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轉型下的中國化妝品產業
http://www.xibaipo.cc 2008-12-25 13:48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2008年是中國經濟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國化妝品行業不平凡的一年。
2008年是中國經濟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國化妝品行業不平凡的一年。
隨著美國次債風波而引發的全球金融動蕩,世界經濟趨向放緩。在國內化妝品行業經過近幾年高達15%高速增長,到2007年化妝品行業產值已高達1200億元。
2008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化妝品產品的制造成本也隨之上漲。寶潔、聯合利華等公司從8月份開始大幅度調高產品價格。成本上漲之后,市場上一時間風聲鶴唳,國內中小企業的生存舉步維艱,化妝品產業大省福建出現大規模中小企業倒閉現象。化妝品行業和國內其他行業一樣開始遭遇嚴冬。
回過頭來看這幾年的中國知名化妝品牌,一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局面。2007年10月,德國拜爾斯道夫(Beiersdorf)公司收購絲寶國際集團旗下絲寶日化85%的股份。2008年4月,傳統的日化企業白貓股份也退出了日化領域,轉型房地產;2008年7月作為曾扛起民族品牌驕傲的北京大寶,被美國強生全資收購。除了上海家化之外,在這短短的幾年間,曾經輝煌的中國日化品牌小護士、奧奇、北京紫羅蘭、絲寶、大寶接二連三的被外資收購,更多國人的品牌甚至已從記憶中消失,中國日化行業面臨著洗牌與重組的局面。
在化妝品產業的原材料的成本逐漸上漲,同時國內市場消費力不足的宏觀背景下,化妝品行業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將進行巨大的調整。一般來說,化妝品企業有以下幾個典型的應對行為,一是背靠強大的品牌聲譽直接調高產品價格,以期彌補成本上升帶來的利潤損失;二是資金強大的企業,對行業中小企業進行低價的整合或者收購;三是渠道下沉,搶占二三級或者農村,以期獲得銷售額的增加。四是提升品牌化經營程度,開展與整合更為廣泛的渠道模式。
在這里我們僅僅看看化妝品企業在渠道上的經營行為和特征,由此而探尋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2008年中國化妝品市場被稱為的“新渠道發力年”,各種形式的專賣店與專營店就是這場“角力戰”中的主角。以資生堂為代表的國際品牌與自然堂、美素、一朵等本土品牌以連鎖的方式大舉進入專營店,精品專營店。
除百貨店、超市和專營店業態外,化妝品銷售的新型業態也方興未艾。目前廠家直銷、網上購物、電視購物、郵購、自動售貨亭、藥妝店等多種形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發展,業內知名企業都不同程度地關注和參與著這些新型渠道。
當然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了多種渠道的共同開發。例如資生堂就不僅擁有商場專柜,還有部分產品在超市開架銷售,更在專營店渠道擁有自己的專賣店;而CLARINS(嬌韻詩)則在開設商場專柜的同時,還擁有專署的美容機構;DHC更開通網絡和電話兩個虛擬銷售渠道……國際化大品牌紛紛涉獵多領域的銷售渠道,充分證明渠道組合的銷售方式更有利于產品的銷售及品牌的建立,而消費者在選購化妝品時也將擁有更多選擇,購買體驗將更趨完善,大家感覺化妝品市場的通路一下子被打開了。
渠道的多元化,即是品牌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又是宏觀環境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品牌的多元化要求產品和渠道高度的匹配,這樣才能有效的形成企業利潤;另一方面在蕭條的市場環境,必須想方設法的廣開渠道,多開渠道,形成自己特色的渠道模式,才能保證持續不斷的利潤。
隨著美國次債風波而引發的全球金融動蕩,世界經濟趨向放緩。在國內化妝品行業經過近幾年高達15%高速增長,到2007年化妝品行業產值已高達1200億元。
2008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化妝品產品的制造成本也隨之上漲。寶潔、聯合利華等公司從8月份開始大幅度調高產品價格。成本上漲之后,市場上一時間風聲鶴唳,國內中小企業的生存舉步維艱,化妝品產業大省福建出現大規模中小企業倒閉現象。化妝品行業和國內其他行業一樣開始遭遇嚴冬。
回過頭來看這幾年的中國知名化妝品牌,一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局面。2007年10月,德國拜爾斯道夫(Beiersdorf)公司收購絲寶國際集團旗下絲寶日化85%的股份。2008年4月,傳統的日化企業白貓股份也退出了日化領域,轉型房地產;2008年7月作為曾扛起民族品牌驕傲的北京大寶,被美國強生全資收購。除了上海家化之外,在這短短的幾年間,曾經輝煌的中國日化品牌小護士、奧奇、北京紫羅蘭、絲寶、大寶接二連三的被外資收購,更多國人的品牌甚至已從記憶中消失,中國日化行業面臨著洗牌與重組的局面。
在化妝品產業的原材料的成本逐漸上漲,同時國內市場消費力不足的宏觀背景下,化妝品行業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將進行巨大的調整。一般來說,化妝品企業有以下幾個典型的應對行為,一是背靠強大的品牌聲譽直接調高產品價格,以期彌補成本上升帶來的利潤損失;二是資金強大的企業,對行業中小企業進行低價的整合或者收購;三是渠道下沉,搶占二三級或者農村,以期獲得銷售額的增加。四是提升品牌化經營程度,開展與整合更為廣泛的渠道模式。
在這里我們僅僅看看化妝品企業在渠道上的經營行為和特征,由此而探尋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2008年中國化妝品市場被稱為的“新渠道發力年”,各種形式的專賣店與專營店就是這場“角力戰”中的主角。以資生堂為代表的國際品牌與自然堂、美素、一朵等本土品牌以連鎖的方式大舉進入專營店,精品專營店。
除百貨店、超市和專營店業態外,化妝品銷售的新型業態也方興未艾。目前廠家直銷、網上購物、電視購物、郵購、自動售貨亭、藥妝店等多種形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發展,業內知名企業都不同程度地關注和參與著這些新型渠道。
當然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了多種渠道的共同開發。例如資生堂就不僅擁有商場專柜,還有部分產品在超市開架銷售,更在專營店渠道擁有自己的專賣店;而CLARINS(嬌韻詩)則在開設商場專柜的同時,還擁有專署的美容機構;DHC更開通網絡和電話兩個虛擬銷售渠道……國際化大品牌紛紛涉獵多領域的銷售渠道,充分證明渠道組合的銷售方式更有利于產品的銷售及品牌的建立,而消費者在選購化妝品時也將擁有更多選擇,購買體驗將更趨完善,大家感覺化妝品市場的通路一下子被打開了。
渠道的多元化,即是品牌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又是宏觀環境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品牌的多元化要求產品和渠道高度的匹配,這樣才能有效的形成企業利潤;另一方面在蕭條的市場環境,必須想方設法的廣開渠道,多開渠道,形成自己特色的渠道模式,才能保證持續不斷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