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中間體市場分析
本文導讀:醫藥中間體市場分析,目前,我國每年約需與化工配套的原料和中間體2000多種,需求量達250萬噸以上
目前,我國每年約需與化工配套的原料和中間體2000多種,需求量達250萬噸以上。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醫藥生產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間體基本能夠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進口。而且由于我國資源比較豐富,原材料價格較低,有許多中間體實現了大量出口。那么,我國醫藥中間體領域面臨哪些發展機遇呢?
苯乙酸需求繼續增大
我國β-內酰胺類抗生素經過近5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產體系。目前幾乎所有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除專利期內的品種外)我國都能生產,而且成本很低,青霉素產量居世界前位,大量出口供應國際市場;頭孢類抗生素基本能夠自給自足,還能爭取一部分出口。
目前,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配套的中間體我國全部能夠自己生產,除了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7-ACA和7-ADCA需要部分進口外,所有的側鏈中間體均可生產,而且大量出口。
以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主要配套中間體苯乙酸為例,我國現有苯乙酸生產廠家近30家,總年產能力約2萬噸。但多數企業規模偏小,最大的年產2000噸,其他大多年產數百噸。2003年國內苯乙酸總需求量約1.4萬噸,消費結構為:青霉素G占85%,其他醫藥占4%,香料占7%,農藥及其他領域占4%。
隨著國內香料、醫藥、農藥等行業的發展,苯乙酸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到2005年,我國醫藥工業將消耗苯乙酸約1.4萬噸,農藥行業將消費500噸,香料行業約消費2000噸。再加上其他領域的消費量,預計2005年國內苯乙酸總需求量將達1.8萬噸。
含氟吡啶類中間體成熱點
目前,我國已開發并已投入批量生產的喹諾酮類抗菌藥主要有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諾沙星、洛美沙星、氟羅沙星等。其中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生產量最大,約占國內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總產量的98%。
喹諾酮類一般由含氟苯環合成含氟喹啉類化合物后與哌嗪(或甲基哌嗪)縮合而得。由于我國螢石儲量豐富,因而是世界含氟藥物和中間體產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有80%以上的含氟中間體供應出口。從整體上看,我國氟苯類中間體發展較早,目前生產能力普遍過剩;三氟甲苯類中間體發展較晚,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而對于雜環芳香族化合物特別是含氟吡啶類,我國目前只有個別研究單位和生產廠家擁有含氟吡啶類中間體的合成技術,因此,含氟吡啶類中間體將成為今后幾年國內含氟中間體研發的主要方向之一。
對氨基酚缺口較大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解熱鎮痛藥生產國,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安乃近等品種的產量均超萬噸,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等品種的產量超過1000噸。目前我國解熱鎮痛藥的產量增長很快,預計今后還將以8%左右的速度增長。為解熱鎮痛藥配套生產的中間體產量大,生產企業多。隨著解熱鎮痛藥的增長,其中間體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2003年國內撲熱息痛消費量快速增加,出口也呈迅猛增長勢頭,出口量為28163噸,全年出口量同比增幅達1倍左右。到2004年上半年其出口增速雖然放慢,但依然有所增長,2004年1~5月撲熱息痛的出口量為12501噸,略高于去年同期。對氨基酚是合成撲熱息痛的重要中間體,近年來也增長迅速。目前,我國對氨基酚年產量約為3.2萬噸,預計到2005年,國內撲熱息痛產量將達到5萬噸以上,醫藥工業將消耗對氨基酚4.5萬噸,再加上在其他領域的應用,2005年對氨基酚總需求量約為5萬噸,市場缺口較大,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縱觀整個行業,目前我國醫藥中間體生產有六大特點:一是生產企業多為私營企業,經營靈活,投資規模不大,基本上在數百萬到一兩千萬元之間;二是生產企業地域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以浙江臺州和江蘇金壇為中心的地區;三是隨著國家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重視,生產企業建設環保處理設施的壓力增大;四是產品更新速度快。一個產品一般面市3~5年后,其利潤率便大幅度下降,這迫使企業必須不斷開發新產品或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才能保持較高的生產利潤;五是由于醫藥中間體的生產利潤高于化工產品,兩者的生產過程又基本相同,于是便有越來越多的小型化工企業加入了生產醫藥中間體行列,導致行業內無序競爭日益激烈;六是與原料藥相比,生產中間體利潤率偏低,而原料藥與醫藥中間體的生產過程又相似,因此,部分企業已不僅僅生產中間體,還利用自身優勢,開始生產原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