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船舶配套產業分析
本文導讀:2009年中國船舶配套產業分析,上海、湖北、重慶、江蘇、遼寧等地船舶配套生產基地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核心提示:上海、湖北、重慶、江蘇、遼寧等地船舶配套生產基地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部分船型本土化裝船率明顯提高,船舶配套業初步形成了由 船舶兩大集團配套企業、地方配套企業和三資配套企業組成的開放的產業組織結構和多元 的投資結構,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品生產體系不斷完善。
船舶配套業是船舶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船舶配套業發展水平是影響船舶工業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在造船業快速發展的拉動下,我國船舶配套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重點產品研制取得一定突破,實現了大功率低速柴油機及其曲軸、大型錨絞機及螺旋槳等關鍵設備的自主生產。上海、湖北、重慶、江蘇、遼寧等地船舶配套生產基地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部分船型本土化裝船率明顯提高,船舶配套業初步形成了由 船舶兩大集團配套企業、地方配套企業和三資配套企業組成的開放的產業組織結構和多元 的投資結構,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品生產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我國船舶配套設備生產能力還不能滿足造船需求,船用配套產品的本土化裝船 率與日韓90%以上的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008年中國三大主流船型平均僅為46.9%,計入高技術船舶,本土化裝船率平均只有40%左右。優勢產品產能不足,二級配套能力弱, 高端產品基本空白,自主品牌缺乏,大型鑄鍛件、船舶分段難以滿足造船總裝化和大型化 要求等問題比較突出。 我國造船業的“做大”“做強”迫切需要船舶配套業加快發展予以 支撐。競爭形勢日益嚴峻,國外配套企業發展步伐加快,壓縮我國船用配套業發展空間。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搶抓機遇,集中解決船舶配套瓶頸,努力提高本土化率,已經成為 “十一五”船舶工業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我國船舶工業綜合競爭力的戰略任務之一。
《船舶配套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指出:到2010年,我國本土生產的船用設備平均裝船率達到60%以上,實現船用設備年銷售收入500億元,將上海、江蘇地區建設成 我國船用大型中低速柴油機、船用輔機、大型鑄鍛件和大型曲軸生產基地;將大連地區建 設成低速柴油機、大型螺旋槳、船用閥門生產基地;將武漢地區建設成船用輔機、大型鑄 鍛件、大型曲軸生產基地;將重慶、宜昌地區建設成柴油機關鍵零部件、傳動部件生產基 地;將青島海西灣地區建設成大型中低速柴油機、曲軸生產基地。國內宏觀經濟逐漸企穩 回升持續向好,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船舶配套業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特別 是我國造船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將為船舶配套業提供難得的市場空間,船舶配套業將進入一個快速的增長時期。
中商情報網發布《2009-2013年中國船舶配套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海關總署、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 會、中商情報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船舶工業專業研究單位等 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結合公司對船舶配套相關企業和科研單位等的調查,對國內外船 舶配套業的發展狀況、市場需求變化與行業投資前景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是造修船、船 舶配套生產企業、科研單位等準確了解目前船舶配套產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 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