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藥中間體發展現狀
本文導讀:我國醫藥中間體發展現狀,藥品生產需要大量的特殊化學品,這些化學品原來大多由醫藥行業自行生產,但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入與生產技術的進步,醫藥行業將一些醫藥中間體轉交化工企業生產
藥品生產需要大量的特殊化學品,這些化學品原來大多由醫藥行業自行生產,但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入與生產技術的進步,醫藥行業將一些醫藥中間體轉交化工企業生產。醫藥中間體屬精細化工產品,生產醫藥中間體目前已成為國際化工界的一大產業。目前,中國醫藥行業每年約需化工配套原料和中間體2000多種,需求量達250萬噸以上。
由于出口醫藥中間體不像出口藥品那樣會受到進口國的種種限制,以及世界醫藥中間體生產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目前中國醫藥生產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間體基本能夠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進口。而且由于中國資源豐富,原料價格較低,有許多醫藥中間體還實現了大量出口。
縱觀整個行業,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有六大特點:一是企業大多為私營企業,經營靈活,投資規模不大,基本在數百萬到一兩千萬元之間;二是企業地域分布比較集中,主要以浙江臺州和江蘇金壇為中心;三是隨著國家對環保日益重視,企業建設環保處理設施的壓力正在加大;四是產品更新速度快,一般入市3-5年后利潤率便大幅度下降,迫使企業必須不斷開發新產品或改進工藝,才能獲得較高的利潤;五是由于醫藥中間體生產利潤高于一般化工產品,生產過程又基本相同,有越來越多的小型化工企業加入到生產醫藥中間體的行列,導致業內無序競爭日益激烈;六是與原料藥相比,生產中間體利潤率偏低,而原料藥與醫藥中間體生產過程又相似,因此部分企業不僅生產中間體,還利用自身優勢開始生產原料藥。專家指出,醫藥中間體生產向原料藥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但由于原料藥用途單一,受制藥企業影響很大,國內常發生企業開發出產品后卻沒有用戶的現象。因此,生產企業應當與制藥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供貨關系,才能保證產品銷售暢通。
1.典型醫藥中間體市場
1.1.苯乙酸需求繼續增大
我國β-內酰胺類抗生素經過近5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產體系。目前幾乎所有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除專利期內的品種外)我國都能生產,而且成本很低,青霉素產量居世界前位,大量出口供應國際市場;頭孢類抗生素基本能夠自給自足,還能爭取一部分出口。
目前,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配套的中間體我國全部能夠自己生產,除了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7-ACA和7-ADCA需要部分進口外,所有的側鏈中間體均可生產,而且大量出口。
以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主要配套中間體苯乙酸為例,我國現有苯乙酸生產廠家近30家,總年產能力約2萬噸。但多數企業規模偏小,最大的年產2000噸,其他大多年產數百噸。2003年國內苯乙酸總需求量約1.4萬噸,消費結構中青霉素G占85%,其他醫藥占4%,香料占7%,農藥及其他領域占4%。隨著國內香料、醫藥、農藥等行業的發展,苯乙酸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2005年我國醫藥工業消耗苯乙酸1.4萬噸,農藥行業約消費500噸,香料行業約消費2000噸。再加上其他領域的消費量,2005年國內苯乙酸總消費量達1.8萬噸。
1.2.含氟吡啶類中間體成熱點
目前,我國已開發并已投入批量生產的喹諾酮類抗菌藥主要有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諾沙星、洛美沙星、氟羅沙星等。其中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生產量最大,約占國內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總產量的98%。
喹諾酮類一般由含氟苯環合成含氟喹啉類化合物后與哌嗪(或甲基哌嗪)縮合而得。我國是世界含氟藥物和中間體產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有80%以上的含氟中間體供應出口。從整體上看,我國氟苯類中間體發展較早,目前生產能力普遍過剩;三氟甲苯類中間體發展較晚,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而對于雜環芳香族化合物特別是含氟吡啶類,我國目前只有個別研究單位和生產廠家擁有含氟吡啶類中間體的合成技術,因此,含氟吡啶類中間體將成為今后幾年國內含氟中間體研發的主要方向之一。
1.3.對氨基酚缺口較大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解熱鎮痛藥生產國,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安乃近等品種的產量均超萬噸,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等品種的產量超過1000噸。目前我國解熱鎮痛藥的產量增長很快,預計今后還將以8%左右的速度增長。為解熱鎮痛藥配套生產的中間體產量大,生產企業多。隨著解熱鎮痛藥的增長,其中間體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國內撲熱息痛消費量快速增加,出口也呈迅猛增長勢頭。對氨基酚是合成撲熱息痛的重要中間體,近年來也增長迅速。目前,我國對氨基酚年產量約為3.2萬噸,2005年國內撲熱息痛產量達到5萬噸以上,醫藥工業消耗對氨基酚4.5萬噸,再加上在其他領域的應用,2005年對氨基酚總需求量約為5萬噸,市場缺口較大,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2.我國醫藥中間體面臨的形勢
近年來,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大制藥公司從節省生產成本與環保要求的層面考慮,將其醫藥中間體的生產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或者多從發展中國家進口質量可靠的醫藥中間體。這都給我國的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帶來了極好的商機。由于多年累積的技術優勢和未來醫藥市場的巨大需求,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蘊蓄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家對環保日益重視,環保成本對中間體生產行業來說將是一道不容忽視的難題。
2.1.選擇優勢品種
我國的醫藥中間體產品鏈上,中、上游基礎原料藥的中間體產品由于應用領域較廣泛,占據了整個鏈條的優勢地位,因此得到了較快速的發展,也在市場上備受矚目。
然而,我國醫藥中間體產品出口也遭到了來自其他國家的壓力,特別是印度。印度在醫藥產業上飛速崛起,如今與我國形成了競爭與共生的關系。事實證明,在我國醫藥中間體主要的出口地區歐盟、北美、中東、東南亞等,來自印度的沖擊不容小視。
由此,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必須調整出口策略。選擇有競爭力的中間體品種或將是一個有效的突破口。具體品種來看,磺胺類、四環素類、安乃近等商品是我國較早走出去的品種。隨著時間推移,我國的醫藥中間體發展迅速,從目前部分品種占全球的主要產銷份額可見我們的優勢。如VC、青霉素、對乙酰胺基酚、撲熱息痛、檸檬酸等占了全球60%以上的份額,阿莫西林、頭孢曲松、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均為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產品種類。在產品分類上,抗感染藥、維生素、解熱鎮痛藥、氨基酸等是我國出口型原料藥系列,占全部原料藥出口總量的90%以上,相應的中間體國內需求量也較大。
相關的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應該注意的是:隨著形勢的推移,醫藥中間體的研究和生產也要有所調整。疾病譜的變化將造就醫藥市場新的領域,相應的醫藥中間體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帶來了新的機遇。據預測,2010年發病率最高的疾病有精神疾病、絕經期疾病、勃起功能障礙、肥胖癥、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鼻竇炎、偏頭痛、糖尿病、老年性疾病、致命性感染等,這必將迎來相關藥物中間體需求的增加。
2.2.出口結構要升級
盡管我國醫藥中間體產業面臨走強的趨勢,但也要看到,在藥品產業的金字塔形價值排布來看,醫藥中間體利潤處于塔底,甚至低于大宗原料藥。而事實上,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自身也存在如產品附加值低、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渠道建立不暢、信息支持不足、信息資源利用不充分等等方面的“短板”,再加上水電煤運和化工原材料的漲價、環保成本的提高以及部分醫藥商品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外因,其國際市場優勢競爭力漸漸受到威脅。
國內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對國際市場的把握缺乏經驗,對貿易國(區域)醫藥市場、政策、貿易規則亦缺乏系統研究,以致中間體出口的綜合質量并不高。因此,專家提出,必須改變國內中間體的出口結構,產業自身建設及生產軟件建設亟待加強,努力打造一批具有cGMP、FDA、E/DMF、COS等認證的企業和產品。
2.3.加速形成核心競爭力
即使對于利潤相對較好的企業,如何形成核心競爭力,樹立自有品牌,增強技術消化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應是考慮之中的問題。從長遠來看,國內醫藥中間體行業必須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加速形成核心競爭力。
目前,國內多數企業已經對“大路貨”失去了興趣,皆認為即使行情出現好轉,其盈利水平也不會太高,所以,各種所謂的特色原料藥才會大受追捧,企業不惜重金投入全力轉產。然而,值得反思的是,特色原料藥的需求比較有限,一旦市場供應量激增,價格波動極大,中間體生產企業所承擔的經營風險將是巨大的。因此,企業要做的,不是追逐短期利益的盲目跟風,而是尋找到維持企業利潤“長青”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盡管國內中間體生產和出口的主力軍是大型國有企業,民營、三資企業近年來也得到快速成長,但整體來看,中間體生產企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實力有限,行業競爭激烈但處于無序狀態。
目前一些國外的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已經在積極實施進軍中國的發展計劃,盡管產品定位不同,但這對國內大大小小的醫藥中間體企業來說壓力又更添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