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有機硅市場規模預測
本文導讀:2010年中國有機硅市場規模預測,2008年,我國有機硅單體產能達80多萬噸,PTFE產能達5萬多噸,成為全球氟硅材料的生產和消費大國。
核心提示:2008年,我國有機硅單體產能達80多萬噸,PTFE產能達5萬多噸,成為全球氟硅材料的生產和消費大國。
1955年,中國生產出最早的有機硅產品;2008年,我國有機硅單體產能達80多萬噸,PTFE產能達5萬多噸,成為全球氟硅材料的生產和消費大國。預計2010年以后,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有機硅產品消費市場。
“中國氟硅產業是化工行業中為數不多的真正依靠自主創新發展起來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工業。”這是有機氟硅行業里大家引以為豪的一句話。這個具有軍工和尖端技術背景的產業,為滿足國防建設需要,經過50多年自力更生的發展,如今已成為世界氟硅產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推動中國躋身于全球氟硅材料生產和消費大國。
早在抗美援朝時期,為了不使收發報機等在山洞中因受潮而失效,急需對其進行防潮處理。1951年,國家將此任務下達給當時的重工業部北京化學工業試驗所(后來并入沈陽化工綜合試驗所)。經過大量的探索試驗,1955年,該所終于回收少量乙基氯硅烷提供給南京的電子工業部門作防潮處理用。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有機硅產品。為了滿足國防技術的需要,1959年9月,中國科學院化學所首先在實驗室合成了千克級氟橡膠,定名為我國的“1#氟橡膠”,此后又相繼研制出2#氟橡膠、3#氟橡膠、TP等以聚烯烴為主的氟橡膠和羧基亞硝基氟橡膠、氟醚橡膠。
這樣的軍工產品背景,注定有機氟硅產業的發展必須靠自己,有機氟硅產業也由此走上了自主創新發展的道路。1957年,甲基氯硅烷在沈陽化工研究院208車間問世。1958年,當時的國家科委和化工部組織在沈陽召開了有機硅與環氧樹脂現場推廣會,時任化工部二局局長的陶濤同志親自參加。1964年,原化工部在上海合成橡膠研究所建成了30噸/年聚四氟乙烯裝置,生產出了合格的國產聚四氟乙烯。
由于國外長期的技術封鎖和壟斷,我國有機氟硅材料產業發展歷經艱辛。據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岳潤棟介紹,從1958年到1998年,整整花了40年時間,中國藍星星火有機硅廠才形成了1萬噸/年甲基氯硅烷單體生產能力,終于打破國外技術封鎖,這是中國有機硅材料發展的里程碑。在有機氟材料方面,標志性的技術進步是1993年,上海市有機氟材料研究所主持開發了千噸級聚四氟乙烯工程技術。
進入21世紀,中國有機氟硅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當初由軍工企業發展起來的氟硅材料,已經廣泛應用于民用和高科技領域,成為國民經濟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關鍵材料。2001年,中國藍星星火有機硅廠建成國內規模最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萬噸/年有機硅單體生產線。2007年,星火有機硅廠又建成我國第一套年產能10萬噸的甲基氯硅烷單體裝置。新安化工、江蘇梅蘭等企業的有機硅單體裝置也相繼投產。如今,我國甲基氯硅烷年生產能力已達80多萬噸。
近幾年,我國有機硅產品需求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國內企業加大產品應用開發和推廣力度,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品種牌號不斷增加。我國已經擁有熱硫化硅橡膠、室溫硫化硅橡膠、硅油及其二次加工產品、硅樹脂、硅烷偶聯劑等各類生產企業1000余家,年消耗硅氧烷約40萬噸,產品市場規模約150多億元。2008年,我國有機硅單體甲基氯硅烷的產量約40萬噸,硅橡膠產量40萬噸左右,硅油產量6萬多噸,硅樹脂產量大約1萬多噸。即使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有機硅產品需求今后也將以15%~20%的速度增長,部分產品如硅樹脂、硅油等的增長比例將更高。預計2010年以后,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有機硅產品消費市場。
在氟材料方面,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了從基礎原料到應用制品比較完整的氟化工體系和門類。氟橡膠單套裝置規模達到千噸級以上,生產技術水平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品種逐年增加。含氟聚合物形成了單套1.5萬噸/年的AHF、2.5萬噸/年的HCFC-22、1萬噸/年的TFE和1萬噸/年的HFC-134a生產規模,接近國際水平。2008年,我國氫氟酸產能100多萬噸,產量約70萬噸;HCFC-22產能約60萬噸,產量約40萬噸;ODS替代品產能約40萬噸,產量超過30萬噸;PTFE產能約5萬噸,產量4萬多噸;含氟中間體產能8萬多噸,產量約6萬噸。出口數量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