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筑智能化行業競爭狀況分析
本文導讀:我國建筑智能化行業競爭狀況分析,建筑智能化行業是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
內容提示:建筑智能化行業是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目前國內從事建筑智能化行業、具備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資質的有1,100 家左右,企業數量眾多、規模較小,行業集中度不高。
在國際上,“智能建筑”是20 世紀80 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電子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等在建筑領域中的應用而興起的。在我國,智能建筑產生于20 世紀90 年代,僅有十幾年的發展歷史。我國智能建筑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始階段(1990-1995 年):建筑智能化的對象主要是賓館和商務樓,智能化系統的各子系統相互獨立。沒有行業管理的統一標準,形成自由發展的局面。
規范階段(1996-2000 年):隨著智能建筑設計標準及驗收規范的陸續出臺,建筑智能化的對象已經擴展到辦公樓,包括寫字樓、圖書館、醫院、校園、博物館、會展中心、體育場館以及智能化住宅小區。
發展階段(2000 年至今):建筑智能化技術呈現數字化、網絡化、集成化的發展趨勢,一批新技術新產品進入智能建筑領域,如無線技術,數字視頻技術產品等,同時,建筑節能也逐漸成為建筑智能化領域新的關注點和競爭點。
目前,智能化系統已在我國建筑及住宅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持續、穩定的國民經濟增長促進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的迅速發展,建筑智能化工程技術也日趨成熟,我國不少智能建筑技術研發成果接近國際水平,作為新興行業的建筑智能化行業已經成為充分競爭的行業。
國際上本行業的技術領先者以霍尼韋爾、江森自控、西門子等大企業為主。20 世紀90 年代,這些公司作為樓宇自控設備的主要供應商,憑借品牌和技術優勢在國內高端寫字樓等領域的智能化工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建筑智能化系統從單一的樓宇機電設備控制發展到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公共安全系統和建筑設備管理系統的綜合集成,單一設備供應商的優勢逐步喪失;同時,由于工程項目的地域性、人工成本、服務的便捷高效、文化環境等特殊性,這些公司在國內市場份額正迅速減少。
進入20 世紀90 年代后期,一些有自動化、計算機、通信等技術背景的國內企業逐步進入國內建筑智能化市場參與競爭。目前國內從事建筑智能化行業、具備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資質的有1,100 家左右,企業數量眾多、規模較小,行業集中度不高。但依靠自主創新能力、本土化、成本低廉和服務高效便捷等優勢以及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支持,這些企業正在迅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