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國際物流中心打造內陸物流港
http://www.xibaipo.cc 2008-11-24 09:34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華南國際物流中心打造內陸物流港,提供能源礦產、石油化工、IT通訊、房產建材、機械設備、電子電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旅游商貿、醫藥保艦交通物流、輕工紡織等行業專業研究報告
華南國際物流中心效益連續三年翻番。
總投資16億元,占地面積62萬平方米的華南國際物流中心是深圳六大物流園區之一——龍華物流園區的主體項目。與大多數物流園區直接與港為鄰不同的是,該中心創下了一個奇跡:用幾年的時間,在一片曾經荒涼的山地上,打造出一個內陸物流港。并且憑借自身在區位、服務上的獨到優勢,在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世界進出口市場掀起驚濤駭浪之時,該物流中心業務仍然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
公司效益連續三年翻番
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副總經理黃振東接受采訪時,把該中心成功的原因,首先歸功于先天的區位優勢。記者置身其中,很快就理解了這一點。平南鐵路與園區擦邊而過,梅觀、南坪、機荷、水官、清平、龍大等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將華南國際物流中心“網”入其中。梅林關與之毗鄰而居,往南6公里即是亞洲第一大陸路口岸——皇崗口岸。此外,在東南方、西南方20~30公里范圍內,還分別有深圳機場、蛇口、赤灣、大鏟灣集裝箱碼頭以及鹽田港。
借助于區位優勢,物流中心可以靈活利用港深兩地多個碼頭、空港的航線、班期、運價等信息,進行貨物的收發處理,并調動自身資源,有效地平衡進出各港口的貨流和箱流,并實現提高物流效率,節省運輸成本,因而受到國內外物流企業的廣泛青睞。
黃振東表示,華南國際物流中心雖然既非空港,也非海港,但它定位為陸路口岸物流中心,可以全面提供進口保稅倉儲、出口監管倉儲、國際集裝箱堆存中轉、深港物流“綠色通道”、粵港進出境轉關接駁、國際貨運代理、代理報關和報檢等業務。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均已進駐物流園區,現場辦公,因而使物流園具備了口岸功能。進出口貨物一旦到達華南國際物流中心,便可視同抵達口岸。
目前,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已成功吸引DHL、MOL、喬達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相繼進駐;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也全部與之簽訂了集裝箱堆場業務合作協議。截至2007年,公司經營效益已經連續三年實現翻番,預計2008年也可實現約40%的增長。一個內陸物流港已逐步成形。
“兩倉”業務穩步增長
今年以來,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對以進出口業務為主的園區也造成了一定沖擊。黃振東向記者坦承,早在去年底他就已經留意到進出口形勢變化的征兆。“2005年,我們第二批投入的倉位,總共4.5萬平方米,一出來幾天就全訂滿了。但是去年底,又有一批5.5萬平方米的新倉庫開始找客戶,推進的進度就要慢一些。”
緣于這些變化,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很快對其經營策略作出調整,在“軟”字上下足功夫。例如重組市場部,以加大市場開發力度,了解客戶需求;舉辦客戶服務月活動,通過客戶服務知識培訓、客戶服務規范性文件制訂、客戶拜訪與互動計劃、客戶聯誼活動等,提高公司員工的客戶服務意識,加強園區內客戶互動,密切與客戶合作伙伴關系。另一方面,也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在價格上做些微調,以吸引新客戶。
物流園區的努力收到了良好成效。今年以來,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先后與航遠國際物流、樂運國際貨運、深圳華展國際物流、立信染整機械(深圳)有限公司等客戶簽訂了倉儲物流服務合作協議;八達倉、DHL等一批長期合作的大企業,也紛紛加大租倉面積,“現有客戶中,平均每家租倉面積已接近1萬平方米”。在全球進出口市場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華南國際物流中心的保稅倉、監管倉業務仍保持穩步增長態勢。6至8月,其“兩倉”業務量創出歷史新高,預計全年業務量也將較去年同比增長超過兩成。
黃振東告訴記者,目前華南國際物流中心投入經營的保稅倉和監管倉面積已經達到12萬平方米,每天在場接駁的車輛達到500輛以上。為進一步滿足客戶需求,園區將在今年底啟動面積約為7.5萬平方米的新倉庫建設。新倉庫預計2010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屆時將進一步提高華南國際物流中心的倉庫運營規模和市場競爭力。
“綠色通道”升級擴容
深港物流“綠色通道”是華南國際物流中心能夠牢牢抓住客戶的一項拳頭產品。它是指以內地海關及香港海關陸路進出境載貨清單數據電子化為前提,電子數據提前申報為基礎,應用GPS、電子關鎖和口岸海關通道自動核放系統等監控手段,全程電子通關的深港物流專用通道。通過這條“綠色通道”,貨物從香港葵涌碼頭至深圳華南國際物流中心,中途過境時將免予辦理人工錄單、人工審核、人工驗放等手續,將原來4道手續簡化為2道,實現了“無障礙通關”,從而大大提高了跨境運輸效率。此外,通過跨境車與內地車的整箱接駁,可以實現集裝箱車輛“重去重回”,也有助節省企業運輸成本。
據介紹,深港物流“綠色通道”自2006年開通以來,已成為華南國際物流中心的核心競爭優勢,除珠三角企業外,也吸引了大批來自福建、江西等周邊省份,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企業使用。在海關的大力支持下,園區“綠色通道”業務量在今年7月份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物流園區方面認為,目前“綠色通道”業務功能已完全成熟,進出口業務同步開展,運作順利。今年10月22日,深圳海關正式批準“跨境快速通關系統”在華南物流園區正式開始運作,它標志著“綠色通道”業務將進入一個升級擴容的快速發展時期。現在,華南物流園區內的跨境快速通關功能,不僅有“綠色通道”的整箱接駁,還開展了“綠色通道”升級版的分撥散貨業務運作及“屬地申報、口岸驗放”與“跨境快速通關系統”相結合的組合模式的運作。這將給珠三角地區及周邊省份的進出口業務帶來更大的便利和成本的節約。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除深港物流“綠色通道”外,華南國際物流中心還在研究開通“直通鹽田港”的業務方案,并得到了海關等聯檢部門的大力支持。該業務旨在減少貨物二次轉關,提高貨物的通關效率。一旦該業務模式獲得成功,下一步將與深圳西部碼頭合作開通同類業務。如此,該中心將全面達成面向深圳東西部和香港三大碼頭,輻射珠三角的“內陸物流港”,促進深圳港口業的進一步發展,增強深圳物流業的整體競爭力。
通過物博會向國際同行取經
黃振東表示,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對于即將召開的物博會充滿期待。目前,華南國際物流中心是國內少有的,完全由一家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大型物流園區。園區在管理、服務客戶等方面仍有不少提升的空間。
物博會在深圳召開,吸引了世界上眾多知名物流園、物流企業共同參與。眾所周知,物流園區在世界上出現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國外在園區開發、布局等方面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經驗和發展模式。但中國一直到1998年才在深圳誕生第一家物流園區。深圳在物流園建設方面,雖然走在全國前列,但與日本、德國等物流園區發達的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希望能夠通過物博會的廣泛交流,在國際范圍內,吸納更多的關于物流園區規劃、布點、經營、服務的經驗和建議,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服務品牌。
總投資16億元,占地面積62萬平方米的華南國際物流中心是深圳六大物流園區之一——龍華物流園區的主體項目。與大多數物流園區直接與港為鄰不同的是,該中心創下了一個奇跡:用幾年的時間,在一片曾經荒涼的山地上,打造出一個內陸物流港。并且憑借自身在區位、服務上的獨到優勢,在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世界進出口市場掀起驚濤駭浪之時,該物流中心業務仍然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
公司效益連續三年翻番
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副總經理黃振東接受采訪時,把該中心成功的原因,首先歸功于先天的區位優勢。記者置身其中,很快就理解了這一點。平南鐵路與園區擦邊而過,梅觀、南坪、機荷、水官、清平、龍大等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將華南國際物流中心“網”入其中。梅林關與之毗鄰而居,往南6公里即是亞洲第一大陸路口岸——皇崗口岸。此外,在東南方、西南方20~30公里范圍內,還分別有深圳機場、蛇口、赤灣、大鏟灣集裝箱碼頭以及鹽田港。
借助于區位優勢,物流中心可以靈活利用港深兩地多個碼頭、空港的航線、班期、運價等信息,進行貨物的收發處理,并調動自身資源,有效地平衡進出各港口的貨流和箱流,并實現提高物流效率,節省運輸成本,因而受到國內外物流企業的廣泛青睞。
黃振東表示,華南國際物流中心雖然既非空港,也非海港,但它定位為陸路口岸物流中心,可以全面提供進口保稅倉儲、出口監管倉儲、國際集裝箱堆存中轉、深港物流“綠色通道”、粵港進出境轉關接駁、國際貨運代理、代理報關和報檢等業務。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均已進駐物流園區,現場辦公,因而使物流園具備了口岸功能。進出口貨物一旦到達華南國際物流中心,便可視同抵達口岸。
目前,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已成功吸引DHL、MOL、喬達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相繼進駐;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也全部與之簽訂了集裝箱堆場業務合作協議。截至2007年,公司經營效益已經連續三年實現翻番,預計2008年也可實現約40%的增長。一個內陸物流港已逐步成形。
“兩倉”業務穩步增長
今年以來,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對以進出口業務為主的園區也造成了一定沖擊。黃振東向記者坦承,早在去年底他就已經留意到進出口形勢變化的征兆。“2005年,我們第二批投入的倉位,總共4.5萬平方米,一出來幾天就全訂滿了。但是去年底,又有一批5.5萬平方米的新倉庫開始找客戶,推進的進度就要慢一些。”
緣于這些變化,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很快對其經營策略作出調整,在“軟”字上下足功夫。例如重組市場部,以加大市場開發力度,了解客戶需求;舉辦客戶服務月活動,通過客戶服務知識培訓、客戶服務規范性文件制訂、客戶拜訪與互動計劃、客戶聯誼活動等,提高公司員工的客戶服務意識,加強園區內客戶互動,密切與客戶合作伙伴關系。另一方面,也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在價格上做些微調,以吸引新客戶。
物流園區的努力收到了良好成效。今年以來,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先后與航遠國際物流、樂運國際貨運、深圳華展國際物流、立信染整機械(深圳)有限公司等客戶簽訂了倉儲物流服務合作協議;八達倉、DHL等一批長期合作的大企業,也紛紛加大租倉面積,“現有客戶中,平均每家租倉面積已接近1萬平方米”。在全球進出口市場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華南國際物流中心的保稅倉、監管倉業務仍保持穩步增長態勢。6至8月,其“兩倉”業務量創出歷史新高,預計全年業務量也將較去年同比增長超過兩成。
黃振東告訴記者,目前華南國際物流中心投入經營的保稅倉和監管倉面積已經達到12萬平方米,每天在場接駁的車輛達到500輛以上。為進一步滿足客戶需求,園區將在今年底啟動面積約為7.5萬平方米的新倉庫建設。新倉庫預計2010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屆時將進一步提高華南國際物流中心的倉庫運營規模和市場競爭力。
“綠色通道”升級擴容
深港物流“綠色通道”是華南國際物流中心能夠牢牢抓住客戶的一項拳頭產品。它是指以內地海關及香港海關陸路進出境載貨清單數據電子化為前提,電子數據提前申報為基礎,應用GPS、電子關鎖和口岸海關通道自動核放系統等監控手段,全程電子通關的深港物流專用通道。通過這條“綠色通道”,貨物從香港葵涌碼頭至深圳華南國際物流中心,中途過境時將免予辦理人工錄單、人工審核、人工驗放等手續,將原來4道手續簡化為2道,實現了“無障礙通關”,從而大大提高了跨境運輸效率。此外,通過跨境車與內地車的整箱接駁,可以實現集裝箱車輛“重去重回”,也有助節省企業運輸成本。
據介紹,深港物流“綠色通道”自2006年開通以來,已成為華南國際物流中心的核心競爭優勢,除珠三角企業外,也吸引了大批來自福建、江西等周邊省份,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企業使用。在海關的大力支持下,園區“綠色通道”業務量在今年7月份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物流園區方面認為,目前“綠色通道”業務功能已完全成熟,進出口業務同步開展,運作順利。今年10月22日,深圳海關正式批準“跨境快速通關系統”在華南物流園區正式開始運作,它標志著“綠色通道”業務將進入一個升級擴容的快速發展時期。現在,華南物流園區內的跨境快速通關功能,不僅有“綠色通道”的整箱接駁,還開展了“綠色通道”升級版的分撥散貨業務運作及“屬地申報、口岸驗放”與“跨境快速通關系統”相結合的組合模式的運作。這將給珠三角地區及周邊省份的進出口業務帶來更大的便利和成本的節約。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除深港物流“綠色通道”外,華南國際物流中心還在研究開通“直通鹽田港”的業務方案,并得到了海關等聯檢部門的大力支持。該業務旨在減少貨物二次轉關,提高貨物的通關效率。一旦該業務模式獲得成功,下一步將與深圳西部碼頭合作開通同類業務。如此,該中心將全面達成面向深圳東西部和香港三大碼頭,輻射珠三角的“內陸物流港”,促進深圳港口業的進一步發展,增強深圳物流業的整體競爭力。
通過物博會向國際同行取經
黃振東表示,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對于即將召開的物博會充滿期待。目前,華南國際物流中心是國內少有的,完全由一家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大型物流園區。園區在管理、服務客戶等方面仍有不少提升的空間。
物博會在深圳召開,吸引了世界上眾多知名物流園、物流企業共同參與。眾所周知,物流園區在世界上出現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國外在園區開發、布局等方面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經驗和發展模式。但中國一直到1998年才在深圳誕生第一家物流園區。深圳在物流園建設方面,雖然走在全國前列,但與日本、德國等物流園區發達的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希望能夠通過物博會的廣泛交流,在國際范圍內,吸納更多的關于物流園區規劃、布點、經營、服務的經驗和建議,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