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季度國內醫藥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http://www.xibaipo.cc 2008-12-16 09:42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2008年3季度國內醫藥行業發展環境分析,提供能源礦產、石油化工、IT通訊、房產建材、機械設備、電子電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旅游商貿、醫藥保艦交通物流、輕工紡織等行業專業研究報告
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的海嘯逐步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在所難免。
一、世界經濟走勢對醫藥行業的影響
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的海嘯逐步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在所難免。
從總體上看,在一季度短暫回升之后,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經濟總體上保持放慢的態勢。2007年夏季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逐漸演變為金融危機,發達國家經濟瀕臨衰退,發展中國家較快的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不斷加大的全球通脹壓力近期有所緩解,但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通脹壓力仍較大;全球失業率總體上升;全球貿易增長放緩。
從通常意義上講,醫藥行業不屬于周期性行業,其應對經濟變化的能力較強。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由于需求具有較強的剛性,醫藥行業受全球經濟下滑的沖擊較為有限,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尚未對我國醫藥行業帶來大面積影響。
二、我國經濟走勢對醫藥行業的影響
2008年以來,面對國內接連不斷發生的嚴重自然災害的沖擊和世界經濟金融形勢振蕩多變的不利影響,中央審時度勢,果斷決策,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總體運行良好。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08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16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連續5個季度回落。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800億元,增長4.5%,加快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01117億元,增長10.5%,回落3.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78714億元,增長10.3%,回落2.4個百分點。
作為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是保證醫藥行業發展的經濟基礎與前提,但作為典型的消費類行業,剛性的需求原則以及明顯的弱周期性特點決定了醫藥行業對宏觀調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因此行業受國內經濟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小。
從經濟總體運行趨勢上看,2008年3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增速一改前兩年持續上升的趨勢,出現較為明顯的回落。這主要是由于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多變,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具體分析,2008年3季度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以下特點對醫藥行業發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
1、國內市場銷售增速繼續加快,城鄉消費較快增長帶動醫藥市場消費規模。
2008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886億元,同比增長22.0%(9 月份增長23.2%),比上年同期加快6.1個百分點。分地區看,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3165億元,增長22.7%;縣及縣以下零售額24721億元,增長20.6%。在醫藥需求剛性化、社會人口高齡化以及農村人口城鎮化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醫藥市場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都獲得極大的提升,醫藥行業的總體規模有望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2、CPI漲幅繼續放緩,PPI漲幅出現回落。
2008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上漲7.0%(9月份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漲幅比上年同期高2.9個百分點,但比上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6.7%,農村上漲7.7%。9月份,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同比上漲 2.6%,其中,西藥價格上漲1.3%,中藥材及中成藥價格上漲4.5%,醫療保健服務價格上漲0.1%。居民消費價格增速的放緩導致醫藥行業價格漲幅有限。
前三季度,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上漲6.9%(9月份上漲5.3%),漲幅比上年同期高3.7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3%(9月份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漲幅比上年同期高5.6個百分點。
3、城鎮新增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帶來醫藥行業成長空間。
2008年1-8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4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37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04萬人。2008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同比增長1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7.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971元,增長1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0%。在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的宏觀環境下,居民自我保健意識的逐步增強拉動了醫藥行業內生性消費的增長。與此同時,在國內醫療需求未充分釋放以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由支付能力提升帶來的需求擴容也將繼續推動醫藥行業保持確定性增長。
三、政策環境對醫藥行業發展的影響
2008年3季度,政府出臺多項政策推動我國醫藥行業健康發展。醫藥管理部門職責的調整標志著我國衛生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中國的藥品安全監管狀況》白皮書的發布彰顯了我國保障藥品安全的決心;《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實施表明了我國醫藥行業節能減排的發展方向;“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啟動釋放了該項目受政策扶持的信號;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再次向社會征求意見顯示了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明顯加快腳步。
醫藥管理部門職責逐步理順
2008年3季度,我國醫藥管理相關部門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改革原則,落實國務院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要求,對相關部門的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進行了調整。具體的調整情況如下所示:
8月21日
發改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公布,將國家醫藥儲備管理以及高技術產業中涉及生物醫藥的規劃、政策、標準擬訂和組織實施等職責劃給工業和信息化部。
8月29日
衛生部:《衛生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公布,明確衛生部管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并新設立“醫療服務監管司”和“藥物政策和基本藥物制度司”。
9月3日
藥監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公布,標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機構改革進入到具體組織實施階段。對藥品的受理、審評、審批這三項職能的權力進行了分離。
9月12日:
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首次承擔“中藥材生產扶持項目管理”職能,正式發布《2008年度中藥材扶持項目申報指南》,明確2008年度國家支持的重點領域為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優質中藥材生產發展以及生態藥材產業發展。
這一系列的調整理順了衛生部與藥監局、發改委以及工信部在醫藥監督管理與具體操作方面的權力劃分;確立了衛生部對衛生事業的宏觀管理、法制建設和綜合協調責任,以及對醫療服務、醫療機構的監管職責;實現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藥品保障管理職能的統一和融合。對于醫藥行業來說,此次調整注重醫藥衛生資源的整合,從而推動醫藥一體化管理,有助于構建合理有序的醫藥市場;同時,此次調整加速醫療體制改革的進程,由此引發醫藥市場內生需求大面積擴容,這將直接影響醫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衛生部新設立的“醫療服務監管司”主要是為了在新醫改方案制定過程中,對醫療機構的服務和管理質量標準進行更有效的探討,除此之外,還體現了衛生部在醫院管理方面決策和監督權分立的理念。另外,衛生部還就藥監局劃轉過來的基本藥物制定工作新設立了“藥物政策和基本藥物制度司”(下稱“基本藥物司”),其目的主要有兩點:
第一,對于醫療體制改革來說,組建“基本藥物司”有利于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落地,對推動新醫改方案的出臺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新醫改方案“3+1”中的一項基本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于醫療體制改革意義非常重大,但由于之前政策的條塊管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一直處于半停滯階段,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國家基本藥物》僅僅是一部指導性目錄,“城市社區、農村基本用藥目錄”和“基本藥物定點生產制度”也只是無法從根本上落實的條文。 “基本藥物制度司”成立后,將負責遴選約500種臨床常用藥物作為國家基本藥物,并確定基本藥物的定點生產、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和規范使用,實現基本藥物安全、有效、可及和廉價,從而保證了國家對基本藥物的生產、流通、配送和使用實現科學管理。
第二,對于醫藥生產企業來說, “基本藥物司”的管理內容涉及基本藥物的生產、流通、配送和使用的全方位流程,將基本藥物的管理上升到制度化水平,這對于醫藥企業的生存發展以及構建合理有序的醫藥市場有著深遠而重大的意義。由于基本藥物要滿足臨床80%以上的藥品需求,市場需求非常大,但由于制度性的安排,要通過招標定點生產。對于絕大多數醫藥企業而言,自己的產品能否進入到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并成為定點生產企業事關其生存空間。另外,國家基本藥物的采購價格雖然較低,但由于銷量上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突破,而且企業不用支付臨床促銷費用,國家還會出臺相應的鼓勵扶持政策,這對于能獲得基本藥物定點生產資格的醫藥企業將構成重大長期利好。
藥品安全監管力度持續加大
2008 年3季度,我國藥品安全監管領域迎來重大突破。7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藥品安全監管狀況》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這是我國在藥品安全監管領域發布的首部白皮書,集中展示了我國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的成果,體現了我國政府為保障百姓用藥安全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有利于國內各界人士和國際社會全面、系統、準確地了解我國藥品安全監管的發展歷程、當前狀況、現行政策和改革思路,促進我國與國際社會在藥品安全監管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藥品安全監管的現行體制、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以及藥品供應狀況、質量安全狀況和國際合作交流情況。白皮書指出,我國已改變缺醫少藥的局面,藥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提高:一方面,建立健全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完善藥品安全監管技術支撐體系和藥品安全監管法律法規體系;另一方面,圍繞提高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制定政策措施。與此同時,我國高度重視中藥在醫療預防保健中的作用,制定一系列行政法規和政策,不斷完善中藥監管,推動中藥質量水平的穩步提高。除此之外,我國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各類國際藥品安全活動,為維護世界各國消費者用藥安全發揮積極作用。
當前,持續高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使我國現階段的藥品安全尚處于風險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和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各級政府尤其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努力推動藥品安全監管法制化,堅持不懈地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藥品行為,確保群眾用藥安全,守護好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白皮書的發表貫徹了十七大報告的精神,并對我國藥品安全監管領域的發展產生劃時代的影響。
透過白皮書可以看到,盡管我國的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已經獲得很大發展,但仍然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完善。因此,白皮書的發表指引了我國醫藥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即通過逐步完善藥品安全監管體系的改革來加強藥品安全風險的防控,同時努力提升我國藥品研制的創新能力,從而實現我國醫藥行業產業架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
制藥業環保標準日趨嚴格
制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總量的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也造成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制藥行業的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
2008年3季度,我國制藥業的環保問題再次提上日程。8月1日,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制定的《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下稱“《標準》”)開始正式實施。《標準》按照產品、生產路線分為六類:包括《發酵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化學合成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提取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中藥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生物工程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和《混裝制劑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
《標準》要求制藥企業將污水處理到一定水平才能排向自然水體和污水處理廠,這迫使制藥企業購置污水處理設備,并建設沉淀池、曝氣池等相關工程,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對生產全過程的污染源頭削減控制的重視,因此,制藥企業將為此花費很大一筆資金作為前期設施投入。另外,《標準》中規定現有企業自2010年7月 1 日起執行新建企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也就是說隨著環保治理的推進,后期實現污染物達標要求的成本要遠遠高于前期實現污染物達標的成本,這意味著制藥企業后期新增排污處理費用將直線上升。因此,《標準》的實施對制藥企業而言是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支出,而今后制藥企業的污染治理成本將會逐步成為產品成本競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從不同企業類型來看,《標準》的實施或將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中小制藥企業來說,企業流動資金有限,承擔環保達標費用的能力欠佳,受產能所限或將無法實現污水處理設施的最大化利用,因此《標準》的實施或將導致中小制藥企業在同業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對于國有制藥企業來說,由于企業規模較大,有雄厚的資本做支撐,又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其環保投入能力相對充足,因此《標準》對國有制藥企業的影響在于對環保治理工作起指導性作用,而對企業競爭力影響不大;此外,大部分國外制藥企業以顯著的環保治理效果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我國的制藥企業可以以此為鑒,加強環保治理,以環保理念贏得市場,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
盡管《標準》的實施會對制藥企業的規模產生一定的成本壓力,但控制制藥行業水污染物排放是環保國策的重要構成,從這個角度看,《標準》的實施將大大提高制藥業的集中度,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將有較大改善。因此,《標準》的實施對制藥行業來說是挑戰,更是發展機遇。
科技創新成為醫藥行業引擎
2008年3季度,科技部、衛生部和解放軍總后衛生部正式啟動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專項”)“十一五”計劃課題的申報,釋放了該項目持續受到政策扶持的信號。
專項是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部署由國務院組織實施的,是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等指示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專項共設置“創新藥物研究開發”、“藥物大品種技術改造 ”、“創新藥物研究開發技術平臺建設”、“企業新藥物孵化基地建設”和“新藥研究開發關鍵技術研究”5個項目,每個項目下設若干專題,申請在所屬專題下按課題申報。專項實施年限截至2020年,“十一五”計劃階段將重點支持新藥研制和構建高水平的技術平臺。目前,經過兩次課題申報,本專項“十一五”計劃內容已全面啟動實施。
該項目鋪就一條我國醫藥行業的新興之路,即通過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新藥,建立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的技術平臺,形成支撐我國藥業自主發展的新藥創新能力與技術體系,使我國新藥創制整體水平顯著提高,并推動醫藥行業由仿制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的戰略性轉變。由此,我國醫藥行業的創新能力將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我國醫藥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也會與日俱增。
目前,科技部已經提出構建國家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創新藥物研發,推動醫藥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形成中國自己的新藥研發體系,使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組建創新研發團隊,加強制度建設為創新藥物的產業化提供環境,從而使我國醫藥行業進入良性、快速發展軌道,實現“人人享有保健”的社會需求目標。因此,構建醫藥創新體系將為行業內的創新型企業帶來發展機會。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腳步
回顧我國改革開放 30年醫改的歷程,可以發現醫改是醫藥行業的催化劑。政府投入增大帶動社會和個人醫療衛生支出增加,另外加強監管審批、鼓勵創新等政策也將促進行業的結構性分化,相關政策也會給營利性醫院、商業醫療保險、藥物生產企業帶來利好,整體上看醫改對行業長期發展有非常正面的作用。
2008年10月14日:《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2008 年3季度,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明顯加快腳步。9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決定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0月14日,《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開始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這標志著我國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
《意見》提出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方向、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措施:總體方向以建立醫療保障體系和加大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為核心;總體目標是到 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原則是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主要措施是加快推進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以及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際上,關于醫改的結構性框架早就形成,改革的基本目標,原則都是明確的,本次《意見》實際上是在前期框架基礎上對一些基本內容的充實以及補充,并對一些關鍵解決方案進行了初步討論:
(1)鼓勵營利性醫院發展。《意見》中提到“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肯定了營利性性醫療機構的地位,并為公立醫院的改制提供了制度性基礎,這將引起中國醫療行業的結構性變化。
(2) 建立支付談判機制。《意見》中提到“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并提到“積極探索建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藥品供應商的談判機制,發揮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和藥品費用的制約作用”。這將賦予醫療健康相關的商業保險機構新的業務發展機會。
(3) 改變定價機制。這其中包括醫療服務定價和醫藥產品定價兩個主要領域。大的方向是“體現醫療服務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而藥品領域則利用價格杠桿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這些機制將對醫療服務和醫藥生產環節產生相當大的長遠影響。在支付、流通等環節,《意見》也提到了一些思路,整體上都是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兼顧公平角度來考慮。
(4) 鼓勵民族醫藥產業發展。《意見》中提到“充分發揮包括民族醫藥在內的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控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服務中的作用”。“形成規范合理的公立醫院政府投入機制”。進一步強調了中醫藥的產業地位。
(5) 促進醫藥衛生行業整合。《意見》中提到“完善醫藥產業發展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嚴格市場準入,嚴格藥品注冊審批,大力規范和整頓生產流通秩序,推動醫藥產業優化升級和技術進步,發展藥品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促進藥品生產、流通企業的整合”。隨著醫改的深入,相關政策的出臺將引起醫藥生產、流通和醫療服務產業鏈洗牌和整合。
(6) 基本藥物市場洗牌。《意見》提到“基本藥物由國家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減少中間環節,在合理確定生產環節利潤水平的基礎上統一制定零售價。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藥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上述闡述中,基本藥物在定點生產和集中招標環節引入了市場化競爭因素,但在使用環節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和政策鼓勵,這將加速基本藥物市場向一些大型綜合性藥廠集中,引發行業洗牌。
對醫藥行業來說,《意見》將為醫藥行業發展帶來變化和契機,憑借醫改的契機,醫藥經濟的發展將進一步凸顯規模化、集約化以及專業化的特征,資源優化配置加快,醫藥市場結構也將產生新一輪調整。
對醫藥企業來說,本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啟動將加快醫藥產業結構性調整,四類醫藥企業將受益:首先,《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鄉鎮和社區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一般病、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完善基本藥物的醫保報銷政策,醫療報銷范圍向普藥、常見藥傾斜,因此,普藥類公司受益明顯;其次,《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城市醫院在急危重癥和疑難病癥方面的骨干作用,因此,高端醫院的擴容將拉動大病治療的“貴藥”需求;第三,《意見》提出要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擴大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范圍,向城鄉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計劃免疫、婦幼保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因此,疫苗類和診斷試劑生產商有望從中獲益;最后,《意見》明確提出要提高藥品流通企業集中度、規范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因此,一些區域性醫藥商業龍頭企業或將從中受益。
然而,在看到醫改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應注意《意見》尚未對一些具體實施措施和配套政策進行明確,如醫藥分家、政府補貼投入、基本藥物制度等,這也是涉及利益較為復雜的領域。另外,為減輕人們的醫療負擔,藥品降價將是大勢所趨,部分生產處方藥的企業或將感受到壓力。因此,醫改的政策性風險不容忽視。從深層次的改革動因分析,如果政府投入和配套措施不到位,醫療藥品環節的利益堅冰難以在短期內被打破,新醫改將是長期漸進的過程。而且在改革的過程中,有些政策也會給產業發展帶來陣痛。
四、2008年4季度醫藥行業發展趨勢展望
經濟形勢嚴峻對醫藥行業影響有限
從國際經濟環境看,世界經濟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國際金融形勢風云變幻,世界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下行風險加大,同時通脹陰影仍揮之不去,金融危機的主要影響集中在虛擬經濟、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上,并已影響到實體經濟。預計當前的全球金融動蕩還將持續,各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要產生效果還需要一段時間。
從國內經濟環境看,中國經濟正在進入調整期。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內經濟增速回調,中國經濟發展進入結構性調整的轉折期,要從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動力驅動轉變,上述因素同時出現的疊加效應,導致未來經濟增長前景不容樂觀。
發達國家歷史數據表明,醫藥行業剛性的需求以及一定程度的弱周期性使其在經濟形勢嚴峻時依然能夠保持穩定的成長性。盡管醫藥行業勢必會受到金融危機的牽連,但醫藥行業自身增長的推動力仍然存在,全民醫療保險對藥品內需的拉動仍然強大,基礎醫療機構的建設和預防體系的建設對醫療器械、疫苗等需求拉動也很明顯,國外藥品專利到期帶來的需求釋放也正在實現。
由此,我們預測,2008年4季度,醫藥行業的平穩增長比較明確,雖然行業利潤增速可能會有所放緩,但在經濟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下,醫藥行業的增速還是可觀的,行業的防御性特征也會得到進一步體現。
醫藥行業進入政策普惠期
2008 年4季度,在國際金融經濟形勢變化、外需減弱壓力較大的局面下,擴大中國內需勢必成為政府關注的焦點。而加大對滯后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投入,將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即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設施等建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領域,以投資帶動消費,以消費促進增長,實現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除此之外,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征求意見的結束,醫藥行業將處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普惠期。隨著醫療保障體系覆蓋人群的增加和醫療保險標準的提高,基層的醫療需求被極大激發,具備優勢品種、卓越管理和營銷能力等核心競爭力的醫藥企業將長期實質性獲益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而作為受益于醫藥市場規模增長的醫藥商業而言,經營效率的高低將決定其盈利能力。不過,由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涉及的各環節均存在既得利益問題,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為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
由此,我們分析,政府強化醫療衛生投入、健全醫療保障體系的努力將有利于加速釋放醫藥行業的國內需求。而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不僅可以拉動醫藥行業的產值,更能夠通過保障家庭醫療成本的降低而提升其他行業的消費信心,因此對社會經濟整體拉動能力可成倍增長。
農村醫療改革成為醫藥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
2008 年4季度,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正式起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描繪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前景。全會提出,到2020年,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病有所醫。要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由此,我們分析,十七屆三中全會后國家財政將進一步向農村傾斜,擴大覆蓋領域和范圍,發展農村醫療等公共事業。這輪改革將成為醫藥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10億農民享受醫療保障體系的同時將帶動我國醫藥市場的增長。與此同時,農村藥品供應未來將有賴于基本藥物制度,因此,基本藥物目錄藥品將會直接受益于新農合籌資金額的不斷上升,圈入基本藥物目錄的生產商也會受益。
化學原料藥價格面臨回調壓力
環保政策籠罩化學原料藥行業。由于化學原料藥是典型的高污染產業,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日趨強烈,國際諸多醫藥公司正在縮減化學原料藥的生產規模。在我國,由于目前節能環保產業政策的深入,化學原料藥的審批也更趨嚴格。由此,我們預測,2008年4季度,化學原料藥的供給或將有減少的趨勢。另一方面,環保政策日趨嚴厲的同時也將提升行業新進入者的門檻,這將有利于醫藥行業的生產集成化。在這種形勢下,化學原料藥龍頭企業加快企業生產設備改造,這將促使行業需求向行業龍頭企業滲透。由此,我們預測,2008年4季度,化學原料藥企業產業轉型力度將擴大。
化學原料藥價格面臨回調壓力。就目前形勢來看,大宗原料藥產品價格出現上漲周期延長的態勢。然而,隨著世界主要基礎商品價格的回落以及全球經濟的放緩,大宗原料藥產品旺盛的需求將會有所減弱。由此,我們預測,2008年4季度,大宗原料藥產品價格或將面臨回調的壓力,進入新一輪價格波動周期。
維生素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際農產品市場持續出現大幅下跌行情,導致國內中小飼料企業度日艱難,資金壓力較大。另外,金融危機對維生素出口影響究竟有多大也是市場需要考慮的問題。目前來看,企業普遍擔心維生素后市價格持續下滑,對維生素采購持謹慎態度,采取小量、多次的采購策略,導致市場需求不旺。
抗生素方面,盡管抗生素市場與維生素市場的供需相類似,但抗生素市場的競爭更為無序,因此經濟下滑對抗生素產品的價格影響更為明顯。由于抗生素主要品種青霉素工業鹽2008年上半年出現過大幅上漲的曇花一現后,一路回落至近最高點的一半左右,因此,其價格還存在下探的可能。
與上述產品市場走勢不同的是,盡管特色原料藥生產企業在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下調的過程中承受了一定的損失,但是這類企業在原料藥生產企業中國際化程度最高,與成品藥的聯系也更加緊密,是最有可能向成品藥轉型的企業,其發展前景在原料藥企業中最為光明。
一、世界經濟走勢對醫藥行業的影響
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的海嘯逐步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在所難免。
從總體上看,在一季度短暫回升之后,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經濟總體上保持放慢的態勢。2007年夏季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逐漸演變為金融危機,發達國家經濟瀕臨衰退,發展中國家較快的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不斷加大的全球通脹壓力近期有所緩解,但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通脹壓力仍較大;全球失業率總體上升;全球貿易增長放緩。
從通常意義上講,醫藥行業不屬于周期性行業,其應對經濟變化的能力較強。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由于需求具有較強的剛性,醫藥行業受全球經濟下滑的沖擊較為有限,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尚未對我國醫藥行業帶來大面積影響。
二、我國經濟走勢對醫藥行業的影響
2008年以來,面對國內接連不斷發生的嚴重自然災害的沖擊和世界經濟金融形勢振蕩多變的不利影響,中央審時度勢,果斷決策,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總體運行良好。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08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16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連續5個季度回落。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800億元,增長4.5%,加快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01117億元,增長10.5%,回落3.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78714億元,增長10.3%,回落2.4個百分點。
作為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是保證醫藥行業發展的經濟基礎與前提,但作為典型的消費類行業,剛性的需求原則以及明顯的弱周期性特點決定了醫藥行業對宏觀調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因此行業受國內經濟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小。
從經濟總體運行趨勢上看,2008年3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增速一改前兩年持續上升的趨勢,出現較為明顯的回落。這主要是由于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多變,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具體分析,2008年3季度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以下特點對醫藥行業發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
1、國內市場銷售增速繼續加快,城鄉消費較快增長帶動醫藥市場消費規模。
2008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886億元,同比增長22.0%(9 月份增長23.2%),比上年同期加快6.1個百分點。分地區看,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3165億元,增長22.7%;縣及縣以下零售額24721億元,增長20.6%。在醫藥需求剛性化、社會人口高齡化以及農村人口城鎮化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醫藥市場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都獲得極大的提升,醫藥行業的總體規模有望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2、CPI漲幅繼續放緩,PPI漲幅出現回落。
2008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上漲7.0%(9月份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漲幅比上年同期高2.9個百分點,但比上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6.7%,農村上漲7.7%。9月份,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同比上漲 2.6%,其中,西藥價格上漲1.3%,中藥材及中成藥價格上漲4.5%,醫療保健服務價格上漲0.1%。居民消費價格增速的放緩導致醫藥行業價格漲幅有限。
前三季度,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上漲6.9%(9月份上漲5.3%),漲幅比上年同期高3.7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3%(9月份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漲幅比上年同期高5.6個百分點。
3、城鎮新增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帶來醫藥行業成長空間。
2008年1-8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4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37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04萬人。2008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同比增長1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7.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971元,增長1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0%。在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的宏觀環境下,居民自我保健意識的逐步增強拉動了醫藥行業內生性消費的增長。與此同時,在國內醫療需求未充分釋放以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由支付能力提升帶來的需求擴容也將繼續推動醫藥行業保持確定性增長。
三、政策環境對醫藥行業發展的影響
2008年3季度,政府出臺多項政策推動我國醫藥行業健康發展。醫藥管理部門職責的調整標志著我國衛生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中國的藥品安全監管狀況》白皮書的發布彰顯了我國保障藥品安全的決心;《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實施表明了我國醫藥行業節能減排的發展方向;“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啟動釋放了該項目受政策扶持的信號;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再次向社會征求意見顯示了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明顯加快腳步。
醫藥管理部門職責逐步理順
2008年3季度,我國醫藥管理相關部門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改革原則,落實國務院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要求,對相關部門的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進行了調整。具體的調整情況如下所示:
8月21日
發改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公布,將國家醫藥儲備管理以及高技術產業中涉及生物醫藥的規劃、政策、標準擬訂和組織實施等職責劃給工業和信息化部。
8月29日
衛生部:《衛生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公布,明確衛生部管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并新設立“醫療服務監管司”和“藥物政策和基本藥物制度司”。
9月3日
藥監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公布,標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機構改革進入到具體組織實施階段。對藥品的受理、審評、審批這三項職能的權力進行了分離。
9月12日:
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首次承擔“中藥材生產扶持項目管理”職能,正式發布《2008年度中藥材扶持項目申報指南》,明確2008年度國家支持的重點領域為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優質中藥材生產發展以及生態藥材產業發展。
這一系列的調整理順了衛生部與藥監局、發改委以及工信部在醫藥監督管理與具體操作方面的權力劃分;確立了衛生部對衛生事業的宏觀管理、法制建設和綜合協調責任,以及對醫療服務、醫療機構的監管職責;實現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藥品保障管理職能的統一和融合。對于醫藥行業來說,此次調整注重醫藥衛生資源的整合,從而推動醫藥一體化管理,有助于構建合理有序的醫藥市場;同時,此次調整加速醫療體制改革的進程,由此引發醫藥市場內生需求大面積擴容,這將直接影響醫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衛生部新設立的“醫療服務監管司”主要是為了在新醫改方案制定過程中,對醫療機構的服務和管理質量標準進行更有效的探討,除此之外,還體現了衛生部在醫院管理方面決策和監督權分立的理念。另外,衛生部還就藥監局劃轉過來的基本藥物制定工作新設立了“藥物政策和基本藥物制度司”(下稱“基本藥物司”),其目的主要有兩點:
第一,對于醫療體制改革來說,組建“基本藥物司”有利于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落地,對推動新醫改方案的出臺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新醫改方案“3+1”中的一項基本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于醫療體制改革意義非常重大,但由于之前政策的條塊管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一直處于半停滯階段,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國家基本藥物》僅僅是一部指導性目錄,“城市社區、農村基本用藥目錄”和“基本藥物定點生產制度”也只是無法從根本上落實的條文。 “基本藥物制度司”成立后,將負責遴選約500種臨床常用藥物作為國家基本藥物,并確定基本藥物的定點生產、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和規范使用,實現基本藥物安全、有效、可及和廉價,從而保證了國家對基本藥物的生產、流通、配送和使用實現科學管理。
第二,對于醫藥生產企業來說, “基本藥物司”的管理內容涉及基本藥物的生產、流通、配送和使用的全方位流程,將基本藥物的管理上升到制度化水平,這對于醫藥企業的生存發展以及構建合理有序的醫藥市場有著深遠而重大的意義。由于基本藥物要滿足臨床80%以上的藥品需求,市場需求非常大,但由于制度性的安排,要通過招標定點生產。對于絕大多數醫藥企業而言,自己的產品能否進入到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并成為定點生產企業事關其生存空間。另外,國家基本藥物的采購價格雖然較低,但由于銷量上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突破,而且企業不用支付臨床促銷費用,國家還會出臺相應的鼓勵扶持政策,這對于能獲得基本藥物定點生產資格的醫藥企業將構成重大長期利好。
藥品安全監管力度持續加大
2008 年3季度,我國藥品安全監管領域迎來重大突破。7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藥品安全監管狀況》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這是我國在藥品安全監管領域發布的首部白皮書,集中展示了我國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的成果,體現了我國政府為保障百姓用藥安全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有利于國內各界人士和國際社會全面、系統、準確地了解我國藥品安全監管的發展歷程、當前狀況、現行政策和改革思路,促進我國與國際社會在藥品安全監管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藥品安全監管的現行體制、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以及藥品供應狀況、質量安全狀況和國際合作交流情況。白皮書指出,我國已改變缺醫少藥的局面,藥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提高:一方面,建立健全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完善藥品安全監管技術支撐體系和藥品安全監管法律法規體系;另一方面,圍繞提高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制定政策措施。與此同時,我國高度重視中藥在醫療預防保健中的作用,制定一系列行政法規和政策,不斷完善中藥監管,推動中藥質量水平的穩步提高。除此之外,我國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各類國際藥品安全活動,為維護世界各國消費者用藥安全發揮積極作用。
當前,持續高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使我國現階段的藥品安全尚處于風險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和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各級政府尤其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努力推動藥品安全監管法制化,堅持不懈地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藥品行為,確保群眾用藥安全,守護好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白皮書的發表貫徹了十七大報告的精神,并對我國藥品安全監管領域的發展產生劃時代的影響。
透過白皮書可以看到,盡管我國的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已經獲得很大發展,但仍然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完善。因此,白皮書的發表指引了我國醫藥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即通過逐步完善藥品安全監管體系的改革來加強藥品安全風險的防控,同時努力提升我國藥品研制的創新能力,從而實現我國醫藥行業產業架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
制藥業環保標準日趨嚴格
制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總量的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也造成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制藥行業的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
2008年3季度,我國制藥業的環保問題再次提上日程。8月1日,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制定的《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下稱“《標準》”)開始正式實施。《標準》按照產品、生產路線分為六類:包括《發酵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化學合成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提取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中藥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生物工程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和《混裝制劑類制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
《標準》要求制藥企業將污水處理到一定水平才能排向自然水體和污水處理廠,這迫使制藥企業購置污水處理設備,并建設沉淀池、曝氣池等相關工程,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對生產全過程的污染源頭削減控制的重視,因此,制藥企業將為此花費很大一筆資金作為前期設施投入。另外,《標準》中規定現有企業自2010年7月 1 日起執行新建企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也就是說隨著環保治理的推進,后期實現污染物達標要求的成本要遠遠高于前期實現污染物達標的成本,這意味著制藥企業后期新增排污處理費用將直線上升。因此,《標準》的實施對制藥企業而言是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支出,而今后制藥企業的污染治理成本將會逐步成為產品成本競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從不同企業類型來看,《標準》的實施或將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中小制藥企業來說,企業流動資金有限,承擔環保達標費用的能力欠佳,受產能所限或將無法實現污水處理設施的最大化利用,因此《標準》的實施或將導致中小制藥企業在同業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對于國有制藥企業來說,由于企業規模較大,有雄厚的資本做支撐,又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其環保投入能力相對充足,因此《標準》對國有制藥企業的影響在于對環保治理工作起指導性作用,而對企業競爭力影響不大;此外,大部分國外制藥企業以顯著的環保治理效果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我國的制藥企業可以以此為鑒,加強環保治理,以環保理念贏得市場,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
盡管《標準》的實施會對制藥企業的規模產生一定的成本壓力,但控制制藥行業水污染物排放是環保國策的重要構成,從這個角度看,《標準》的實施將大大提高制藥業的集中度,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將有較大改善。因此,《標準》的實施對制藥行業來說是挑戰,更是發展機遇。
科技創新成為醫藥行業引擎
2008年3季度,科技部、衛生部和解放軍總后衛生部正式啟動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專項”)“十一五”計劃課題的申報,釋放了該項目持續受到政策扶持的信號。
專項是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部署由國務院組織實施的,是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等指示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專項共設置“創新藥物研究開發”、“藥物大品種技術改造 ”、“創新藥物研究開發技術平臺建設”、“企業新藥物孵化基地建設”和“新藥研究開發關鍵技術研究”5個項目,每個項目下設若干專題,申請在所屬專題下按課題申報。專項實施年限截至2020年,“十一五”計劃階段將重點支持新藥研制和構建高水平的技術平臺。目前,經過兩次課題申報,本專項“十一五”計劃內容已全面啟動實施。
該項目鋪就一條我國醫藥行業的新興之路,即通過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新藥,建立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的技術平臺,形成支撐我國藥業自主發展的新藥創新能力與技術體系,使我國新藥創制整體水平顯著提高,并推動醫藥行業由仿制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的戰略性轉變。由此,我國醫藥行業的創新能力將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我國醫藥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也會與日俱增。
目前,科技部已經提出構建國家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創新藥物研發,推動醫藥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形成中國自己的新藥研發體系,使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組建創新研發團隊,加強制度建設為創新藥物的產業化提供環境,從而使我國醫藥行業進入良性、快速發展軌道,實現“人人享有保健”的社會需求目標。因此,構建醫藥創新體系將為行業內的創新型企業帶來發展機會。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腳步
回顧我國改革開放 30年醫改的歷程,可以發現醫改是醫藥行業的催化劑。政府投入增大帶動社會和個人醫療衛生支出增加,另外加強監管審批、鼓勵創新等政策也將促進行業的結構性分化,相關政策也會給營利性醫院、商業醫療保險、藥物生產企業帶來利好,整體上看醫改對行業長期發展有非常正面的作用。
2008年10月14日:《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2008 年3季度,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明顯加快腳步。9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決定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0月14日,《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開始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這標志著我國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
《意見》提出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方向、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措施:總體方向以建立醫療保障體系和加大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為核心;總體目標是到 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原則是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主要措施是加快推進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以及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際上,關于醫改的結構性框架早就形成,改革的基本目標,原則都是明確的,本次《意見》實際上是在前期框架基礎上對一些基本內容的充實以及補充,并對一些關鍵解決方案進行了初步討論:
(1)鼓勵營利性醫院發展。《意見》中提到“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肯定了營利性性醫療機構的地位,并為公立醫院的改制提供了制度性基礎,這將引起中國醫療行業的結構性變化。
(2) 建立支付談判機制。《意見》中提到“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并提到“積極探索建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藥品供應商的談判機制,發揮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和藥品費用的制約作用”。這將賦予醫療健康相關的商業保險機構新的業務發展機會。
(3) 改變定價機制。這其中包括醫療服務定價和醫藥產品定價兩個主要領域。大的方向是“體現醫療服務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而藥品領域則利用價格杠桿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這些機制將對醫療服務和醫藥生產環節產生相當大的長遠影響。在支付、流通等環節,《意見》也提到了一些思路,整體上都是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兼顧公平角度來考慮。
(4) 鼓勵民族醫藥產業發展。《意見》中提到“充分發揮包括民族醫藥在內的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控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服務中的作用”。“形成規范合理的公立醫院政府投入機制”。進一步強調了中醫藥的產業地位。
(5) 促進醫藥衛生行業整合。《意見》中提到“完善醫藥產業發展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嚴格市場準入,嚴格藥品注冊審批,大力規范和整頓生產流通秩序,推動醫藥產業優化升級和技術進步,發展藥品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促進藥品生產、流通企業的整合”。隨著醫改的深入,相關政策的出臺將引起醫藥生產、流通和醫療服務產業鏈洗牌和整合。
(6) 基本藥物市場洗牌。《意見》提到“基本藥物由國家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減少中間環節,在合理確定生產環節利潤水平的基礎上統一制定零售價。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藥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上述闡述中,基本藥物在定點生產和集中招標環節引入了市場化競爭因素,但在使用環節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和政策鼓勵,這將加速基本藥物市場向一些大型綜合性藥廠集中,引發行業洗牌。
對醫藥行業來說,《意見》將為醫藥行業發展帶來變化和契機,憑借醫改的契機,醫藥經濟的發展將進一步凸顯規模化、集約化以及專業化的特征,資源優化配置加快,醫藥市場結構也將產生新一輪調整。
對醫藥企業來說,本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啟動將加快醫藥產業結構性調整,四類醫藥企業將受益:首先,《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鄉鎮和社區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一般病、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完善基本藥物的醫保報銷政策,醫療報銷范圍向普藥、常見藥傾斜,因此,普藥類公司受益明顯;其次,《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城市醫院在急危重癥和疑難病癥方面的骨干作用,因此,高端醫院的擴容將拉動大病治療的“貴藥”需求;第三,《意見》提出要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擴大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范圍,向城鄉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計劃免疫、婦幼保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因此,疫苗類和診斷試劑生產商有望從中獲益;最后,《意見》明確提出要提高藥品流通企業集中度、規范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因此,一些區域性醫藥商業龍頭企業或將從中受益。
然而,在看到醫改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應注意《意見》尚未對一些具體實施措施和配套政策進行明確,如醫藥分家、政府補貼投入、基本藥物制度等,這也是涉及利益較為復雜的領域。另外,為減輕人們的醫療負擔,藥品降價將是大勢所趨,部分生產處方藥的企業或將感受到壓力。因此,醫改的政策性風險不容忽視。從深層次的改革動因分析,如果政府投入和配套措施不到位,醫療藥品環節的利益堅冰難以在短期內被打破,新醫改將是長期漸進的過程。而且在改革的過程中,有些政策也會給產業發展帶來陣痛。
四、2008年4季度醫藥行業發展趨勢展望
經濟形勢嚴峻對醫藥行業影響有限
從國際經濟環境看,世界經濟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國際金融形勢風云變幻,世界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下行風險加大,同時通脹陰影仍揮之不去,金融危機的主要影響集中在虛擬經濟、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上,并已影響到實體經濟。預計當前的全球金融動蕩還將持續,各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要產生效果還需要一段時間。
從國內經濟環境看,中國經濟正在進入調整期。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內經濟增速回調,中國經濟發展進入結構性調整的轉折期,要從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動力驅動轉變,上述因素同時出現的疊加效應,導致未來經濟增長前景不容樂觀。
發達國家歷史數據表明,醫藥行業剛性的需求以及一定程度的弱周期性使其在經濟形勢嚴峻時依然能夠保持穩定的成長性。盡管醫藥行業勢必會受到金融危機的牽連,但醫藥行業自身增長的推動力仍然存在,全民醫療保險對藥品內需的拉動仍然強大,基礎醫療機構的建設和預防體系的建設對醫療器械、疫苗等需求拉動也很明顯,國外藥品專利到期帶來的需求釋放也正在實現。
由此,我們預測,2008年4季度,醫藥行業的平穩增長比較明確,雖然行業利潤增速可能會有所放緩,但在經濟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下,醫藥行業的增速還是可觀的,行業的防御性特征也會得到進一步體現。
醫藥行業進入政策普惠期
2008 年4季度,在國際金融經濟形勢變化、外需減弱壓力較大的局面下,擴大中國內需勢必成為政府關注的焦點。而加大對滯后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投入,將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即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設施等建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領域,以投資帶動消費,以消費促進增長,實現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除此之外,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征求意見的結束,醫藥行業將處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普惠期。隨著醫療保障體系覆蓋人群的增加和醫療保險標準的提高,基層的醫療需求被極大激發,具備優勢品種、卓越管理和營銷能力等核心競爭力的醫藥企業將長期實質性獲益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而作為受益于醫藥市場規模增長的醫藥商業而言,經營效率的高低將決定其盈利能力。不過,由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涉及的各環節均存在既得利益問題,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為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
由此,我們分析,政府強化醫療衛生投入、健全醫療保障體系的努力將有利于加速釋放醫藥行業的國內需求。而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不僅可以拉動醫藥行業的產值,更能夠通過保障家庭醫療成本的降低而提升其他行業的消費信心,因此對社會經濟整體拉動能力可成倍增長。
農村醫療改革成為醫藥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
2008 年4季度,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正式起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描繪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前景。全會提出,到2020年,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病有所醫。要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由此,我們分析,十七屆三中全會后國家財政將進一步向農村傾斜,擴大覆蓋領域和范圍,發展農村醫療等公共事業。這輪改革將成為醫藥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10億農民享受醫療保障體系的同時將帶動我國醫藥市場的增長。與此同時,農村藥品供應未來將有賴于基本藥物制度,因此,基本藥物目錄藥品將會直接受益于新農合籌資金額的不斷上升,圈入基本藥物目錄的生產商也會受益。
化學原料藥價格面臨回調壓力
環保政策籠罩化學原料藥行業。由于化學原料藥是典型的高污染產業,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日趨強烈,國際諸多醫藥公司正在縮減化學原料藥的生產規模。在我國,由于目前節能環保產業政策的深入,化學原料藥的審批也更趨嚴格。由此,我們預測,2008年4季度,化學原料藥的供給或將有減少的趨勢。另一方面,環保政策日趨嚴厲的同時也將提升行業新進入者的門檻,這將有利于醫藥行業的生產集成化。在這種形勢下,化學原料藥龍頭企業加快企業生產設備改造,這將促使行業需求向行業龍頭企業滲透。由此,我們預測,2008年4季度,化學原料藥企業產業轉型力度將擴大。
化學原料藥價格面臨回調壓力。就目前形勢來看,大宗原料藥產品價格出現上漲周期延長的態勢。然而,隨著世界主要基礎商品價格的回落以及全球經濟的放緩,大宗原料藥產品旺盛的需求將會有所減弱。由此,我們預測,2008年4季度,大宗原料藥產品價格或將面臨回調的壓力,進入新一輪價格波動周期。
維生素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際農產品市場持續出現大幅下跌行情,導致國內中小飼料企業度日艱難,資金壓力較大。另外,金融危機對維生素出口影響究竟有多大也是市場需要考慮的問題。目前來看,企業普遍擔心維生素后市價格持續下滑,對維生素采購持謹慎態度,采取小量、多次的采購策略,導致市場需求不旺。
抗生素方面,盡管抗生素市場與維生素市場的供需相類似,但抗生素市場的競爭更為無序,因此經濟下滑對抗生素產品的價格影響更為明顯。由于抗生素主要品種青霉素工業鹽2008年上半年出現過大幅上漲的曇花一現后,一路回落至近最高點的一半左右,因此,其價格還存在下探的可能。
與上述產品市場走勢不同的是,盡管特色原料藥生產企業在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下調的過程中承受了一定的損失,但是這類企業在原料藥生產企業中國際化程度最高,與成品藥的聯系也更加緊密,是最有可能向成品藥轉型的企業,其發展前景在原料藥企業中最為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