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公益外延 危機中不降薪
http://www.xibaipo.cc 2008-12-08 04:39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阿斯利康:公益外延 危機中不降薪,提供能源礦產、石油化工、IT通訊、房產建材、機械設備、電子電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旅游商貿、醫藥保艦交通物流、輕工紡織等行業專業研究報告
金融海嘯來臨之際,企業最先壓縮的成本會是哪一部分?
大部分企業恐怕會考慮削減在慈善和公益事業上的投入,這個邏輯當然也很正常。但阿斯利康(中國)主管公司事務的高級副總裁吳浣苓認為,越是困難時刻,越需要企業支持慈善事業。如果企業此時削減這方面的開支,慈善和公益領域的資源就更加緊缺了。“正因為認識到這個問題,阿斯利康明年在公益、慈善領域承擔的責任不會比以往正常年份減少。”吳浣苓說。
公益有更多外延
在2008年,最值得關注的公益事業當然就是抗震救災。阿斯利康在這方面的作為可圈可點。它捐款、捐物及投入災后重建項目資金累計已近1500萬元人民幣。它還別具匠心,當一些公司忙于在媒體上公布捐贈數字時,阿斯利康(中國)高級管理層已決定啟動長期的災區援助計劃,其中包括災區衛生防疫員培訓,先后有121名基層衛生防疫人員接受阿斯利康培訓后回到當地投入衛生防疫工作;對災區孤兒進行心理輔導,安排7名災區孤兒飛往北京觀賞美國休斯敦少年合唱團演出并與美國小朋友互動。
這些作為也正如吳浣苓所稱,企業承擔慈善、公益事業的責任不只是捐錢物那么單一。如果經費緊張,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捐出時間、勞動,主動照顧孤殘人士等。“在經濟受限情況下,換個方式讓慈善和公益有更多外延。”吳浣苓這樣建議那些面臨金融海嘯卻不忘社會責任的企業。另外,她還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參與社會公益,不要僅盯著大企業,還要形成全社會參與公益的風氣。
危機之下不降薪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是短時間去作秀,阿斯利康不會在海嘯來臨時推卸這份責任,就證明這是長期自覺的行為。”吳浣苓認為企業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壓縮開支,比如公司開會可以不選豪華的度假村,盡量選擇離辦公地點較近的會場。不僅如此,她認為一個企業也不應該只在危機時才特別注意精打細算,“一個優秀的公司,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精打細算,向管理要效益。”此外,她也不贊成危機來臨時降低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
阿斯利康奉行的薪酬原則將基本薪酬定位為市場中位值,整體薪酬定位為市場高分位。阿斯利康每年都對中國市場上與阿斯利康在規模上相近的醫藥公司及其他行業跨國公司進行薪酬調研。據此,公司鼓勵并倡導業績導向的企業文化,并將之與薪酬計劃相結合,達到留用、認可優秀員工的作用。“危機來臨后,我們員工的收入并沒有下降,相反有些人還有所提高。”吳浣苓這樣告訴記者。
平和面對發病率“利好”
雖然阿斯利康在企業社會責任層面貢獻頗多,不過,在一些人的眼中,制藥企業雖然研發和生產藥品起到治病救人的責任,但是畢竟也是依靠別人生病而發財的。比如,在阿斯利康總公司的三季報上就有這樣一句話:“可定第三季度銷售增長28%,得益于動脈粥樣硬化適應癥的增加,美國市場銷售增長23%。”既然公司的業績增長是“得益于”某種適應癥的增加(即藥物治療范圍的擴大),記者便追問吳浣苓,比如面對我國肺癌年發病人數在50萬至60萬人,與30年前相比,肺癌死亡率增加了5倍這樣的數據,而阿斯利康恰好有易瑞沙這種突破性藥物可拓展市場,那么企業和員工對于這種消息的心態如何?
吳浣苓對此的回答則很簡單,“心態平和”。因為在她看來,制藥企業的生產活動并不是導致人們生病的原因,二者間并沒有因果關系,即便是希望大家都不患病,這也只是“希望”,不代表事實,對于制藥企業,要做的就是找到治療疾病的辦法,研發生產藥物去治病救人。
為了做到這一點,阿斯利康大力投資研發,在2007年,每個工作日就投入高達1500萬美元。阿斯利康在多個國家(含中國)設有17個研發機構,科研人員達13000名。前后共有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和阿斯利康密切合作從事藥物研究創新。當然,大量付出后也收獲頗豐,阿斯利康在全球已經擁有十個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品牌,這些產品造福了全世界成千上萬的患者的同時,也為這家公司帶來了不俗的業績。(新浪網)
大部分企業恐怕會考慮削減在慈善和公益事業上的投入,這個邏輯當然也很正常。但阿斯利康(中國)主管公司事務的高級副總裁吳浣苓認為,越是困難時刻,越需要企業支持慈善事業。如果企業此時削減這方面的開支,慈善和公益領域的資源就更加緊缺了。“正因為認識到這個問題,阿斯利康明年在公益、慈善領域承擔的責任不會比以往正常年份減少。”吳浣苓說。
公益有更多外延
在2008年,最值得關注的公益事業當然就是抗震救災。阿斯利康在這方面的作為可圈可點。它捐款、捐物及投入災后重建項目資金累計已近1500萬元人民幣。它還別具匠心,當一些公司忙于在媒體上公布捐贈數字時,阿斯利康(中國)高級管理層已決定啟動長期的災區援助計劃,其中包括災區衛生防疫員培訓,先后有121名基層衛生防疫人員接受阿斯利康培訓后回到當地投入衛生防疫工作;對災區孤兒進行心理輔導,安排7名災區孤兒飛往北京觀賞美國休斯敦少年合唱團演出并與美國小朋友互動。
這些作為也正如吳浣苓所稱,企業承擔慈善、公益事業的責任不只是捐錢物那么單一。如果經費緊張,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捐出時間、勞動,主動照顧孤殘人士等。“在經濟受限情況下,換個方式讓慈善和公益有更多外延。”吳浣苓這樣建議那些面臨金融海嘯卻不忘社會責任的企業。另外,她還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參與社會公益,不要僅盯著大企業,還要形成全社會參與公益的風氣。
危機之下不降薪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是短時間去作秀,阿斯利康不會在海嘯來臨時推卸這份責任,就證明這是長期自覺的行為。”吳浣苓認為企業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壓縮開支,比如公司開會可以不選豪華的度假村,盡量選擇離辦公地點較近的會場。不僅如此,她認為一個企業也不應該只在危機時才特別注意精打細算,“一個優秀的公司,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精打細算,向管理要效益。”此外,她也不贊成危機來臨時降低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
阿斯利康奉行的薪酬原則將基本薪酬定位為市場中位值,整體薪酬定位為市場高分位。阿斯利康每年都對中國市場上與阿斯利康在規模上相近的醫藥公司及其他行業跨國公司進行薪酬調研。據此,公司鼓勵并倡導業績導向的企業文化,并將之與薪酬計劃相結合,達到留用、認可優秀員工的作用。“危機來臨后,我們員工的收入并沒有下降,相反有些人還有所提高。”吳浣苓這樣告訴記者。
平和面對發病率“利好”
雖然阿斯利康在企業社會責任層面貢獻頗多,不過,在一些人的眼中,制藥企業雖然研發和生產藥品起到治病救人的責任,但是畢竟也是依靠別人生病而發財的。比如,在阿斯利康總公司的三季報上就有這樣一句話:“可定第三季度銷售增長28%,得益于動脈粥樣硬化適應癥的增加,美國市場銷售增長23%。”既然公司的業績增長是“得益于”某種適應癥的增加(即藥物治療范圍的擴大),記者便追問吳浣苓,比如面對我國肺癌年發病人數在50萬至60萬人,與30年前相比,肺癌死亡率增加了5倍這樣的數據,而阿斯利康恰好有易瑞沙這種突破性藥物可拓展市場,那么企業和員工對于這種消息的心態如何?
吳浣苓對此的回答則很簡單,“心態平和”。因為在她看來,制藥企業的生產活動并不是導致人們生病的原因,二者間并沒有因果關系,即便是希望大家都不患病,這也只是“希望”,不代表事實,對于制藥企業,要做的就是找到治療疾病的辦法,研發生產藥物去治病救人。
為了做到這一點,阿斯利康大力投資研發,在2007年,每個工作日就投入高達1500萬美元。阿斯利康在多個國家(含中國)設有17個研發機構,科研人員達13000名。前后共有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和阿斯利康密切合作從事藥物研究創新。當然,大量付出后也收獲頗豐,阿斯利康在全球已經擁有十個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品牌,這些產品造福了全世界成千上萬的患者的同時,也為這家公司帶來了不俗的業績。(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