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改革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力量
http://www.xibaipo.cc 2008-12-06 10:12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醫療改革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力量,提供能源礦產、石油化工、IT通訊、房產建材、機械設備、電子電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旅游商貿、醫藥保艦交通物流、輕工紡織等行業專業研究報告
就在國務院出臺4萬億拉動內需政策后不久,一份在上海郊縣新增8家三級醫院的報告擺到了上海市政府決策層的辦公桌上,將于明年年初交上海市人大討論后正式立項。如無意外,這8家三級醫院將于2012年前全部建成使用,將使上海市醫療資源配置趨于合理,并拉動上海經濟的增長。
民生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核心問題、重要問題。尤其是醫療衛生等,更是關乎13億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頭等大事。近些年,盡管國家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但是仍然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和問題。而看病難、看病貴的背后,一方面是醫療體制改革不完善,現行的醫療體制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和經濟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投資不足,投資渠道不暢,醫療投入占財政收入的比例一直偏低。資料顯示,目前國內醫療機構的整體醫療裝備水平還很低,醫療器械在地區和醫療機構之間分布很不均勻,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大醫院;全國醫療機構15%的現有儀器和設備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產品,60%的設備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產品。
社會保障是最重要的國民福利,解決國民的后顧之憂并不斷增進國民福利是關乎社會和諧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國家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在逐漸加大,但12%的財政投入以及1%的GDP占有率,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很低。而在社會保障領域中,民眾最關注的焦點之一是醫療保障問題。在西方國家普遍實行免費醫療制度的背景下,中國曾經進行了以廢除“公費醫療”為目標的醫療改革,雖然達到了節省投入的目的,但醫療的公益性卻嚴重削弱,公平性也發生了傾斜,老百姓看病的負擔則更重了。
在我國,擴大內需的重點是擴大消費內需,而百姓消費內需難以擴大的原因,除了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觀念不同外,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醫療體系不完善,老百姓的存款是為了生存,甚至是為了救命。目前國內的汽車、鋼鐵、化工等產業已經明顯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如果拉動內需的舉措依舊集中在產業投資領域,導致經濟發展趨緩的問題不僅不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還有可能導致新一輪的經濟衰退。可以說,沒有能夠提供有效公共服務的社會制度,就沒有社會穩定的機制,經濟進一步增長就缺少動力。從發達國家的歷史看,所有社會制度包括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教育制度都是在一個國家經濟高度增長的時候建立起來的。4萬億的擴大內需十項措施,提出要大力解決民生問題,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將從根本上解決有關社保、醫療方面的歷史欠賬。
新醫療體制改革方案的公布和擴大內需十項措施中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意味著醫改和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擴大內需十項措施中關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與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中的相關要求一致。中央確定今年第四季度增加中央投資1000億元,其中,新增基層衛生基礎設施建設48億元,拉動地方投資17.8億元,新增重點中醫院建設10億元,拉動地方投資42.5億元。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農村改革的重點之一。此次國務院將“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政策單獨提出來,體現了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精神。加強農村基礎醫療設施的建設,改善農村醫療機構的軟硬件水平,有利于擴大內需政策的實現,而且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率先啟動又將加快和推動整個醫療體制改革的進程。
醫藥行業已在全球范圍內被公認為最有前景的“永不衰落的朝陽行業”,并由此得到了“防御性行業”的美譽。新醫療體制改革對醫藥行業來說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政府不斷加大投入,使全民享有醫療保障,解決目前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同時,還給醫藥和醫療產業鏈條各個環節帶來了沖擊,而且改變了醫藥產業發展的模式。首先,醫藥行業的旺盛需求體現在,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醫療保健愈來愈受到重視;當前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仍處于較高水平,人口結構卻逐漸趨向老齡化,龐大的新增人口和中老年人口對醫藥消費的需求均在持續增長。其次,醫療體制改革有助于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政府將加大投入,帶動醫療總費用的增加。專家認為,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投資關乎民生的項目是個不錯的選擇,而滿足公共服務的投資也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民生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核心問題、重要問題。尤其是醫療衛生等,更是關乎13億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頭等大事。近些年,盡管國家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但是仍然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和問題。而看病難、看病貴的背后,一方面是醫療體制改革不完善,現行的醫療體制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和經濟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投資不足,投資渠道不暢,醫療投入占財政收入的比例一直偏低。資料顯示,目前國內醫療機構的整體醫療裝備水平還很低,醫療器械在地區和醫療機構之間分布很不均勻,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大醫院;全國醫療機構15%的現有儀器和設備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產品,60%的設備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產品。
社會保障是最重要的國民福利,解決國民的后顧之憂并不斷增進國民福利是關乎社會和諧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國家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在逐漸加大,但12%的財政投入以及1%的GDP占有率,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很低。而在社會保障領域中,民眾最關注的焦點之一是醫療保障問題。在西方國家普遍實行免費醫療制度的背景下,中國曾經進行了以廢除“公費醫療”為目標的醫療改革,雖然達到了節省投入的目的,但醫療的公益性卻嚴重削弱,公平性也發生了傾斜,老百姓看病的負擔則更重了。
在我國,擴大內需的重點是擴大消費內需,而百姓消費內需難以擴大的原因,除了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觀念不同外,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醫療體系不完善,老百姓的存款是為了生存,甚至是為了救命。目前國內的汽車、鋼鐵、化工等產業已經明顯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如果拉動內需的舉措依舊集中在產業投資領域,導致經濟發展趨緩的問題不僅不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還有可能導致新一輪的經濟衰退。可以說,沒有能夠提供有效公共服務的社會制度,就沒有社會穩定的機制,經濟進一步增長就缺少動力。從發達國家的歷史看,所有社會制度包括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教育制度都是在一個國家經濟高度增長的時候建立起來的。4萬億的擴大內需十項措施,提出要大力解決民生問題,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將從根本上解決有關社保、醫療方面的歷史欠賬。
新醫療體制改革方案的公布和擴大內需十項措施中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意味著醫改和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擴大內需十項措施中關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與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中的相關要求一致。中央確定今年第四季度增加中央投資1000億元,其中,新增基層衛生基礎設施建設48億元,拉動地方投資17.8億元,新增重點中醫院建設10億元,拉動地方投資42.5億元。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農村改革的重點之一。此次國務院將“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政策單獨提出來,體現了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精神。加強農村基礎醫療設施的建設,改善農村醫療機構的軟硬件水平,有利于擴大內需政策的實現,而且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率先啟動又將加快和推動整個醫療體制改革的進程。
醫藥行業已在全球范圍內被公認為最有前景的“永不衰落的朝陽行業”,并由此得到了“防御性行業”的美譽。新醫療體制改革對醫藥行業來說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政府不斷加大投入,使全民享有醫療保障,解決目前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同時,還給醫藥和醫療產業鏈條各個環節帶來了沖擊,而且改變了醫藥產業發展的模式。首先,醫藥行業的旺盛需求體現在,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醫療保健愈來愈受到重視;當前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仍處于較高水平,人口結構卻逐漸趨向老齡化,龐大的新增人口和中老年人口對醫藥消費的需求均在持續增長。其次,醫療體制改革有助于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政府將加大投入,帶動醫療總費用的增加。專家認為,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投資關乎民生的項目是個不錯的選擇,而滿足公共服務的投資也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