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藥企面臨巨大危機 市場漸發合并猜想
http://www.xibaipo.cc 2008-12-11 08:51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國際藥企面臨巨大危機 市場漸發合并猜想,提供能源礦產、石油化工、IT通訊、房產建材、機械設備、電子電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旅游商貿、醫藥保艦交通物流、輕工紡織等行業專業研究報告
根據大制藥公司最新的資金狀況分析,近期沸沸揚揚的并購傳聞中,曾反復談論的賽諾菲-安萬特和百時美-施貴寶間的并購再次浮出水面。
與此同時,有分析人士推測,多家制藥巨頭都有可能收購拜耳,而其中輝瑞和諾華的可能性最大。
可能發生的巨型并購將使大型制藥公司的格局發生巨變。
英國制藥和生物科技行業預測及分析公司EvaluatePharma的公司并購評估工具分析顯示,如果這些制藥公司內部高管有任何的巨型并購意向,2014年藥品銷售額排名前三位的制藥公司可能是:諾華-拜耳、賽諾菲-施貴寶和羅氏。
超級組合 1:諾華-愛爾康
EvaluatePharma公司的最新分析預測均顯示,如果諾華從2010年起繼續收購愛爾康(Alcon)另外52%的股權,那么到2014年諾華將超過羅氏躍居世界第一。
這意味著,諾華將持有這家瑞士眼科保健公司77%的股權,并將因此合并愛爾康全部處方藥和OTC的銷售收入,這與羅氏合并基因泰克的銷售類似。
超級組合2:諾華-拜耳
德國集團公司拜耳在同類集團公司中屬于業務最廣泛的公司之一,其業務范圍包括醫療保健、診斷、農用化學品和工業化學品,去年處方藥和OTC銷售額為163億美元,僅占公司總銷售額(444億美元)的37%。
很多業界人士認為,收購拜耳最大的障礙是時間與價格問題。一旦收購者為追求單一的醫療保健業務而分離該集團公司其他業務,就會出現艱難的價格問題——該公司至今仍極力反對分離公司業務,這可能會使潛在的收購者望而卻步。
不過,目前在專利保護和監管環境方面的風險日益加大的情況下,拜耳的多元化經營模式成了優勢,并極具吸引力。這樣看來,諾華同樣也極可能成為拜耳的潛在收購者,諾華廣泛的業務范圍似乎最適合接手這樣一家公司。
如果諾華-拜耳組合成真,那么到2014年,這個并購組合會占據全球藥品市場9%的份額,明顯領先于輝瑞去年達到的7.5%的市場份額。
超級組合3:輝瑞-拜耳
任何并購預測都不會缺了輝瑞,不管并購的制藥公司是大是小,就像有些觀察人士一樣,仍期望這個美國制藥巨頭通過并購解決自身主要產品專利到期所引發的困境——專利到期將使輝瑞從去年的排名第一下滑至2014年的第六位。
眼下不少傳聞又將輝瑞和拜耳扯在一起。
與諾華相反,輝瑞希望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醫藥方面。去年輝瑞以166億美元將其消費保健品業務出售給強生就證明了這一點。這表明,收購拜耳將代表這個美國制藥巨頭在戰略上的一次急速大轉變,這將很難獲得股東們的同意。
超級組合4:賽諾菲-施貴寶
關于賽諾菲-安萬特與其重要合作伙伴美國的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MS)合并的消息已經盛傳多年。兩家公司合作開發了兩個重磅炸彈級產品:抗凝劑Plavix(波利維,氯吡格雷)和高血壓用藥Avapro(伊貝沙坦)。BMS面臨的問題是,公司去年最暢銷的這兩種藥品將分別于2011年和2012年專利到期。
因BMS收購英克隆公司(ImClone)失敗,最近賽諾菲-安萬特并購BMS的傳聞愈演愈烈,焦點集中在BMS向禮來出售英克隆17%的股權從而獲得10億美元這件事情上,這意味著BMS公司價值將降低10億美元。
BMS的股東們可能會希望以溢價來拉升股價,公司目前股價低至13年來的最低點,每股不到19美元。并入賽諾菲-安萬特將使BMS的銷售額從目前的第14位躍居2014年的首位。當然,如諾華并購拜耳則另當別論。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在未來一年內賽諾菲-安萬特不會有什么大舉動,而且對其投資者來說并購可能有些草率,但賽諾菲-安萬特近期任命克里斯·魏巴赫(Chris Viehbacher)為CEO,則增加了其收購BMS的可能性。
結語
自從2004年賽諾菲-圣德拉堡(Sanofi-Synthelabo )以630億美元收購安萬特以來,大型制藥公司之間再沒有產生新的巨型并購交易。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什么目前會出現這些并購傳聞。
大制藥公司正面臨著行業有史以來所遇到的最大挑戰。通過以巨型合并方式來保證在行業中的地位可能有些吸引力。加之現在正處于金融危機時期,醫藥行業可能是并購傳聞中惟一可能兌現的行業,因為大型制藥公司手中充足的現金,比如輝瑞就備有26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
不過,傳聞暫時只能是傳聞。多數大型制藥公司高層都反對進行巨型并購,因為事實證明,這類巨型并購最后只會削弱企業的價值。 (醫藥經濟報)
與此同時,有分析人士推測,多家制藥巨頭都有可能收購拜耳,而其中輝瑞和諾華的可能性最大。
可能發生的巨型并購將使大型制藥公司的格局發生巨變。
英國制藥和生物科技行業預測及分析公司EvaluatePharma的公司并購評估工具分析顯示,如果這些制藥公司內部高管有任何的巨型并購意向,2014年藥品銷售額排名前三位的制藥公司可能是:諾華-拜耳、賽諾菲-施貴寶和羅氏。
超級組合 1:諾華-愛爾康
EvaluatePharma公司的最新分析預測均顯示,如果諾華從2010年起繼續收購愛爾康(Alcon)另外52%的股權,那么到2014年諾華將超過羅氏躍居世界第一。
這意味著,諾華將持有這家瑞士眼科保健公司77%的股權,并將因此合并愛爾康全部處方藥和OTC的銷售收入,這與羅氏合并基因泰克的銷售類似。
超級組合2:諾華-拜耳
德國集團公司拜耳在同類集團公司中屬于業務最廣泛的公司之一,其業務范圍包括醫療保健、診斷、農用化學品和工業化學品,去年處方藥和OTC銷售額為163億美元,僅占公司總銷售額(444億美元)的37%。
很多業界人士認為,收購拜耳最大的障礙是時間與價格問題。一旦收購者為追求單一的醫療保健業務而分離該集團公司其他業務,就會出現艱難的價格問題——該公司至今仍極力反對分離公司業務,這可能會使潛在的收購者望而卻步。
不過,目前在專利保護和監管環境方面的風險日益加大的情況下,拜耳的多元化經營模式成了優勢,并極具吸引力。這樣看來,諾華同樣也極可能成為拜耳的潛在收購者,諾華廣泛的業務范圍似乎最適合接手這樣一家公司。
如果諾華-拜耳組合成真,那么到2014年,這個并購組合會占據全球藥品市場9%的份額,明顯領先于輝瑞去年達到的7.5%的市場份額。
超級組合3:輝瑞-拜耳
任何并購預測都不會缺了輝瑞,不管并購的制藥公司是大是小,就像有些觀察人士一樣,仍期望這個美國制藥巨頭通過并購解決自身主要產品專利到期所引發的困境——專利到期將使輝瑞從去年的排名第一下滑至2014年的第六位。
眼下不少傳聞又將輝瑞和拜耳扯在一起。
與諾華相反,輝瑞希望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醫藥方面。去年輝瑞以166億美元將其消費保健品業務出售給強生就證明了這一點。這表明,收購拜耳將代表這個美國制藥巨頭在戰略上的一次急速大轉變,這將很難獲得股東們的同意。
超級組合4:賽諾菲-施貴寶
關于賽諾菲-安萬特與其重要合作伙伴美國的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MS)合并的消息已經盛傳多年。兩家公司合作開發了兩個重磅炸彈級產品:抗凝劑Plavix(波利維,氯吡格雷)和高血壓用藥Avapro(伊貝沙坦)。BMS面臨的問題是,公司去年最暢銷的這兩種藥品將分別于2011年和2012年專利到期。
因BMS收購英克隆公司(ImClone)失敗,最近賽諾菲-安萬特并購BMS的傳聞愈演愈烈,焦點集中在BMS向禮來出售英克隆17%的股權從而獲得10億美元這件事情上,這意味著BMS公司價值將降低10億美元。
BMS的股東們可能會希望以溢價來拉升股價,公司目前股價低至13年來的最低點,每股不到19美元。并入賽諾菲-安萬特將使BMS的銷售額從目前的第14位躍居2014年的首位。當然,如諾華并購拜耳則另當別論。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在未來一年內賽諾菲-安萬特不會有什么大舉動,而且對其投資者來說并購可能有些草率,但賽諾菲-安萬特近期任命克里斯·魏巴赫(Chris Viehbacher)為CEO,則增加了其收購BMS的可能性。
結語
自從2004年賽諾菲-圣德拉堡(Sanofi-Synthelabo )以630億美元收購安萬特以來,大型制藥公司之間再沒有產生新的巨型并購交易。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什么目前會出現這些并購傳聞。
大制藥公司正面臨著行業有史以來所遇到的最大挑戰。通過以巨型合并方式來保證在行業中的地位可能有些吸引力。加之現在正處于金融危機時期,醫藥行業可能是并購傳聞中惟一可能兌現的行業,因為大型制藥公司手中充足的現金,比如輝瑞就備有26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
不過,傳聞暫時只能是傳聞。多數大型制藥公司高層都反對進行巨型并購,因為事實證明,這類巨型并購最后只會削弱企業的價值。 (醫藥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