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油機械將重點發展海外市場
本文導讀:我國石油機械將重點發展海外市場,由于國產原油量不會有太大增長,而石油機械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卻遠遠超過國內實際需求量,因此國內企業必須尋求新的市場,出口將成為國內石油鉆采設備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內容提示:由于國產原油量不會有太大增長,而石油機械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卻遠遠超過國內實際需求量,因此國內企業必須尋求新的市場,出口將成為國內石油鉆采設備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國內石油機械生產能力已超過需求量,國內相關企業需走出去尋找新的市場,依靠出口帶動利潤增長。
據中國證券報4月13日報道,中國石油石化設備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趙志明表示,由于國產原油量不會有太大增長,而石油機械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卻遠遠超過國內實際需求量,因此國內企業必須尋找新的市場。展望未來,出口將成為國內石油鉆采設備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增速遙遙領先
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中國的石油鉆采設備企業發展情況如何?
趙志明:從2003年至2008年,石油鉆采行業各企業合計主營業務收入的平均增長速度達63%,企業家數從188家上升到786家,從業人員數量也從4萬增長到了13萬左右。行業增速遠遠大于國內石油產量增速,主要與行業內企業的技術水平提高、替代性上升、出口比例擴大有關。
中國現已基本掌握國際先進的石油鉆采設備制造技術,可以成套出口較先進的6,000米以上變頻驅動鉆機和適應極地零下60攝氏度的車裝鉆機,出口地區主要是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等經濟發達和石油技術成熟的國家,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經濟效益好。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年來石油鉆探設備出口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趙志明:我想原因有三條。一是國家政策鼓勵自主創新,推動技術進步。國家“十一五”規劃將石油天然氣勘探、鉆采設備制造行業作為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在政策上給予鼓勵和優惠。近幾年,國際石化通用機械制造業產能向中國轉移,發達國家企業將設備生產外包至中國,中國石油鉆探設備企業在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自主創新,在短時間內掌握了石油鉆探設備制造的核心技術。
二是中國石油鉆探設備人工成本低,產品價格平均比國外同類低30%左右,有的甚至低一半左右,在國際上價格競爭優勢明顯。
三是中國石油國際化經營為國產石油鉆探設備拓寬了市場。截至目前,中國石油企業已與30多個國家簽訂多個石油合同項目,帶動了石油鉆探設備走向國際市場。
進入壁壘較高
中國證券報記者:石油鉆采設備的生產銷售有什么特點?整體市場環境如何?
趙志明:石油鉆采設備生產的專業化程度非常高,石油鉆采設備廠商必須熟悉石油鉆井流程,了解其中的特殊要求,并不斷根據油田生產的實際情況對產品進行改進。同時,進入石油公司采購網的難度也比較高。鉆采設備的采購相對較為封閉,只在石油公司、工程服務公司、采購中間商以及主要廠商之間進行。
另外,市場領先地位一旦確定,較難動搖。石油鉆井作業對安全生產要求非常高,石油公司和專業服務公司在采購鉆采設備時,非常重視設備生產廠商的品牌。
我還想說一點,就是產品技術水平決定市場競爭力。中國目前有300多家規模以上石油鉆采設備制造企業,行業集中度不高。產品結構也不夠合理,低端產品生產能力過剩,中端產品生產供不應求,大部分高端產品仍然依賴國外進口。
海外需求空間廣闊
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石油鉆采設備出口情況怎么樣?
趙志明:由于國產原油量不會有太大增長,而石油機械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卻遠遠超過國內實際需求量,因此國內企業必須尋求新的市場。我認為,出口將成為國內石油鉆采設備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從統計來看,2007年中國整個行業的出口額尚不足美國國民油井華高公司當年的凈利潤,發展空間非常大。
中國證券報記者:中國石油鉆采裝備的出口優勢是什么?主要海外市場是哪里?
趙志明:目前,世界主要原油生產國特別是石油輸出國,大多不具備石油裝備的制造能力,長期依靠國際市場采購。美國一直是石油裝備國際市場的主要占有者。西方國家的石油裝備價格很高,不但一些亞非拉產油國在尋找替代的貨源,一些西方的石油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也在尋找替代的貨源。一些用量較大的設備如井口裝置、采油樹、抽油機、潛油泵、石油工具、石油管材等都是中國成熟產品,近年來國際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就出口的不同區域來看,來自美國、前獨聯體國家、拉美和非洲的訂單占據了全部出口額的90%以上。其中,前獨聯體國家、拉美和非洲都是產油量較大而相應設備生產能力較弱的地區,預計未來對中國鉆采設備的需求仍然會穩步增加。
中國證券報記者:中國石油鉆采裝備還應該在哪些方面提升能力?
趙志明:中國的鉆機品種相對單一,缺乏特種鉆機的設計和生產能力,物探、測井設備總體技術水平與國外產品還有差距,特別是石油鉆機智能化和質量水平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