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打通內外貿的隔墻
http://www.xibaipo.cc 2009-04-27 16:10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近幾天,第105屆廣交會上,由商務部組織的200多家國內零售商、采購商忙著與參展的700多家出口企業對接洽談——這是內貿企業得償夙愿,第一次名正言順地進入廣交會采購外貿商品。
廣交會終于對內開放了!
近幾天,第105屆廣交會上,由商務部組織的200多家國內零售商、采購商忙著與參展的700多家出口企業對接洽談——這是內貿企業得償夙愿,第一次名正言順地進入廣交會采購外貿商品。
盡管3月份出口降幅有所收窄,但我國外貿形勢依然嚴峻。與此同時,國內消費平穩增升,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達15%,“出口轉內銷”有較大的開拓空間。利用廣交會這個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促進內外貿有效對接,既可幫助遭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出口企業渡難關、穩就業,又能借力打通內銷路徑,保住這些企業現有的訂單和客戶資源。
從另一面來講,搭建出口商品內銷平臺,讓外貿企業融入內貿流通網絡,可以豐富內銷商品品種,進一步繁榮國內市場,推動消費升級,讓中國消費者同樣享受到物美價宜、技術含量高的“中國造”新產品。
當然,出口轉內銷,不是把內、外貿企業捏在一起那么簡單,不是靠一屆或幾屆廣交會所能解決。我國外貿和內貿長期“兩張皮”,有著不同的游戲規則、支持政策和交易制度。二者的經營模式、結算方式以及面對的市場需求、消費群體都大相徑庭。比如,出口企業是訂單制,往往只關注生產和產品質量;轉內銷則要深度介入銷售過程,并打造自己的品牌。出口企業接單通常有20%的訂金,且可采用出口押匯等方式開展貿易融資,而內銷企業不僅要墊付貨款,還得向零售商繳納進場費等。內外貿對接不可能一蹴而就,絕大多數出口企業不熟悉國內市場,即使有意內銷也無從著手。因此,除了展會搭臺,更要有針對性地為出口企業內銷給予融資支持,提供相關便利,降低“外轉內”的成本和風險。
廣交會向內貿企業敞開大門,表面上是非常時期的應對之策,其實從長遠看,是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的契機。在國民經濟中,內、外貿之間始終橫亙著高墻,國際金融危機使“內外割裂”的弊端更加突出。擴大內需,就要推倒阻礙內外貿融合的那堵墻,將內銷企業的市場渠道、網絡、品牌與外銷企業的經營模式、經驗、技術等優勢相結合,在努力穩定出口的同時,不斷開發出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的各類商品,最大限度地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近幾天,第105屆廣交會上,由商務部組織的200多家國內零售商、采購商忙著與參展的700多家出口企業對接洽談——這是內貿企業得償夙愿,第一次名正言順地進入廣交會采購外貿商品。
盡管3月份出口降幅有所收窄,但我國外貿形勢依然嚴峻。與此同時,國內消費平穩增升,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達15%,“出口轉內銷”有較大的開拓空間。利用廣交會這個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促進內外貿有效對接,既可幫助遭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出口企業渡難關、穩就業,又能借力打通內銷路徑,保住這些企業現有的訂單和客戶資源。
從另一面來講,搭建出口商品內銷平臺,讓外貿企業融入內貿流通網絡,可以豐富內銷商品品種,進一步繁榮國內市場,推動消費升級,讓中國消費者同樣享受到物美價宜、技術含量高的“中國造”新產品。
當然,出口轉內銷,不是把內、外貿企業捏在一起那么簡單,不是靠一屆或幾屆廣交會所能解決。我國外貿和內貿長期“兩張皮”,有著不同的游戲規則、支持政策和交易制度。二者的經營模式、結算方式以及面對的市場需求、消費群體都大相徑庭。比如,出口企業是訂單制,往往只關注生產和產品質量;轉內銷則要深度介入銷售過程,并打造自己的品牌。出口企業接單通常有20%的訂金,且可采用出口押匯等方式開展貿易融資,而內銷企業不僅要墊付貨款,還得向零售商繳納進場費等。內外貿對接不可能一蹴而就,絕大多數出口企業不熟悉國內市場,即使有意內銷也無從著手。因此,除了展會搭臺,更要有針對性地為出口企業內銷給予融資支持,提供相關便利,降低“外轉內”的成本和風險。
廣交會向內貿企業敞開大門,表面上是非常時期的應對之策,其實從長遠看,是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的契機。在國民經濟中,內、外貿之間始終橫亙著高墻,國際金融危機使“內外割裂”的弊端更加突出。擴大內需,就要推倒阻礙內外貿融合的那堵墻,將內銷企業的市場渠道、網絡、品牌與外銷企業的經營模式、經驗、技術等優勢相結合,在努力穩定出口的同時,不斷開發出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的各類商品,最大限度地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