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稀土行業發展分析
本文導讀:2009年中國稀土行業發展分析
共研咨詢最新產品《2009年中國稀土行業市場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我國稀土礦藏資源豐富,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有“21世紀的新材料寶庫”之稱。稀土除在鋼鐵行業廣泛應用外,與高新技術產業關聯度密切,產品市場全球化特點突出,其后續產業鏈的發展空間也十分廣闊,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
回顧我國稀土產業的發展,高產能的背后存在著許多問題。
首先,稀土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嚴重。我國北方的稀土資源主要來自于包頭,在鐵礦開采中,由于種種原因,回收量不足,利用率低下,南方離子型稀土礦省區,由于管理不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濫采亂挖,采富棄貧現象,棄礦壓礦較多,大量稀土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以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稀土學會考察團在調查南方稀土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時發現,由于南方稀土礦含量特別低,因此提取稀土時用的土地量非常大,像是搞“翻山運動”,造成大面積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影響生態環境。
其次工廠規模偏小,裝備落后,市場競爭力較差。我國各種稀土工廠生產規模大多偏小,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稀土冶煉和分離的軟件技術和工藝設計比較先進,但與之配套的各種生產設備和儀表卻跟不上,造成自動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國稀土工廠往往在市場急劇變化時,適應性差,競爭性弱,很容易陷入困境。
再次科研投入不足,產品高端化受制約。資金缺少和使用分散,使得我國科技工作者難以致力于稀土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沒有研究開發,就沒有知識產權,就不能突破國外的專利壁壘,難以進入國際市場。因為技術水平不高,產品質量不穩定,直接影響到產品出口價格。另一方面雖然我國稀土產品的應用量以年均超過10%的增長速度遞增,但是缺少高新技術和大量的資金投入,還是阻礙了稀土在國內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發展。
再次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失控,缺乏國家相應有效的宏觀引導和稀土產業政策,尤其在出口方面,由于稀土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造成稀土產業全面虧損,給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帶來很大隱患。產品出口量增加了,出口產品質量提高了,但出口金額卻在下降,所以即便是我國稀土產品占到世界市場份額高達80%以上,國際市場稀土價格也完全不受我國主導。
為了加強我國稀土行業產品競爭力,國內稀土行業加大了企業重組。共研咨詢行業研究分析師稱:““稀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按國家科技部的總體要求,由包鋼稀土高科技股份公司作為主要發起單位,聯合17家骨干稀土企業和13家國內在稀土應用和功能材料研發方面具有強大實力的科研院所、大學共同組建的產學研聯合體。聯盟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1000的原則,其主要職責是:充分發揮聯盟成員單位的產業、科研和人才優勢,以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為基礎,以重大產業創新為目標,以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為載體,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大幅度提升稀土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2008年7月25日,中國五礦集團所屬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與江西省贛州市、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簽署共同推進贛州稀土產業發展框架協議,將設立五礦贛州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我國是世界稀土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贛州地區的離子型稀土資源具有易開采配分齊、經濟效益好等特點,離子型稀土資源儲量與質量均居世界之首,成為全國最大的稀土金屬生產基地。
根據協議,五礦有色將聯合贛縣紅金稀土有限公司和定南大華新材料資源有限公司,在贛州市設立新公司發展稀土資源的深加工,并擇機上市。贛州市將為其提供穩定的稀土原礦供應并在其上市前配置部分采礦權。五礦贛州稀土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在稀土功能性材料及應用產品項目上總投資20億元,達到年銷售額1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集采選、分離、加工及應用一體化的稀土企業集團。
五礦選擇合作的這兩家企業均為民營企業,主要從事稀土的分離加工,其技術、產品質量、成本控制名列行業前茅,這兩家企業將以自有資產入股,五礦有色將以現金出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五礦有色相對控股,目前各方所持股份及注冊資本尚未確定,對這兩家企業的資產評估將在8月完成。這也意味著五礦將大舉投資進入稀土的加工、深加工領域,進而向上游稀土礦的開發。
合理地開發利用稀土資源,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有關方面和稀土產業界已高度重視行業存在的不穩定性和問題,努力采取措施提高稀土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以促進我國稀土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2007年起,稀土礦產品和冶煉分離產品生產實行指令性計劃,對稀土生產實行總量控制。2007年6月1日國家繼續調減稀土出口配額總量,對稀土金屬加征10%的出口暫定關稅。商務部于2007年11月2日將稀土礦冶煉工藝、單一稀土分離制備技術、稀土精礦前處理技術等列入禁止進口技術目錄。國家各種政策措施不斷出臺,顯示出政府對稀土行業整頓的決心,同時這些政策也是稀土行業保持景氣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