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綜合征”困擾美汽車業
http://www.xibaipo.cc 2009-02-24 14:32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底特律又來向華盛頓要錢了。這些年來,隨著汽車業的沒落,美國人對來自這個“汽車之都”的壞消息已見怪不怪,許多人將之稱為“底特律的疲勞綜合征”。
底特律又來向華盛頓要錢了。這些年來,隨著汽車業的沒落,美國人對來自這個“汽車之都”的壞消息已見怪不怪,許多人將之稱為“底特律的疲勞綜合征”。
什么樣的壞消息呢?失業節節上升、虧損不斷加劇、腐敗丑聞盛行、民怨連天,自然,這都是一系列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交集的結果,也使底特律成了美國治安最差的城市。
對美國納稅人和政府來說,現在最頭疼的則是底特律的汽車業成了一個“無底洞”。在去年12月從布什政府“化緣”了一大筆錢后,現在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又重返華盛頓,希望能拿到更多“救命錢”。
美國政府填了多少錢了呢?去年12月,鑒于迫在眉睫的汽車業危機,通用汽車表示,需要184億美元的緊急救助款,最后布什政府先給了134億美元。但按照現在通用汽車的要求,還需要“救命錢”166億美元。同病相憐的是“底特律三巨頭”中的老三克萊斯勒,它原先說只需要30億美元的救助款,后如愿以償拿到了40億美元。但它現在說,還需要50億美元。惟一情況略好的是福特,在美國信貸市場停滯前,福特未雨綢繆籌借到了足夠的現金,據說可渡過2009年無虞。
怎么辦?對上任一個月的奧巴馬政府來說,這可能是最不愿意面對的難題,因為這個汽車業爛攤子太大了,救,錢將花得不得了;但不救,后果則更了不得。
救?幾個月后,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如又一次伸手要更多的錢怎么辦。不救?那就只能破產,幾十萬的工人將失業,會釀成嚴重社會和政治問題。如政府主導有序破產?光通用汽車一家,破產資金就可能要1000億美元,企業沒錢,最終只能是政府當“冤大頭”。
說政府當“冤大頭”也不準確,因為政府的錢都來自納稅人。許多美國網民都認為,美國汽車業早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因為再多的錢,最后肯定都得“打水漂”,而且,憑什么納稅人的錢要為這些企業買單。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也認為,美國汽車業,或許真到了消亡的時刻。
汽車業似乎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但汽車業也有怨言,困境有金融危機因素,也有歷史的包袱,因為汽車工人的福利都是汽車商自我承擔的,而且,同樣是重要產業,為什么政府能花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美元救金融巨頭,就不愿花幾百億美元去救有更多員工的汽車業。
對于降薪、裁員、關廠,汽車工人和工會更是一百個不樂意。于是,最近的重組談判也就進行得異常艱難,甚至一度不歡而散。從常理上講,企業要渡過難關,降低薪水、裁減工人也無可厚非;但工人也有委屈,在現在的情況下,降薪意味著生活困難,失業就更會生活無著,他們怎么辦?
沒有辦法之下,汽車業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方面積極從華盛頓求得援助,另一方面大刀闊斧降低開支、壓縮產能、推進重組,于是,更多工廠關閉,更多員工下崗,更多汽車品牌,比如悍馬、薩博等,也在出售之列。在買主名單中,更頻繁出現中國汽車商的名字。
現在是否真是中國汽車企業北美并購的好時機呢?看從哪個角度說。如果按照股票市值,曾長期占據世界汽車業頭把交椅的通用汽車,還真不貴,也就值十來億美元。外來的和尚或許真的好念經,但可別忘了,這些都是破廟,買下來容易,養活一大堆僧人和維持破廟運行,卻沒個數百億美元是不行的。而且,中國企業入主外國公司,裁員重組更步履艱難,韓國雙龍就是一個教訓。更何況,廟雖破,美國人想不想賣,尤其是賣給中國企業,也是一個大問題。
什么樣的壞消息呢?失業節節上升、虧損不斷加劇、腐敗丑聞盛行、民怨連天,自然,這都是一系列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交集的結果,也使底特律成了美國治安最差的城市。
對美國納稅人和政府來說,現在最頭疼的則是底特律的汽車業成了一個“無底洞”。在去年12月從布什政府“化緣”了一大筆錢后,現在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又重返華盛頓,希望能拿到更多“救命錢”。
美國政府填了多少錢了呢?去年12月,鑒于迫在眉睫的汽車業危機,通用汽車表示,需要184億美元的緊急救助款,最后布什政府先給了134億美元。但按照現在通用汽車的要求,還需要“救命錢”166億美元。同病相憐的是“底特律三巨頭”中的老三克萊斯勒,它原先說只需要30億美元的救助款,后如愿以償拿到了40億美元。但它現在說,還需要50億美元。惟一情況略好的是福特,在美國信貸市場停滯前,福特未雨綢繆籌借到了足夠的現金,據說可渡過2009年無虞。
怎么辦?對上任一個月的奧巴馬政府來說,這可能是最不愿意面對的難題,因為這個汽車業爛攤子太大了,救,錢將花得不得了;但不救,后果則更了不得。
救?幾個月后,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如又一次伸手要更多的錢怎么辦。不救?那就只能破產,幾十萬的工人將失業,會釀成嚴重社會和政治問題。如政府主導有序破產?光通用汽車一家,破產資金就可能要1000億美元,企業沒錢,最終只能是政府當“冤大頭”。
說政府當“冤大頭”也不準確,因為政府的錢都來自納稅人。許多美國網民都認為,美國汽車業早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因為再多的錢,最后肯定都得“打水漂”,而且,憑什么納稅人的錢要為這些企業買單。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也認為,美國汽車業,或許真到了消亡的時刻。
汽車業似乎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但汽車業也有怨言,困境有金融危機因素,也有歷史的包袱,因為汽車工人的福利都是汽車商自我承擔的,而且,同樣是重要產業,為什么政府能花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美元救金融巨頭,就不愿花幾百億美元去救有更多員工的汽車業。
對于降薪、裁員、關廠,汽車工人和工會更是一百個不樂意。于是,最近的重組談判也就進行得異常艱難,甚至一度不歡而散。從常理上講,企業要渡過難關,降低薪水、裁減工人也無可厚非;但工人也有委屈,在現在的情況下,降薪意味著生活困難,失業就更會生活無著,他們怎么辦?
沒有辦法之下,汽車業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方面積極從華盛頓求得援助,另一方面大刀闊斧降低開支、壓縮產能、推進重組,于是,更多工廠關閉,更多員工下崗,更多汽車品牌,比如悍馬、薩博等,也在出售之列。在買主名單中,更頻繁出現中國汽車商的名字。
現在是否真是中國汽車企業北美并購的好時機呢?看從哪個角度說。如果按照股票市值,曾長期占據世界汽車業頭把交椅的通用汽車,還真不貴,也就值十來億美元。外來的和尚或許真的好念經,但可別忘了,這些都是破廟,買下來容易,養活一大堆僧人和維持破廟運行,卻沒個數百億美元是不行的。而且,中國企業入主外國公司,裁員重組更步履艱難,韓國雙龍就是一個教訓。更何況,廟雖破,美國人想不想賣,尤其是賣給中國企業,也是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