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育墻外香 凸現我國軟實力
http://www.xibaipo.cc 2009-01-05 11:14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在首屆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的會場內外,有兩道風景讓人無法忽略,一是外國人多,二是年輕面孔多。這一現象引起了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的注意。他走上演講臺說,從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國“對中醫藥的認識、認同以及對中醫藥教育的需求”。
在首屆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的會場內外,有兩道風景讓人無法忽略,一是外國人多,二是年輕面孔多。這一現象引起了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的注意。他走上演講臺說,從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國“對中醫藥的認識、認同以及對中醫藥教育的需求”。
會場的膚色,讓大會的主題——“中醫藥教育國際化”顯得恰如其分。據大會執行主席、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介紹,參會的有來自美、日、俄、德、法、澳、意、尼日利亞、喀麥隆等43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名境外專家,而國內代表有200多人。
王國強感慨地說,隨著中醫藥走出國門的步伐明顯加快,其他國家對中醫教育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中醫學校在世界遍地開花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對世界醫學做出的杰出貢獻。它正在超越國界,為全人類的健康服務。中醫藥的療效越來越受認可,越來越多的人致力于中醫藥的研究,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展了中醫藥教育。”參會的俄羅斯醫學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副院長科茲洛夫說。
在中醫的故鄉中國,傳統中醫以師承傳授為主、缺乏學校教育的狀況已經成為歷史。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創造了以院校教育為主,師承教育和繼續教育共同發展的中醫藥教育模式。多形式、多層次、多專業的中醫藥院校體系基本建立,截至2007年,國內共有高等中醫藥院校47所,另有89所西醫高校和134所非醫藥類院校開設了中醫藥專業,本專科在校學生達到35萬人。
而近年來,中醫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成了一朵墻外香的奇葩。曾任衛生部副部長的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席佘靖說,中醫正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得到越來越多國家政府的關注,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歡迎。
王國強介紹,2005年10月的統計顯示,來華留學生中學習中醫藥的本科生為4089人,研究生1198人,進修生2285人,短期培訓生5000人,占來華留學生總數的15%。中醫藥僅次于漢語言,位列外國留學生首選專業的第二位。中國每年出境工作的中醫藥從業人員至少有3000人次。中國已同9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含有中醫藥合作內容的協議。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調研發現,20世紀70年代之前,美國沒有正式的中醫學教育,中醫學習大多采取師帶徒的形式。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出現了小規模的中醫學院,近10年里中醫學教育迅速發展。目前,美國的中醫針灸學校已經超過了100所。日本中醫針灸學教育發展也十分迅速,以針灸學校為例,2000年前日本針灸學校只有26所,到2007年已經達到了83所。
據日本私立醫學院后藤學園理事長后藤修司介紹,1883年以前中醫學被日本醫學教育體系排斥在外。但近120年之后,中醫學再次被納入醫學教育體系——日本文部科學省2001年將中醫學列為醫學教育核心課程,此后的6年間,80所開設醫科的大學全部實施了中醫學教育。
意大利國家高等衛生院的羅尼埃里·古拉博士指出:“我們已經步入了中醫和西醫兩大體系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時代。”
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說,迄今已有100多所專門的中醫院校在世界各地應運而生。教育部愿意采取積極措施進一步擴大中醫藥教育的對外開放,鼓勵不同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
謹防中醫藥在海外蒙上巫醫色彩
“但隨著快速甚至無序發展,一些國家的中醫教育機構存在著規模小、層次低,教育不夠規范,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甚至有魚目混珠的情況。”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說,中醫藥已傳播到各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超過30萬。據不完全統計,40多個國家開辦了中醫學教育,各種形式的中醫教育機構不斷增加。中醫學教育的國際化,為普及中醫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不過應該警惕的是,這種發展并不平衡。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高思華也認為,中醫藥教育已經取得了眾所周知的成就,但是各國中醫藥教育發展還不平衡,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仍然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需要有識之士繼續付出艱辛努力。
來自意大利的羅尼埃里·古拉博士指出,在一些國家有個令人憂心的趨勢,中醫藥被蒙上“巫醫”色彩,似乎只有那些支付不起西醫費用的人群才會接受中醫。“毋庸置疑,中醫藥很有效,而挑戰則在于去弄懂在什么樣的條件下,中醫藥是如何達到療效的。我們需要以一種不同以往的、更加實用的方式了解中醫藥,制定一些法規和步驟以便更好地利用它。”
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的許多專家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的呼吁被寫入大會宣言:“世界各國和各地區醫藥教育管理部門,繼續關心和支持中醫藥教育工作,為中醫藥教育發展提供適宜的法律、政策環境,讓中醫藥為各國人民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后藤修司說,日本中醫學教育2004年進入所有醫科大學之后,學時、學分等各不相同,“隨之出現的是教育質量的問題,標準化成為當務之急”。在此背景下,日本醫學教育學會次年召開研討會,對中醫學教育做了一些規范,2007年還出版了通用的教科書。
制定國際標準也是為了捍衛知識產權
11月6日,針對中醫和中醫教育的現狀,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出臺第一份國際標準的行業規范——《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組織標準起草工作的張伯禮院士說,這既是我國維護中醫學自主知識產權的必要措施,也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為全人類健康服務的重要舉措,是中醫學國際教育歷史上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對于保證中醫學本科教育質量,確保中醫學教育在國外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醫藥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里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又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最具特色的行業。”張伯禮說。
“從各國中醫院校存在的問題來看,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矛盾較為突出。為了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我們要求開設中醫學本科專業的院校必須建立相對穩定的臨床教學基地或實習醫院,同時對畢業生的實習學時也作了硬性規定。”張伯禮說。
在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呼吁國內中醫藥院校面對日益增長的國際需求,加快做好準備,努力適應國外實際,早日實現中醫藥教學不僅用漢語,還可使用外語開課。要培養知己知彼的中醫藥人才,使他們了解所在地區和國家的社會、歷史、道德、法律、宗教,融入當地社會,從而讓中醫藥在異國他鄉生根。
他說:“中醫藥教育作為中華文化的窗口,代表中國的軟實力,最具有民族性,也最具有世界性,因此大有可為。”
照片:首屆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11月5日在天津中醫藥大學舉行。500多名參會專家中有300多人來自國外。中醫正在走向世界。
會場的膚色,讓大會的主題——“中醫藥教育國際化”顯得恰如其分。據大會執行主席、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介紹,參會的有來自美、日、俄、德、法、澳、意、尼日利亞、喀麥隆等43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名境外專家,而國內代表有200多人。
王國強感慨地說,隨著中醫藥走出國門的步伐明顯加快,其他國家對中醫教育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中醫學校在世界遍地開花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對世界醫學做出的杰出貢獻。它正在超越國界,為全人類的健康服務。中醫藥的療效越來越受認可,越來越多的人致力于中醫藥的研究,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展了中醫藥教育。”參會的俄羅斯醫學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副院長科茲洛夫說。
在中醫的故鄉中國,傳統中醫以師承傳授為主、缺乏學校教育的狀況已經成為歷史。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創造了以院校教育為主,師承教育和繼續教育共同發展的中醫藥教育模式。多形式、多層次、多專業的中醫藥院校體系基本建立,截至2007年,國內共有高等中醫藥院校47所,另有89所西醫高校和134所非醫藥類院校開設了中醫藥專業,本專科在校學生達到35萬人。
而近年來,中醫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成了一朵墻外香的奇葩。曾任衛生部副部長的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席佘靖說,中醫正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得到越來越多國家政府的關注,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歡迎。
王國強介紹,2005年10月的統計顯示,來華留學生中學習中醫藥的本科生為4089人,研究生1198人,進修生2285人,短期培訓生5000人,占來華留學生總數的15%。中醫藥僅次于漢語言,位列外國留學生首選專業的第二位。中國每年出境工作的中醫藥從業人員至少有3000人次。中國已同9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含有中醫藥合作內容的協議。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調研發現,20世紀70年代之前,美國沒有正式的中醫學教育,中醫學習大多采取師帶徒的形式。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出現了小規模的中醫學院,近10年里中醫學教育迅速發展。目前,美國的中醫針灸學校已經超過了100所。日本中醫針灸學教育發展也十分迅速,以針灸學校為例,2000年前日本針灸學校只有26所,到2007年已經達到了83所。
據日本私立醫學院后藤學園理事長后藤修司介紹,1883年以前中醫學被日本醫學教育體系排斥在外。但近120年之后,中醫學再次被納入醫學教育體系——日本文部科學省2001年將中醫學列為醫學教育核心課程,此后的6年間,80所開設醫科的大學全部實施了中醫學教育。
意大利國家高等衛生院的羅尼埃里·古拉博士指出:“我們已經步入了中醫和西醫兩大體系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時代。”
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說,迄今已有100多所專門的中醫院校在世界各地應運而生。教育部愿意采取積極措施進一步擴大中醫藥教育的對外開放,鼓勵不同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
謹防中醫藥在海外蒙上巫醫色彩
“但隨著快速甚至無序發展,一些國家的中醫教育機構存在著規模小、層次低,教育不夠規范,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甚至有魚目混珠的情況。”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說,中醫藥已傳播到各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超過30萬。據不完全統計,40多個國家開辦了中醫學教育,各種形式的中醫教育機構不斷增加。中醫學教育的國際化,為普及中醫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不過應該警惕的是,這種發展并不平衡。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高思華也認為,中醫藥教育已經取得了眾所周知的成就,但是各國中醫藥教育發展還不平衡,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仍然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需要有識之士繼續付出艱辛努力。
來自意大利的羅尼埃里·古拉博士指出,在一些國家有個令人憂心的趨勢,中醫藥被蒙上“巫醫”色彩,似乎只有那些支付不起西醫費用的人群才會接受中醫。“毋庸置疑,中醫藥很有效,而挑戰則在于去弄懂在什么樣的條件下,中醫藥是如何達到療效的。我們需要以一種不同以往的、更加實用的方式了解中醫藥,制定一些法規和步驟以便更好地利用它。”
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的許多專家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的呼吁被寫入大會宣言:“世界各國和各地區醫藥教育管理部門,繼續關心和支持中醫藥教育工作,為中醫藥教育發展提供適宜的法律、政策環境,讓中醫藥為各國人民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后藤修司說,日本中醫學教育2004年進入所有醫科大學之后,學時、學分等各不相同,“隨之出現的是教育質量的問題,標準化成為當務之急”。在此背景下,日本醫學教育學會次年召開研討會,對中醫學教育做了一些規范,2007年還出版了通用的教科書。
制定國際標準也是為了捍衛知識產權
11月6日,針對中醫和中醫教育的現狀,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出臺第一份國際標準的行業規范——《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組織標準起草工作的張伯禮院士說,這既是我國維護中醫學自主知識產權的必要措施,也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為全人類健康服務的重要舉措,是中醫學國際教育歷史上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對于保證中醫學本科教育質量,確保中醫學教育在國外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醫藥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里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又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最具特色的行業。”張伯禮說。
“從各國中醫院校存在的問題來看,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矛盾較為突出。為了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我們要求開設中醫學本科專業的院校必須建立相對穩定的臨床教學基地或實習醫院,同時對畢業生的實習學時也作了硬性規定。”張伯禮說。
在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呼吁國內中醫藥院校面對日益增長的國際需求,加快做好準備,努力適應國外實際,早日實現中醫藥教學不僅用漢語,還可使用外語開課。要培養知己知彼的中醫藥人才,使他們了解所在地區和國家的社會、歷史、道德、法律、宗教,融入當地社會,從而讓中醫藥在異國他鄉生根。
他說:“中醫藥教育作為中華文化的窗口,代表中國的軟實力,最具有民族性,也最具有世界性,因此大有可為。”
照片:首屆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11月5日在天津中醫藥大學舉行。500多名參會專家中有300多人來自國外。中醫正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