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正在步入黃金時代
本文導讀:甘氨酸正在步入黃金時代
今年以來,國內市場草甘膦價格迅速飆升,截至12月份價格已經上漲到58000元/噸左右,比2006年的均價上漲了100%。隨著轉基因耐除草劑作物、生物能源的高速發展,及世界上最大的草甘膦生產企業美國孟山都公司放棄對草甘膦的擴產投入,大大拓寬了草甘膦市場,同時也引爆了中間體甘氨酸市場。
甘氨酸是一種重要的氨基酸,廣泛應用在農藥、化工、醫療、制藥、飼料等領域。在我國,甘氨酸始產于20世紀80年代左右,大部分依托氯堿廠建設,以氯氣延伸產品氯乙酸為主要原料,產量有限。隨著草甘膦除草劑問世以來,甘氨酸在農藥行業應用快速增長。目前國內80%的甘氨酸用于生產草甘膦,不僅使中國一躍成為草甘膦最大出口國家奠定了基礎,而且也使中國成為世界出口量最大的甘氨酸生產大國。
以甘氨酸為原料合成的草甘膦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高效、低殘毒、廣譜的除草劑。甘氨酸作為最大的農藥中間體,主要有兩種生產工藝:氯乙酸制甘氨酸路線和二乙醇胺路線(IDA法)。在我國氯乙酸氨解工藝生產甘氨酸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技術,用此法生產的草甘膦約占總產量的70%左右。從國外甘氨酸現有生產裝置使用的工藝路線及關于甘氨酸制備技術所申請專利的數量和內容來分析,主要采用以氫氰酸、羥基乙腈為原料的Strecker工藝和Hydantion工藝。從供給來看,目前全球甘氨酸產能約23萬噸左右,集中在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主要有美國的查特公用公司、法國的斯帕西亞公司、荷蘭的阿克蘇化學公司、日本的有機合成藥品公司及昭和電工公司等。我國的甘氨酸生產企業目前大約有20余家,由于受成本和環保因素的制約,甘氨酸的供給量剛剛超過10萬噸/年,并且大多是工業級產品,食品級及醫藥級甘氨酸主要依靠進口。
由于甘氨酸在農藥、飼料、食品、醫藥、日用化工等方面廣泛的用途以及下游產業鏈的不斷拓展與延伸,全球市場需求旺盛,國內市場需求更是增長較快。僅從農藥需求來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草甘膦總產量約32萬噸左右,也就意味著近23萬噸草甘膦采用甘氨酸生產路線。12月13日,記者電話采訪一位浙江草甘膦生產企業的部門負責人,他表示每生產1噸草甘膦需用中間體甘氨酸700千克左右。據此推算,2007年我國需甘氨酸(僅農藥方面)16萬噸以上。而國內甘氨酸的供給量每年在10萬噸左右,缺口很大。雖然,氯乙酸制甘氨酸路線經過國內企業的多年摸索,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條件,采用先進的大型設備和DCS自控,產品收率、原材料消耗等方面不斷提升,生產成本得以降低,副產物氯甲烷等的綜合利用也有明顯進步,產量有所釋放,但相對于草甘膦貨缺價升的狀態,仍舊無法滿足需求。
隨著草甘膦價格的持續高漲,甘氨酸的價格也水漲船高。上市公司重慶三峽油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渝三峽”)于是決定加快對甘氨酸項目的投資步伐。該公司董事會近日通過了為控股子公司重慶三峽英力化工有限公司提供3000萬元一年期流動資金貸款擔保的議案。渝三峽擁有80%股權的三峽英力化工有限公司,目前主要投資建設天然氣-3萬噸氫氰酸-12.6萬噸羥基乙氰-5萬噸甘氨酸項目。今年4月份,公司位于重慶長壽工業園區的5萬噸/年甘氨酸項目終于開工建設,10月設備安裝結束并開車試生產,估計2008年新建裝置能夠達到70%的負荷,2009年達產。該公司甘氨酸項目的生產技術,是國內乃至世界范圍內第一個用天然氣生產甘氨酸的技術,與傳統的、落后的、國內普遍使用但國外淘汰的氯乙酸法生產工藝相比,具有流程短、成本低和三廢少以及產品收率高、純度高等諸多優勢,其中最大的優勢是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更重要的是產品中無氯的殘留,不僅可以提高下游農藥草甘膦的質量,更可以滿足醫藥和食品、飼料等行業的需求。
2008年是草甘膦產量釋放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我國草甘膦在建產能在10萬噸以上,總量將超過40萬噸,預計對甘氨酸的消費量將超過20萬噸。到2010年,甘氨酸消費量大約為49萬噸。甘氨酸產業的發展正在步入一個黃金時代。目前,國內市場工業級甘氨酸的價格在1.9萬元/噸左右。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此價格還有很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