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素史克在華本土化 意在政府采購大單
http://www.xibaipo.cc 2008-12-17 10:28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葛蘭素史克在華本土化 意在政府采購大單,提供能源礦產、石油化工、IT通訊、房產建材、機械設備、電子電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旅游商貿、醫藥保艦交通物流、輕工紡織等行業專業研究報告
隨著新醫改對基層衛生投入的加大,跨國藥企在中國的戰略也隨之生變:過去多注重高端市場拓展的跨國藥企,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中低端市場。
12月5日,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企業之一葛蘭素史克(以下簡稱GSK)中國疫苗總經理陳洪波透露,未來GSK有意在計劃免疫疫苗市場大力拓展,以分享政府采購這塊大單。目前,GSK對該市場還較少涉足,這塊業務只占其中國區疫苗總體銷售額的5%。
上月,GSK牽手海王英特龍,共同設立了一家生產疫苗的合資企業,GSK由此獲得了其在中國的第一個生產基地。種種跡象顯示,通過本地化生產,GSK正在融入疫苗的本土化競爭,包括爭奪政府采購大單。
意在政府采購大單
近年來,全球疫苗市場的增長速度高于處方藥。據預測,全球疫苗銷售額將以每年18%的速度遞增,遠遠超過整個制藥行業年4.4%的增長預期,預計到2011年,全球疫苗銷售額將從目前的130億美元增長到300億美元。
在中國市場,疫苗同樣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中國疫苗的接種率遠遠低于其他國家和地區,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的疫苗市場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計劃免疫疫苗,這部分疫苗由政府采購供應;第二類是自愿接種疫苗,既包括非計劃免疫疫苗,也包括那些納入計劃免疫管理但由消費者自己出錢購買的疫苗。
此前,政府采購的計劃免疫疫苗在中國市場的比例不足10%,自愿接種疫苗則超過90%。GSK等跨國企業也多在相對高端的自愿接種疫苗市場競爭。
但隨著中國醫改進程的推進,基層衛生的投入在加大,疫苗市場容量也在進一步擴大。
今年年初,衛生部公布的《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將甲肝疫苗等7種疫苗也納入國家免疫規劃。
由于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均由國家財政負擔,本次“免疫計劃擴容”,政府預計每年將增加28億投入,其中14億以上將落實到疫苗采購上。顯然,該方案將直接促進我國計劃內疫苗需求的大幅增長。
“預計28億投資全部落實后,計劃免疫疫苗市場需求將擴大20%,有價苗市場將會降低到80%。”陳洪波表示。
正是出于這一考慮,外資企業對計劃免疫疫苗市場開始重新考量。而相關政策的松動也為這種改變準備了前提條件。
此前,計劃內免疫品種基本上都被列入國家“限制外商投資范圍”,國內這一市場主要由中生集團旗下的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供應,國家財政撥款集中招標采購,GSK這樣的跨國藥企并沒有進入計劃免疫疫苗的招標體系。
但去年年底,上述限制已經有所松動,卡介苗和脊灰疫苗首次出現在國家“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外界認為,國家免疫規劃范圍內疫苗這一原本屬于國內企業的城池,其邊界已經開始松動。
跨國藥企敏銳嗅到這一機遇,并有所行動。
對于公司未來具體拓展計劃免疫市場的計劃,陳洪波說,取決于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投資有多大,以及接受什么樣品質的產品。
GSK疫苗去年在華增長超過46%。在整個中國疫苗市場,已經占據15%左右的份額。但陳洪波稱,目前仍在培育市場階段。作為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企業之一,GSK在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中生集團和賽諾菲巴斯德。
本地化生產
政策限制雖然有所松動,但進口產品的價格高企掣肘了其與本土企業的競爭。政府采購是柄“雙刃劍”,雖然帶來一塊穩定的市場,但往往價格較低,利潤較小。進口產品難以承受政府采購價。
陳洪波告訴記者,此前GSK的疫苗沒有在國內生產,只在國內分裝、銷售。疫苗產品的特性決定了長途運輸成本居高難下,和國內企業相比,進口疫苗不具備成本和價格的優勢。正因為此,GSK疫苗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總額中,只有5%左右是計劃免疫疫苗。
雖然陳洪波一再強調產品的性價比不同,但他也坦承,在價格上,GSK與本土公司難以競爭。外資藥企正逐步認識到,未來要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必須實現本地化生產。
上月,GSK牽手海王英特龍,共同設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研發、生產、銷售人用流感疫苗、狂犬疫苗等。這也是GSK在國內的第一個疫苗生產基地。在GSK全球裁員減產的大潮中,這筆新投資更加凸顯出GSK投資新興市場,加碼疫苗領域的決心。
上述合資中,海王英特龍以土地使用權、建筑、機器、設備等資產出資約4700萬美元,占GSK海王60%的股權,GSK以現金出資約3133萬美元,占GSK海王40%的股權。
而GSK在中國的競爭對手賽諾菲巴斯德已經先行一步,其斥資6.7億元在深圳投建的年產2500萬劑疫苗的生產基地已經動工。
陳洪波希望,實現本地化生產后,GSK不僅在價格方面更具優勢,也更容易進入政府采購渠道。
12月5日,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企業之一葛蘭素史克(以下簡稱GSK)中國疫苗總經理陳洪波透露,未來GSK有意在計劃免疫疫苗市場大力拓展,以分享政府采購這塊大單。目前,GSK對該市場還較少涉足,這塊業務只占其中國區疫苗總體銷售額的5%。
上月,GSK牽手海王英特龍,共同設立了一家生產疫苗的合資企業,GSK由此獲得了其在中國的第一個生產基地。種種跡象顯示,通過本地化生產,GSK正在融入疫苗的本土化競爭,包括爭奪政府采購大單。
意在政府采購大單
近年來,全球疫苗市場的增長速度高于處方藥。據預測,全球疫苗銷售額將以每年18%的速度遞增,遠遠超過整個制藥行業年4.4%的增長預期,預計到2011年,全球疫苗銷售額將從目前的130億美元增長到300億美元。
在中國市場,疫苗同樣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中國疫苗的接種率遠遠低于其他國家和地區,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的疫苗市場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計劃免疫疫苗,這部分疫苗由政府采購供應;第二類是自愿接種疫苗,既包括非計劃免疫疫苗,也包括那些納入計劃免疫管理但由消費者自己出錢購買的疫苗。
此前,政府采購的計劃免疫疫苗在中國市場的比例不足10%,自愿接種疫苗則超過90%。GSK等跨國企業也多在相對高端的自愿接種疫苗市場競爭。
但隨著中國醫改進程的推進,基層衛生的投入在加大,疫苗市場容量也在進一步擴大。
今年年初,衛生部公布的《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將甲肝疫苗等7種疫苗也納入國家免疫規劃。
由于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均由國家財政負擔,本次“免疫計劃擴容”,政府預計每年將增加28億投入,其中14億以上將落實到疫苗采購上。顯然,該方案將直接促進我國計劃內疫苗需求的大幅增長。
“預計28億投資全部落實后,計劃免疫疫苗市場需求將擴大20%,有價苗市場將會降低到80%。”陳洪波表示。
正是出于這一考慮,外資企業對計劃免疫疫苗市場開始重新考量。而相關政策的松動也為這種改變準備了前提條件。
此前,計劃內免疫品種基本上都被列入國家“限制外商投資范圍”,國內這一市場主要由中生集團旗下的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供應,國家財政撥款集中招標采購,GSK這樣的跨國藥企并沒有進入計劃免疫疫苗的招標體系。
但去年年底,上述限制已經有所松動,卡介苗和脊灰疫苗首次出現在國家“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外界認為,國家免疫規劃范圍內疫苗這一原本屬于國內企業的城池,其邊界已經開始松動。
跨國藥企敏銳嗅到這一機遇,并有所行動。
對于公司未來具體拓展計劃免疫市場的計劃,陳洪波說,取決于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投資有多大,以及接受什么樣品質的產品。
GSK疫苗去年在華增長超過46%。在整個中國疫苗市場,已經占據15%左右的份額。但陳洪波稱,目前仍在培育市場階段。作為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企業之一,GSK在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中生集團和賽諾菲巴斯德。
本地化生產
政策限制雖然有所松動,但進口產品的價格高企掣肘了其與本土企業的競爭。政府采購是柄“雙刃劍”,雖然帶來一塊穩定的市場,但往往價格較低,利潤較小。進口產品難以承受政府采購價。
陳洪波告訴記者,此前GSK的疫苗沒有在國內生產,只在國內分裝、銷售。疫苗產品的特性決定了長途運輸成本居高難下,和國內企業相比,進口疫苗不具備成本和價格的優勢。正因為此,GSK疫苗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總額中,只有5%左右是計劃免疫疫苗。
雖然陳洪波一再強調產品的性價比不同,但他也坦承,在價格上,GSK與本土公司難以競爭。外資藥企正逐步認識到,未來要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必須實現本地化生產。
上月,GSK牽手海王英特龍,共同設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研發、生產、銷售人用流感疫苗、狂犬疫苗等。這也是GSK在國內的第一個疫苗生產基地。在GSK全球裁員減產的大潮中,這筆新投資更加凸顯出GSK投資新興市場,加碼疫苗領域的決心。
上述合資中,海王英特龍以土地使用權、建筑、機器、設備等資產出資約4700萬美元,占GSK海王60%的股權,GSK以現金出資約3133萬美元,占GSK海王40%的股權。
而GSK在中國的競爭對手賽諾菲巴斯德已經先行一步,其斥資6.7億元在深圳投建的年產2500萬劑疫苗的生產基地已經動工。
陳洪波希望,實現本地化生產后,GSK不僅在價格方面更具優勢,也更容易進入政府采購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