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手機支付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本文導讀:2010年中國手機支付市場發展趨勢預測,2010年手機支付市場規模將達28.45億元。
核心提示:2010年手機支付市場規模將達28.45億元。
據統計,2009年僅上半年中國手機支付用戶突破1920萬戶,實現交易6268.5萬筆,支付金額達170.4億元。
隨著3G在中國投入運營及其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支付手段的移動化將是大勢所趨。而移動電子商務試點示范工程(手機支付)已被國家列為《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部署的六大重點引導工程之一。目前,7億手機用戶中使用手機支付業務的尚不足3%,手機支付業務只能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據艾瑞咨詢預測,2010年手機支付市場規模將達28.45億元。面對這個新興產業的廣闊市場前景,筆者認為中國手機支付市場會有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趨勢一:愛換卡,不愛換機
手機支付按支付額度可以分為小額支付(微支付)和大額支付(宏支付)兩大類,小額支付一般以非接觸、不記名、交易快捷為主要特點。目前,國內很多城市已經推行將公交IC卡功能集成在手機上的業務。實現這種集成有“換手機”和“換卡”兩大類解決方案,相對“換手機”的方案而言,“換卡”類方案不需要更換手機,僅換一個UMI卡就可以刷手機實現小額支付。這種方案在技術實現上相對簡單,用戶也比較容易接受,它在降低用戶開銷、照顧用戶的使用習慣的同時,也降低了運營商的業務推廣難度。“換手機”類方案不僅用戶或運營商需要承擔較高的手機終端成本,而且運營商需要向手機制造商定制支持這一功能的手機。另外,定制手機種類少、選擇余地小也將成為影響業務推廣的一個因素。
趨勢二:推小額,靠運營商
單純以電信運營商為主導的手機支付業務可以不需要與銀行合作,直接以手機的話費作為支付手段。從國家金融政策上看,這種支付只能限于小額支付(如手機話費支付“知網”費用月限額為50元)。從資金安全性上看,由于手機隨身攜帶,一旦失竊或丟失,用戶資金就會面臨較大風險。用戶對此心存顧慮,為避免這樣的風險,一般不會存入高額話費。基于上述兩點原因,單純以運營商為主導的手機支付通常只適合手機小額支付;而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導的手機大額支付具有賬號、密碼的保護,安全性相對較高,更合適開展手機大額支付業務。
趨勢三:促大額,找第三方
交行、工行等銀行已經陸續推出了各自的手機銀行業務,雖然這些手機銀行具有手機支付功能,菜單設計人性化,功能也十分全面而強大,在市場發展初期或將短時間占上風,但與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手機支付業務相比,后者更具有長久的競爭優勢。第一,從與銀行合作來看,第三方支付公司更容易與多家銀行開展合作,而銀行則不具有這樣的優勢,對實力較弱的銀行而言,可以憑借第三方支付公司增強銀行卡使用。第二,從對客戶的吸引程度上看,隨著第三方支付公司簽約銀行的增加,它對用戶的吸引力就會隨之增大,用戶只要持有任一家簽約銀行的銀行卡,便可使用手機支付功能,而不必為了使用這一功能再特地辦一張銀行卡。第三,從與運營商合作來看,運營商與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簽約,則間接擁有了與多家銀行的合作,既能提高老用戶的黏度,也能增強對新用戶的吸引力。第四,從用戶發展前景上看,實力雄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有著龐大的用戶群,這些用戶具有使用電子支付的習慣,比較容易向手機支付業務“遷移”。
趨勢四:產業鏈,廣泛合作
移動支付的實質是通過手機移動終端實現電子貨幣支付。手機支付市場的拓展,需要運營商、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銀聯、手機終端制造商、商家廣泛地開展合作。“翼卡通”業務是中國電信江蘇公司與公用事業IC卡有限公司開展合作的成果,中國聯通推出的“刷卡手機”得益于與上海公共交通卡公司、上海復旦微電子公司的合作,而支付寶的手機支付業務離不開與運營商及各家銀行開展合作。事實上,合作是手機支付市場得以全面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合作才能實現共贏。2009年9月中國電信與中國銀聯達成的合作協議,就為推出綁定銀行卡的手機支付業務奠定了基礎。(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