遞增率為11.5%。可見,隨著雞肉消費水平的逐年上升,將助推肉雞產業的快速發展。
(2)肉類比重逐步增加
2002 年中國肉雞生產占總肉類產量的14%,比1984年的6.2%提高了7.5%;與此同時,豬肉生產由占總肉類產量的84%降低到65.9%。而從世界范圍 來看,雞肉、豬肉產量分別占總肉類產量的25%和39%,中國比世界雞肉占有率還低11%,而豬肉比世界高27%。
(3)人均消費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雞肉的年人均消費從1984年1.03kg,發展到2001年的6.89kg,增長了35.7倍,成為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消費品。由于雞肉有著杰出的營養價格比,因為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與魚同稱為“白肉”,成為世界普遍受到歡迎的優質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其消費量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增長速度遠遠高于豬肉和牛肉。美國是世界上人均消費雞肉最多的國家,1986年,人均消費雞肉27.48kg,超過了豬肉,成為第二大肉類消費品;1996年,人均 消費雞肉44.44kg,超過了牛肉,成為第一大肉類消費品。2002年,人均消費雞肉49.7kg,比1990年增長46%,高于豬肉消費量64%,高于牛肉消費量19%。
(4)雞肉出口前景看好
1990年以來,中國的肉雞出口量由9.55萬噸猛增到 2001年的55萬噸,占世界總出口量的比重從3.21%增至6.34%,盡管出口雞肉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不高,僅占中國雞肉生產總量的5.85%,但是 由于出口雞肉主要是高價值的雞腿肉和雞胸肉為主,平均來說出口雞肉占整只雞重量的25%左右,事實上,全國有21.8%的肉雞生產量是直接為出口提供產品的。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制約,近幾年來肉雞出口未見增長,只要我們加強基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完全可以在國際市場爭取出口份額來推動肉雞業的快速發展。
(5)消費需求旺盛
我國優質雞產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的、大眾的、具有堅實的市場基礎,具有皮薄肉嫩,骨細而軟、脂肪分布均勻、食之味美、嫩、滑的特點,人們對“三黃雞”的青睞,源于千百年來養成的口味習慣。黃羽肉雞雖然是相對于白羽肉雞而言的一種優質肉用型雞。優質雞產業化工作最初是圍繞廣東及港澳消費市場的要求開展,現在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市場也越來越大,與快大型肉雞相比,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的加大,黃羽肉雞業的前景一定光輝燦爛。
2 主要對策
吃一塹,長一智,肉雞業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后,逐步趨向理性和成熟。但要使白羽和黃羽肉雞業健康有序穩定發展,還需要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共同努力。
(1)政府依法行政,促進行業管理有序
《畜牧法》的出臺,使肉雞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議政府畜牧管理部門可在以下方面加大管理,以保障肉雞業可持續發展。
①建議家禽業建立準入制度
目前我國肉雞業門檻太低,我國雖有《動物防疫法》及防疫體系,但并沒有建立家禽行業的準入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需經審批可隨時從事家禽生產,這是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產生的,但在當今產品以商業流通為主的社會里,顯然難以達到食品安全及防控禽流感的要求。建議政府對從事家禽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建立嚴格 的準入制度,經過環境評估,對技術與管理能力達到相應要求的才能領證從事家禽生產。
②建議政府出臺對家禽業保險的扶持政策以及落實家禽業扶持政策
家禽業面臨的風險包括自然風險、疫病風險、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任何一種風險都可使企業致命。然而,當前保險業對家禽業的風險望而生畏,不敢問津。建議政府出臺對家禽業保險的扶持政策,以規避肉雞養殖業的各種風險。另外,禽流感是突發性事件,對非疫區肉雞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考慮到以后禽流感防控是一件全社 會共同關注的大事,定會對家禽業造成一定的損失,這損失不是企業的機制、
體制、管理的問題,而是出于公共安全的應急預案帶來的。建議政府因這種突發事件對肉雞業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采取各種政策加大補償和扶持。
③建議政府從源頭上加強對進口祖代種雞配額的管理
從源頭上加強對進口祖代種雞配額的管理,對新上祖代雞場實施更為嚴格的審批制度,祖代年投放總量上嚴格把握在55~60萬套范圍內,以避免惡性競爭的再度發生。
(2)協會溝通政企,促進行業自律規范
中國畜牧業協會是聯結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協會把政府的有關政策,特別是快大型白羽祖代進口量和地方優質雞原種雞存欄情況及時反饋給企業,企業通過向協會上報祖代和父母代和地方優質雞原種存欄、種雛、商品雛、商品雞的產出量和市場價格情況等信息,促使企業自律。
(3)企業強化管理,促進節支降本增效
在肉雞業各種風險面前,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不能改變整個外部環境,但能改變企業本身。在市場疲軟、禽流感沖擊等各種不利條件下,不能隨波逐流、任期自然、被動適應,而應堅定必勝信念,做好應急工作,從機制、體制著手,從降本節支等做起,冷靜分析周期長短,積極籌措資金來源。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憑質量、信譽、管理、品牌、資金的優勢,力挫群雄,立于不敗之地。
一 我國當前白羽和黃羽肉雞生產形勢分析
1 產業發展跌宕起伏,變幻莫測
白羽肉雞飼養業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一項新興產業,特別是近10年來,隨著肉雞產業化向縱深發展,生產數量迅速增長,為解決“三農”問題和出口創匯 乃至安排剩余勞動力就業起到了積極的重要作用。快大型肉雞的主要消費群體為工廠、學校、航空、快餐等團體或加工成熟制品出口,主產區分布在山東、河南、遼寧、河北、江蘇等省的大型一條龍企業,國內飼養總量2002年達到了頂峰,祖代種雞76.3萬套,父母代種雞2 500萬套,商品肉雞25億只;2004年春天又由于“禽流感”影響,使正在復蘇的肉雞業又遭迎頭一棒,飼養總量繼續下降到祖代種雞48萬套,父母代種雞 2 000萬套,商品肉雞20億只,比2002年下降了三分之一;2005年4~10月市場強勁復蘇,正當從業者滿懷信心,逐步恢復元氣之時,10月份“禽流感”全球風波,使肉雞業“屋漏偏遇連夜雨”,又一次遭受沉重打擊,2005年的飼養總量祖代種雞52萬套,父母代種雞2 100萬套,商品肉雞21億只;2006年上半年市場一直在成本線下運行,在一大批肉雞生產場(戶)關停并轉后,下半年開始一直至今已一整年迎來了肉雞業發展的春天,但飼養總量從祖代到父母代到商品代與2004年和2005年基本趨于持平。相對于國外快大型白羽肉雞,地方黃羽肉雞一向深受我國市場的歡迎,我國優質雞生產,初始是面向廣東、廣西,特別是港澳市場的需求展開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完善,優質雞的需求 量不斷加大,主要消費群體是高檔餐飲業和家庭消費,主產省分布在華南、華東、廣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區域,優質雞生產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肉雞飼養業。目前我國從事優質雞生產的企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快大型肉雞相比,在資金、技術、規模上都有相當大的差距,發展我國的優質雞產業,需要包括政府、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的縱向橫向聯合。黃羽肉雞的市場漲落與白羽肉雞的市場漲落基本吻合。
2 目前發展態勢強勁,效益頗豐
除 2005年4~10月外,由于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累計3年行情長時期低迷和受禽流感的影響,一大批養殖場(戶)關停并轉,導致家禽存欄量大幅下降,初步估計,目前白羽和黃羽肉雞的存欄總量僅為2002年的2/3,去年7月下旬以來,肉雞產品市場行情逐漸復蘇,但商品雛供應不足,加上養殖戶發展生產也更加理性,促使肉雞市場強勁復蘇。另外,肉雞出口量逐步增加,生豬高熱病,以及北方肉雞發病嚴重等因素,也是肉雞業良好運行態勢長達1年多的重要 因素,從江、浙、滬5月份市場看,白羽肉雞父母代種雛平均售價高達18.34元/套,去年同期3.01元/套,目前每套的贏利空間在9元/套左右;商品雛平均售價達3.55元/只,去年同期0.41元/只,目前每只的贏利水平在2.10元/只左右;商品毛雞平均售價9.20元/千克,去年同期2.15元 /只,目前每只贏利水平達5~8元/只左右;同樣,從江、浙、滬5月份市場看,黃羽肉雞商品雛平均售價達1.40元/只,去年同期0.20元/只,目前每只的贏利水平在0.70~1.00元/只左右;商品毛雞平均售價9.40元/千克,去年同期5.20元/千克,目前每只的贏利水平達2~4元/只。
3 飼料原料價格上揚,成本增加
回顧2005年和2006年國際、國內玉米期貨市場,以及研究玉米供需關系,我們不難發現玉米市場的供需狀況確實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而這種改變通過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生機制表現得淋漓盡致。 2007年玉米價格高價位運行,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月份預測,2007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2735萬公頃,較上年的2 705萬公頃增加了30萬公頃,增幅1.1%。主要原因是玉米種植效益高于大豆,使一部分大豆播種面積轉移到玉米中,在氣候正常的情況下,預計2007年 我國玉米產量為1.45億噸,較上年1.42億噸增長300萬噸,增幅2.1%。2007年我國玉米市場供需基本平衡,變數將主要在于世界玉米消費量增長較快,國際市場供求趨緊,因此,出口對市場的拉動作用仍將有所體現。另外,2006年新上馬了許多以玉米為原料的酒精、淀粉、賴氨酸、燃料乙醇等大型玉米 深加工項目,玉米糧源越來越少,為玉米價格在高價位運行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
2006年豆類市場行情雖然談不上波瀾壯闊,但也可以說是大落大漲。總的來說,前9個月基本以下跌為主,后兩個月以上漲為主。2007年的大豆價格以高位振蕩向上為主。一方面,全球大豆仍然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國內大豆大幅減少,國際、國內大豆市場走勢處于漲跌兩難境地。2006年國產大豆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來自于進口大豆價格上漲和成本提高,導致當前產區大豆存量大幅降低,國內外豆油價格上漲推動國產大豆壓榨利潤豐厚,帶動了加工壓榨需求,推動豆價上漲。另外,由于2006年度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種植效益高于大豆,預計2007年國產大豆產量較低,國內需求主要依靠進口大豆來滿足。
綜上分析,2007年肉雞飼料主原料玉米、豆粕的市場價格上揚,江、浙、滬市場5月份價格,玉米平均價1 660元/噸,較去年同期的1 350元/噸上漲22.96%,豆粕平均價2 280元/噸,較去年同期的2 180元/噸上漲4.59 %,肉雞全價顆粒料前期平均價2 600元/噸,后期平均價2 400元/噸;較去年同期的前期2 400元/噸,后期2 200元/噸分別上漲了200元/噸。主要原因是國內糧食的供求處于緊平衡,2007年飼料原料價格漲幅將有所提高,直接助推肉雞養殖成本提高。
4 加工企業有利可圖,毛雞價高
據了解,目前肉雞屠宰企業的庫存不大,禽流感對消費者的影響逐步消除,消費市場需求加大,產品價格必須順勢上漲,屠宰企業冰鮮產品內銷價高,熟制品出口利潤豐厚,收購力度自然會加強,助推毛雞價格水漲船高。而且由于近期毛雞因多種原因提前出欄,導致存欄下降,這種平衡已被打破,迫使毛雞價格較長時間內居高不下。根據目前情況分析,毛雞價格下半年仍在高價位運行。
5 疫病綜合防治措施有待加強
簡易的雞舍、落后的設備、粗放的管理、傳統的技術已很難生產出符合國際標準的雞肉產品,農村規模飼養戶由于缺乏系統而全面的技術培訓,加上文化素質跟不上技術進步,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缺乏隔離、消毒、預防、治療等綜合防疫措施的全面落實,給AI、ND、IB等傳染病的暴發提供了溫床,另外,預防不得力、治療方法欠科學、盲目用藥嚴重。因此,我們在發展肉雞生產時,應改善飼養條件,加強飼養管理,完善防疫體系來保障肉雞業可持續發展。
二 我國白羽和黃羽肉雞當前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是農業大國,白羽和黃羽肉雞飼養周期短,見效快,飼料轉化率高,在整個大農業乃至畜牧業中比較效益高。在國內市場上,黃羽肉雞具有品種多、肉嫩、味美和價廉的優勢;在國際市場上,白羽肉雞胸肉和腿肉比重大,在出口創匯方面深受市場歡迎,因此,白羽和黃羽肉雞在我國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要想使之良性循環, 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正視當前生產存在的共性問題。
1 市場供求機制有待改善
近年來,我國肉雞業在發展中受市場影響,生產出現較大“波動”現象,是困擾行業健康、有序、穩定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快大型白羽祖代存欄量缺乏行業自律,盲目引進;黃羽肉雞雞種代次明顯偏低甚至混雜,以肉雜雞冒充優質肉雞,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體制尚處在“轉軌時期”,法律法規不健全,制度措施不完善,宏觀調控手段不夠有力;規模化家禽企業占的比重小,農戶小生產占大多數,再加上信息不暢,使分散的農戶,要么一哄而上,要么一哄而下,供求關系難以平衡。
2 良繁體系建設有待完善
全國黃羽肉雞良繁體系建設明顯滯后于白羽肉雞,各地雖然因地制宜發展黃羽肉雞生產,但在種源配套上缺乏統一協調,明顯表現出小區域、小規模特色。北方以白羽肉雞生產為主力軍,黃羽肉雞生產整體滯后,良繁體系更是無從談起。
3 黃羽肉雞飼養標準有待制訂
黃羽肉雞的飼養量在逐年增加,但對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和不同季節的黃羽肉雞營養需要量的研究很少。到目前為止,國內仍沒有統一完善的黃羽肉雞飼養標準,依然參照白羽肉雞或土種黃雞的飼養標準或各公司自定的標準,這勢必會影響生產性能的發揮,降低飼養效益。應根據快速、中速和優質黃羽肉雞的不同類型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分階段開展黃羽肉雞營養需要量的研究,制訂出切合實際的黃羽肉雞飼養標準。
4 市場品牌戰略有待推進
經歷了AI的洗禮后,活禽上市及屠宰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活雞上市更加規范并有了一定的門檻,活雞的宰殺在通過嚴格檢疫的基礎上各地都在推行定點屠宰。這也給規模化養殖企業的品牌戰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在推行活雞帶腳環上市、冰鮮雞上超市的同時,我們應在ISO9000、ISO14000、HACCP 以及無公害、綠色認證上下功夫,化力氣,打造肉雞品牌,實行優質優價。
5 產業化經營機制有待推廣
各生產經營場家各自為政,自產自銷,很少有區域性的聯合,產品未能聯合進入市場,產業化體系建設不夠橫向聯合、縱向深入。因此,未來肉雞業發展應推廣“公司+農戶”模式,以企業為龍頭,聯合千家萬戶養殖農戶,運用公司較充足的資金進行技術開發和組織營銷體系,增加利潤空間。
三 發展白羽和黃羽肉雞業前景展望和對策措施
1 前景展望
(1)從發展速度分析,肉雞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肉雞業在沒有國家經濟補貼的情況下,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發展為農牧業領域中產業化程度最高的領域,其總產量已占世界第二位。據報道,2002年, 中國肉雞總產量達948萬噸,比1990年增長了3.5倍,占世界肉雞總產量的15.7%。2002年出口肉雞55萬噸,雖然只占到雞肉產量的5.8%, 但直接帶動了中國肉雞約23%的生產量。近年來,盡管國外肉雞產品每年進口約80多萬噸,加上走私的有100多萬噸,但是中國肉雞產量仍以5%~10%的速度持續增長。2002年肉雞生產比1984年增長了5.8倍,平均年遞增率為11.5%。可見,隨著雞肉消費水平的逐年上升,將助推肉雞產業的快速發展。
(2)肉類比重逐步增加
2002 年中國肉雞生產占總肉類產量的14%,比1984年的6.2%提高了7.5%;與此同時,豬肉生產由占總肉類產量的84%降低到65.9%。而從世界范圍 來看,雞肉、豬肉產量分別占總肉類產量的25%和39%,中國比世界雞肉占有率還低11%,而豬肉比世界高27%。
(3)人均消費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雞肉的年人均消費從1984年1.03kg,發展到2001年的6.89kg,增長了35.7倍,成為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消費品。由于雞肉有著杰出的營養價格比,因為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與魚同稱為“白肉”,成為世界普遍受到歡迎的優質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其消費量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增長速度遠遠高于豬肉和牛肉。美國是世界上人均消費雞肉最多的國家,1986年,人均消費雞肉27.48kg,超過了豬肉,成為第二大肉類消費品;1996年,人均 消費雞肉44.44kg,超過了牛肉,成為第一大肉類消費品。2002年,人均消費雞肉49.7kg,比1990年增長46%,高于豬肉消費量64%,高于牛肉消費量19%。
(4)雞肉出口前景看好
1990年以來,中國的肉雞出口量由9.55萬噸猛增到 2001年的55萬噸,占世界總出口量的比重從3.21%增至6.34%,盡管出口雞肉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不高,僅占中國雞肉生產總量的5.85%,但是 由于出口雞肉主要是高價值的雞腿肉和雞胸肉為主,平均來說出口雞肉占整只雞重量的25%左右,事實上,全國有21.8%的肉雞生產量是直接為出口提供產品的。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制約,近幾年來肉雞出口未見增長,只要我們加強基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完全可以在國際市場爭取出口份額來推動肉雞業的快速發展。
(5)消費需求旺盛
我國優質雞產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的、大眾的、具有堅實的市場基礎,具有皮薄肉嫩,骨細而軟、脂肪分布均勻、食之味美、嫩、滑的特點,人們對“三黃雞”的青睞,源于千百年來養成的口味習慣。黃羽肉雞雖然是相對于白羽肉雞而言的一種優質肉用型雞。優質雞產業化工作最初是圍繞廣東及港澳消費市場的要求開展,現在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市場也越來越大,與快大型肉雞相比,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的加大,黃羽肉雞業的前景一定光輝燦爛。
2 主要對策
吃一塹,長一智,肉雞業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后,逐步趨向理性和成熟。但要使白羽和黃羽肉雞業健康有序穩定發展,還需要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共同努力。
(1)政府依法行政,促進行業管理有序
《畜牧法》的出臺,使肉雞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議政府畜牧管理部門可在以下方面加大管理,以保障肉雞業可持續發展。
①建議家禽業建立準入制度
目前我國肉雞業門檻太低,我國雖有《動物防疫法》及防疫體系,但并沒有建立家禽行業的準入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需經審批可隨時從事家禽生產,這是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產生的,但在當今產品以商業流通為主的社會里,顯然難以達到食品安全及防控禽流感的要求。建議政府對從事家禽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建立嚴格 的準入制度,經過環境評估,對技術與管理能力達到相應要求的才能領證從事家禽生產。
②建議政府出臺對家禽業保險的扶持政策以及落實家禽業扶持政策
家禽業面臨的風險包括自然風險、疫病風險、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任何一種風險都可使企業致命。然而,當前保險業對家禽業的風險望而生畏,不敢問津。建議政府出臺對家禽業保險的扶持政策,以規避肉雞養殖業的各種風險。另外,禽流感是突發性事件,對非疫區肉雞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考慮到以后禽流感防控是一件全社 會共同關注的大事,定會對家禽業造成一定的損失,這損失不是企業的機制、
體制、管理的問題,而是出于公共安全的應急預案帶來的。建議政府因這種突發事件對肉雞業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采取各種政策加大補償和扶持。
③建議政府從源頭上加強對進口祖代種雞配額的管理
從源頭上加強對進口祖代種雞配額的管理,對新上祖代雞場實施更為嚴格的審批制度,祖代年投放總量上嚴格把握在55~60萬套范圍內,以避免惡性競爭的再度發生。
(2)協會溝通政企,促進行業自律規范
中國畜牧業協會是聯結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協會把政府的有關政策,特別是快大型白羽祖代進口量和地方優質雞原種雞存欄情況及時反饋給企業,企業通過向協會上報祖代和父母代和地方優質雞原種存欄、種雛、商品雛、商品雞的產出量和市場價格情況等信息,促使企業自律。
(3)企業強化管理,促進節支降本增效
在肉雞業各種風險面前,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不能改變整個外部環境,但能改變企業本身。在市場疲軟、禽流感沖擊等各種不利條件下,不能隨波逐流、任期自然、被動適應,而應堅定必勝信念,做好應急工作,從機制、體制著手,從降本節支等做起,冷靜分析周期長短,積極籌措資金來源。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憑質量、信譽、管理、品牌、資金的優勢,力挫群雄,立于不敗之地。
與 肉雞 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