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促生又一輪新能源熱潮
http://www.xibaipo.cc 2009-01-08 14:38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隨著世界石化能源的日近枯竭及近年來的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加上全球對于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問題日益嚴重,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把未來能源戰略瞄準了新能源,新一輪的油價上漲再次推動新能源產業迎來一次發展熱潮。
隨著世界石化能源的日近枯竭及近年來的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加上全球對于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問題日益嚴重,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把未來能源戰略瞄準了新能源,新一輪的油價上漲再次推動新能源產業迎來一次發展熱潮。
又一輪短暫的熱潮?
國際油價自2008年初以來一路上漲,并于7月12日創出147.27美元/桶的歷史高位。后期雖然受美國經濟放緩影響,國際油價也隨之下挫,但仍處在高位運行。石油、煤、天然氣等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這類化石能源不可避免的逐漸枯竭導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其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也給世界各國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全世界各國的大趨勢,各國早已紛紛提出新能源戰略,開始為‘后石油時代’做準備。
在上個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曾經刺激過一輪包括太陽能和風能在內的新能源熱潮;但隨后因為新能源價格高昂及石油價格下降而消退。這次新能源熱潮會否再次隨油價回落而冷卻呢?唱空方認為,伴隨著全球經濟的放緩,石油需求將降低,美元也將結束貶值之旅,投機資金亦會撤退,如此,油價將重新回歸到百元以下,而伴隨著油價的回落,新能源將因為經濟上的不可行性而重新淡出人們的視野。
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從能源格局演變的角度看,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是大勢所趨,問題在于進展速度如何。分析此次新能源熱潮,我們發現除了高油價刺激外,新能源相對傳統能源的環保優勢及經濟優勢,才是推動行業高速發展的更本質原因。與上世紀70年代的新能源熱潮不同,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和技術進步,新能源的成本正在迅速降低。例如太陽能電池在1976年價格高達100美元/瓦,而目前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約3美元/瓦,每度電成本約0.4美元。成本的降低和很好的環境效益使新能源大規模產業化成為可能,使之相對于傳統能源更具有競爭優勢。此輪新能源的熱潮,事實上拉開了從化石能源格局向新能源格局過渡的歷史性序幕,新能源正在進入一輪新的牛市。
油價的大幅波動、以及可以預見的高油價時代的來臨也決定了我國對于新能源將是長期扶持培養的態度。中國于2006年施行了《可再生能源法》。隨后《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等相關配套政策法規陸續出臺,規劃中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到2020年達到15%。
行業中風險與機遇并存
政策對新能源的傾斜和美好前景吸引了大批投資蜂擁而入。2007年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了120億美元,投資總額已經名列世界第二,排名僅次于德國。據悉,高盛如今在新能源行業投入已達10億美元,從風力發電企業到乙醇生產企業都有涉及;摩根大通公司也已投資了17個風力發電廠,正在進軍太陽能和地熱發電廠;“股神”巴菲特經營的哈薩威公司投資了3.85億美元用于風力發電廠的建設。
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引導,發展過程中的一些亂象在慢慢顯露。在太陽能光伏行業就是如此,未來幾年,預計我國對多晶硅的年總需求約為2萬噸,而2006年我國多晶硅總產量只有287噸。如此緊缺的產品遭到了下游太陽能光伏企業的哄搶,價格從原來的20美元/公斤飆升到了300美元/公斤。
多晶硅的財富神話開始在全國玻璃行業流傳,于是各地紛紛宣稱要上馬多晶硅項目。在目前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地方官員把快速拉動GDP的希望寄托在了多晶硅身上,因此也非常熱衷這個行業。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對全國多晶硅項目做了統計,中國目前準備或者宣稱要上多晶硅項目的企業大概有30多家,已經在建的項目有13家左右。但這些項目規劃的產能之和已經遠遠超出了全球的需求。
有專家擔心,國際上對多晶硅生產實行了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到目前為止,美國、日本、德國等主要多晶硅生產國,沒有一家企業宣布在中國建廠,更談不上技術轉讓。國內上馬的眾多多晶硅項目,實際上有部分是低水平重復建設。因此,一旦國外產品大量進入我國市場,這些企業最終都會因生產成本過高而垮掉。
在同樣很受熱捧的生物柴油行業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日前,國家發改委批準了中石油南充煉油化工總廠6萬噸/年、中石化貴州分公司5萬噸/年和中海油海南6萬噸/年3個小油桐生物柴油產業化示范項目。這表明,我國生物柴油開發進入到產業化階段。與此同時,國內許多地方政府、大型國有企業正是看到了產業化所帶來的“錢景”,立刻積極上馬生物能源。跟在他們身后的又是一批規模較小的民營生物柴油生產企業。目前我國生物柴油生產企業已有幾十家,2006年年產能已達25萬噸,全國各地籌備建設的生物柴油項目達近百個,總設計能力超過300萬噸。而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的目標是,到2010年,全國生物柴油產量才達到20萬噸。
專家認為,雖然各地籌建的規模如此之大,但仍未形成穩定的原料基地。生物柴油產業化并不成熟,許多科研機構進行了生物能源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小型工業生產試驗,但還沒有形成經濟效益。另外由于生物柴油產業化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現在每家進入的企業都要自己建立產業鏈,成本耗費之大使其風險驟然增加。
亟待產業政策引導
專家認為,理性看待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新能源產業建設,僅太陽能和風能已具備了規模化推廣的條件;在生物質能和二甲醚行業,多家公司仍在不同領域里進行探索。在無錫尚德等數家太陽能公司首次公開上市成功后,風險投資商將注意力轉向了新能源的另一股重要力量——風能,這將成為下一個新能源金礦。相關數據顯示,在2007年投入中國新能源行業的資金里,有240億元投入風電,幾乎兩倍于太陽能行業。近3年來風電裝機年均增長速度超過70%,成為全球風力發電增速最快的市場。
在我國新能源已獲得長足發展下,如何通過產業政策引導新能源行業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是現階段面臨的重要問題。
我國還未掌握許多關鍵核心技術,技術落后導致了新能源不具備價格優勢,成為新能源無法市場化、產業化的根本瓶頸。我國太陽能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我國太陽能電池近95%的產能用于出口,一旦歐美各國對于光伏的扶持政策有變將會對整個產業產生巨大打擊。但由于太陽能光電所需要的高純度硅原料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設備和材料全部依賴進口,造成太陽能電池價格昂貴,使得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高企,在國內市場出現“有產業無市場”的狀況。
另外雖然我國在新能源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是由于政策之間缺乏配套性、銜接性,特別是缺乏細則,限制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再加上市場發育不全,民眾意識薄弱,這使得新能源難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跨越式的發展。從去年開始,國家有意識地下調了新能源的發展目標。專家認為,這一行為本身更加透露著科學發展的理念,顯示出政府已經意識到了新能源市場化、產業化中的種種問題。新能源的市場需要慢慢培養,產業化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又一輪短暫的熱潮?
國際油價自2008年初以來一路上漲,并于7月12日創出147.27美元/桶的歷史高位。后期雖然受美國經濟放緩影響,國際油價也隨之下挫,但仍處在高位運行。石油、煤、天然氣等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這類化石能源不可避免的逐漸枯竭導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其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也給世界各國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全世界各國的大趨勢,各國早已紛紛提出新能源戰略,開始為‘后石油時代’做準備。
在上個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曾經刺激過一輪包括太陽能和風能在內的新能源熱潮;但隨后因為新能源價格高昂及石油價格下降而消退。這次新能源熱潮會否再次隨油價回落而冷卻呢?唱空方認為,伴隨著全球經濟的放緩,石油需求將降低,美元也將結束貶值之旅,投機資金亦會撤退,如此,油價將重新回歸到百元以下,而伴隨著油價的回落,新能源將因為經濟上的不可行性而重新淡出人們的視野。
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從能源格局演變的角度看,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是大勢所趨,問題在于進展速度如何。分析此次新能源熱潮,我們發現除了高油價刺激外,新能源相對傳統能源的環保優勢及經濟優勢,才是推動行業高速發展的更本質原因。與上世紀70年代的新能源熱潮不同,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和技術進步,新能源的成本正在迅速降低。例如太陽能電池在1976年價格高達100美元/瓦,而目前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約3美元/瓦,每度電成本約0.4美元。成本的降低和很好的環境效益使新能源大規模產業化成為可能,使之相對于傳統能源更具有競爭優勢。此輪新能源的熱潮,事實上拉開了從化石能源格局向新能源格局過渡的歷史性序幕,新能源正在進入一輪新的牛市。
油價的大幅波動、以及可以預見的高油價時代的來臨也決定了我國對于新能源將是長期扶持培養的態度。中國于2006年施行了《可再生能源法》。隨后《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等相關配套政策法規陸續出臺,規劃中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到2020年達到15%。
行業中風險與機遇并存
政策對新能源的傾斜和美好前景吸引了大批投資蜂擁而入。2007年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了120億美元,投資總額已經名列世界第二,排名僅次于德國。據悉,高盛如今在新能源行業投入已達10億美元,從風力發電企業到乙醇生產企業都有涉及;摩根大通公司也已投資了17個風力發電廠,正在進軍太陽能和地熱發電廠;“股神”巴菲特經營的哈薩威公司投資了3.85億美元用于風力發電廠的建設。
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引導,發展過程中的一些亂象在慢慢顯露。在太陽能光伏行業就是如此,未來幾年,預計我國對多晶硅的年總需求約為2萬噸,而2006年我國多晶硅總產量只有287噸。如此緊缺的產品遭到了下游太陽能光伏企業的哄搶,價格從原來的20美元/公斤飆升到了300美元/公斤。
多晶硅的財富神話開始在全國玻璃行業流傳,于是各地紛紛宣稱要上馬多晶硅項目。在目前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地方官員把快速拉動GDP的希望寄托在了多晶硅身上,因此也非常熱衷這個行業。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對全國多晶硅項目做了統計,中國目前準備或者宣稱要上多晶硅項目的企業大概有30多家,已經在建的項目有13家左右。但這些項目規劃的產能之和已經遠遠超出了全球的需求。
有專家擔心,國際上對多晶硅生產實行了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到目前為止,美國、日本、德國等主要多晶硅生產國,沒有一家企業宣布在中國建廠,更談不上技術轉讓。國內上馬的眾多多晶硅項目,實際上有部分是低水平重復建設。因此,一旦國外產品大量進入我國市場,這些企業最終都會因生產成本過高而垮掉。
在同樣很受熱捧的生物柴油行業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日前,國家發改委批準了中石油南充煉油化工總廠6萬噸/年、中石化貴州分公司5萬噸/年和中海油海南6萬噸/年3個小油桐生物柴油產業化示范項目。這表明,我國生物柴油開發進入到產業化階段。與此同時,國內許多地方政府、大型國有企業正是看到了產業化所帶來的“錢景”,立刻積極上馬生物能源。跟在他們身后的又是一批規模較小的民營生物柴油生產企業。目前我國生物柴油生產企業已有幾十家,2006年年產能已達25萬噸,全國各地籌備建設的生物柴油項目達近百個,總設計能力超過300萬噸。而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的目標是,到2010年,全國生物柴油產量才達到20萬噸。
專家認為,雖然各地籌建的規模如此之大,但仍未形成穩定的原料基地。生物柴油產業化并不成熟,許多科研機構進行了生物能源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小型工業生產試驗,但還沒有形成經濟效益。另外由于生物柴油產業化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現在每家進入的企業都要自己建立產業鏈,成本耗費之大使其風險驟然增加。
亟待產業政策引導
專家認為,理性看待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新能源產業建設,僅太陽能和風能已具備了規模化推廣的條件;在生物質能和二甲醚行業,多家公司仍在不同領域里進行探索。在無錫尚德等數家太陽能公司首次公開上市成功后,風險投資商將注意力轉向了新能源的另一股重要力量——風能,這將成為下一個新能源金礦。相關數據顯示,在2007年投入中國新能源行業的資金里,有240億元投入風電,幾乎兩倍于太陽能行業。近3年來風電裝機年均增長速度超過70%,成為全球風力發電增速最快的市場。
在我國新能源已獲得長足發展下,如何通過產業政策引導新能源行業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是現階段面臨的重要問題。
我國還未掌握許多關鍵核心技術,技術落后導致了新能源不具備價格優勢,成為新能源無法市場化、產業化的根本瓶頸。我國太陽能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我國太陽能電池近95%的產能用于出口,一旦歐美各國對于光伏的扶持政策有變將會對整個產業產生巨大打擊。但由于太陽能光電所需要的高純度硅原料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設備和材料全部依賴進口,造成太陽能電池價格昂貴,使得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高企,在國內市場出現“有產業無市場”的狀況。
另外雖然我國在新能源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是由于政策之間缺乏配套性、銜接性,特別是缺乏細則,限制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再加上市場發育不全,民眾意識薄弱,這使得新能源難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跨越式的發展。從去年開始,國家有意識地下調了新能源的發展目標。專家認為,這一行為本身更加透露著科學發展的理念,顯示出政府已經意識到了新能源市場化、產業化中的種種問題。新能源的市場需要慢慢培養,產業化不是能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