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小產權房銷售火 售價僅為商品房三至四成
http://www.xibaipo.cc 2008-12-15 14:27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廣州小產權房銷售火 售價僅為商品房三至四成,提供能源礦產、石油化工、IT通訊、房產建材、機械設備、電子電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旅游商貿、醫藥保艦交通物流、輕工紡織等行業專業研究報告
“1888元/平方米一口價”,“80平方米15萬元,有正規房地產權證(可查編號),不可過戶,但可公證”……這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廣州城中村的小產權房(又稱集資房)的銷售廣告,在斯文井、蟹山村、云苑新村、榕樹頭、握山村這些城中村附近,觸目皆是。
盡管政府三令五申,只能用臨水臨電,但是由于售價只有周邊商品房的30%~40%,即使在樓市低迷的今天,這種小產權房依然銷售熱火。
廣州有138個城中村,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2.67%。這些低價的小產權房基本藏身在其中。而在北京,則有332個城中村。這里的集資房更成規模,甚至出現了美輪美奐的山景別墅。
開發銷售一條龍服務
廣州一名自稱“我們全家族都在做宅基地的開發和銷售”的陳先生告訴本報記者,他的開發方式是,向有關系的村委或者村個人以50年出租的形式將地皮轉讓給他,租金一次性付清。然后他去跑規劃局和建委,辦妥規劃許可證和建筑許可證,把房子蓋好后就賣給村民或者周邊的打工者。其交易方式或者是簽一個交易合同然后做公證,或者簽一個出租50年的合約,租金也是一次性付清。集資房的二手買賣也可以參照這些方式進行交易。
他表示,在2000年以前一二十萬就能拿到一塊地。加上建安成本,總成本也不會超過800元/平方米。但是隨著樓價上漲,很多村委會發現有利可圖之后,就會自己建房出租。于是他們家族不得不將戰線延伸到更邊遠的郊區。
有趣的是,這個以開發宅基地小產權房快速致富的家族,卻集體在某個以特價聞名的開發商的新盤內,一起購買了五套特價別墅。原因是“雖然交通不方便,但是感覺有保障”。
一名購買了小產權房的白云某村的年輕人對記者說:“一套10多萬元的房子,每個月能收1000元的租金。回報率很高。我們村很多人都買,地也是村里的,不怕什么風險。”據悉,他們作為“壯丁”,一年能從村里拿三四萬元的分紅,三五年就能買下一套房。更耐人尋味的是,這些城中村的分紅,很多是通過和開發商合作開發房產,或者自建物業出租獲得的。還有很多打工者,也由于是外地人且收入不穩定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加上商品房價格太高,于是情愿購買小產權房。在這些小產權房集中的地區,還出現了很多代辦過戶以及放租的中介,形成了開發、營銷、二手代理的一條龍服務。
在廣州白云、天河、花都、增城等地,有很多這樣靠小產權房致富的城中村或者“開發商”。在2000年以前,根據廣州的官方數據,廣州有962.5萬平方米“集資房”未得到妥善處理。2006年廣東省房協的摸底調查則顯示,僅白云區已建成集資房建筑面積就有約765萬平方米。
購買小產權房存風險
在清查力度加大,而且出現了2004年天河的集資房龍怡苑因為假冒商品房銷售了1600多套,導致眾多業主抗議之后,廣州的集資房開發銷售熱潮一度沉寂。但是隨著樓價上漲以及今年以來的經濟環境轉差帶來的購買力下降,低價集資房在市場上卷土重來。
而在北京,還出現了類似香堂文化新村這樣占地14.2平方公里的大型小產權房社區。那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有3000多個單元,房型分為二層小別墅、大三居、四合院。與之配套的設施有:醫院、幼兒園、健身館、超市、物業、高爾夫球場。
廣東正大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瑾表示,小產權房的產權證只能辦給村民。她表示,買家要注意,小產權房不能入市交易,即便征地拆遷,也是農民能獲補償。買賣時的律師見證只能證明簽字屬實,但在法律上并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很多購買了小產權房的業主依然認為,被征地拆遷的風險很低。曾經在廣州鬧出軒然大波的龍怡苑、金滿家園等農村集資房,也由于業主的集體抗議,導致拆遷以及債主逼遷等情況不了了之,似乎也讓目前正熱衷于購買低價小產權房的業主吃了顆定心丸。
從今年開始,廣州城中村的改造模式從整體搬遷改為整治改造。并且對于農村集資房的處理方式,目前仍然行之有效的文件是《關于處理我市農村集資房問題的決定》(穗府[1997]48號)。其中規定,“對影響城市規劃,但尚可采取補救措施的,由規劃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補辦有關手續后保留使用;對不影響城市規劃的,由規劃部門責令其限期補辦有關手續。”
北京的小產權房購買者則顯得更為淡定,“相信對于已經建成,并形成規模的小產權房政府會有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比如促使其合法化,因為這只是政府與鄉鎮的一場利益博弈,終極目的不是為了破壞老百姓現有的住房利益。”
盡管政府三令五申,只能用臨水臨電,但是由于售價只有周邊商品房的30%~40%,即使在樓市低迷的今天,這種小產權房依然銷售熱火。
廣州有138個城中村,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2.67%。這些低價的小產權房基本藏身在其中。而在北京,則有332個城中村。這里的集資房更成規模,甚至出現了美輪美奐的山景別墅。
開發銷售一條龍服務
廣州一名自稱“我們全家族都在做宅基地的開發和銷售”的陳先生告訴本報記者,他的開發方式是,向有關系的村委或者村個人以50年出租的形式將地皮轉讓給他,租金一次性付清。然后他去跑規劃局和建委,辦妥規劃許可證和建筑許可證,把房子蓋好后就賣給村民或者周邊的打工者。其交易方式或者是簽一個交易合同然后做公證,或者簽一個出租50年的合約,租金也是一次性付清。集資房的二手買賣也可以參照這些方式進行交易。
他表示,在2000年以前一二十萬就能拿到一塊地。加上建安成本,總成本也不會超過800元/平方米。但是隨著樓價上漲,很多村委會發現有利可圖之后,就會自己建房出租。于是他們家族不得不將戰線延伸到更邊遠的郊區。
有趣的是,這個以開發宅基地小產權房快速致富的家族,卻集體在某個以特價聞名的開發商的新盤內,一起購買了五套特價別墅。原因是“雖然交通不方便,但是感覺有保障”。
一名購買了小產權房的白云某村的年輕人對記者說:“一套10多萬元的房子,每個月能收1000元的租金。回報率很高。我們村很多人都買,地也是村里的,不怕什么風險。”據悉,他們作為“壯丁”,一年能從村里拿三四萬元的分紅,三五年就能買下一套房。更耐人尋味的是,這些城中村的分紅,很多是通過和開發商合作開發房產,或者自建物業出租獲得的。還有很多打工者,也由于是外地人且收入不穩定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加上商品房價格太高,于是情愿購買小產權房。在這些小產權房集中的地區,還出現了很多代辦過戶以及放租的中介,形成了開發、營銷、二手代理的一條龍服務。
在廣州白云、天河、花都、增城等地,有很多這樣靠小產權房致富的城中村或者“開發商”。在2000年以前,根據廣州的官方數據,廣州有962.5萬平方米“集資房”未得到妥善處理。2006年廣東省房協的摸底調查則顯示,僅白云區已建成集資房建筑面積就有約765萬平方米。
購買小產權房存風險
在清查力度加大,而且出現了2004年天河的集資房龍怡苑因為假冒商品房銷售了1600多套,導致眾多業主抗議之后,廣州的集資房開發銷售熱潮一度沉寂。但是隨著樓價上漲以及今年以來的經濟環境轉差帶來的購買力下降,低價集資房在市場上卷土重來。
而在北京,還出現了類似香堂文化新村這樣占地14.2平方公里的大型小產權房社區。那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有3000多個單元,房型分為二層小別墅、大三居、四合院。與之配套的設施有:醫院、幼兒園、健身館、超市、物業、高爾夫球場。
廣東正大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瑾表示,小產權房的產權證只能辦給村民。她表示,買家要注意,小產權房不能入市交易,即便征地拆遷,也是農民能獲補償。買賣時的律師見證只能證明簽字屬實,但在法律上并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很多購買了小產權房的業主依然認為,被征地拆遷的風險很低。曾經在廣州鬧出軒然大波的龍怡苑、金滿家園等農村集資房,也由于業主的集體抗議,導致拆遷以及債主逼遷等情況不了了之,似乎也讓目前正熱衷于購買低價小產權房的業主吃了顆定心丸。
從今年開始,廣州城中村的改造模式從整體搬遷改為整治改造。并且對于農村集資房的處理方式,目前仍然行之有效的文件是《關于處理我市農村集資房問題的決定》(穗府[1997]48號)。其中規定,“對影響城市規劃,但尚可采取補救措施的,由規劃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補辦有關手續后保留使用;對不影響城市規劃的,由規劃部門責令其限期補辦有關手續。”
北京的小產權房購買者則顯得更為淡定,“相信對于已經建成,并形成規模的小產權房政府會有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比如促使其合法化,因為這只是政府與鄉鎮的一場利益博弈,終極目的不是為了破壞老百姓現有的住房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