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我國商用車生產商試圖擠入乘用車市場,盡管國資委多次強調乘用車行業產能過剩,盡管工信部、發改委已分別開始調查國產乘用車行業的產能情況,但國內的不少商用車甚至農用車生產商已經擠在了乘用車行業的門口,試圖擠進這個市場,而新能源就是他們看好的契機。
內容提示:盡管國資委多次強調乘用車行業產能過剩,盡管工信部、發改委已分別開始調查國產乘用車行業的產能情況,但國內的不少商用車甚至農用車生產商已經擠在了乘用車行業的門口,試圖擠進這個市場,而新能源就是他們看好的契機。
形勢:擠在乘用車市場門口等時機
2009年福田汽車產銷量超過60萬輛,連續6年蟬聯中國商用車行業第一,今年1月份福田汽車銷量超過5萬輛,同比增長274%。就是這樣一個商用車行業中的老大,都擠在乘用車市場的門口希望能來次漂亮的“商轉乘”。
福田汽車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趙景光表示,福田汽車目前已經儲備了多款轎車的技術,只等獲得“準生證”。“誰不想做乘用車?”趙景光的這句話無疑表達了很多商用車企的心聲。福田汽車已經在市場上投放MPV蒙派克、小型車迷迪等車型,并制定了龐大的乘用車產品線計劃。該公司計劃生產從小型車、A級車、MPV和suv在內的全系列乘用車型。
在乘用車市場門口徘徊,并積極做好準備時機一旦成熟將大舉殺入的還不僅是福田。記者獲悉,客車界的“大佬”廈門金龍,有計劃自主開發排量為1.3~1.6升的A級轎車,并利用已建成的輕客生產線混線生產。另外,包括以生產農用車為主的山東時風都在積極爭取獲得轎車的生產資格。
策略:新能源車被選作“入乘”契機
對于這些要進入乘用車市場的商用車企來說,新能源汽車無疑被他們看做一次不錯的入門機會。記者獲悉,在福田公司的10年遠景中,核心內容為“5 3 1”,其中的“1”指的就是以新能源為契機,實現乘用車業務全面突破。而客車界的另一“大佬”宇通則被河南省拉入了其新能源汽車戰陣,他們瞄準的目標可不僅是新能源客車。
擁有黃海客車的遼寧曙光汽車集團已與南車株洲所達成合資合作意向,雙方共同投資2000萬元在株洲組建汽車銷售公司,雙方合作的一個立足點就是共同打造節能和新能源客車、乘用車生產基地。南車株洲所旗下的南車時代電動是2007年獲得國家第一個新能源汽車制造資質的企業,也是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動車分技術委員會的成員之一。而時風進入乘用車憑借的則是那款在去年異常出名的外形酷似奇瑞QQ的電動車。
要進入乘用車市場的并不僅僅是商用車企。近日,記者在和鄭飛公司的一位員工交流中獲悉,他們公司的電動汽車已經生產出來了,現正在企業內部員工之間試用。電池充一次電能跑200公里,電池終身包換,“200公里跑遠路不行,上班足夠了”。同樣,生產全地形車的浙江康迪正致力于純電動轎車的開發,由綠色能源最終進入整車制造,是其曲線進入乘用車市場的道路。
前景:乘用車市場不僅僅有利潤
毫無疑問,這些想“轉乘”的市場后來者看中的無疑是乘用車巨大的贏利能力。但這個市場同樣競爭激烈,并不是每個企業都是成功者。
在商轉乘的過程中,長城算是一個較成功的例子。從皮卡轉身,其哈弗、炫麗等產品在市場上都獲得了認可,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而從摩托車企進入轎車行業的力帆就沒有長城轉變的這么成功。同樣,客車出身的青年汽車在生產蓮花系列轎車進入乘用車市場至今,也沒能取得和它在客車領域一樣的成績。擺在這些后來者面前的除了市場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進入門檻。國家已經不再新批轎車生產企業,這些后來者要想進入就只能從目前的這些市場既存者身上打主意,要不攜手合作,要不就找一個有資格的“殼”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