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力業發展趨勢變化分析
本文導讀:我國電力業發展趨勢變化分析,我國近年來加快了跨區跨省聯網工程建設,先后建成投運了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實驗示范工程,以及寶雞—德陽的直流工程和靈寶直流背靠背擴建工程。
內容提示:我國近年來加快了跨區跨省聯網工程建設,先后建成投運了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實驗示范工程,以及寶雞—德陽的直流工程和靈寶直流背靠背擴建工程。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對發展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等重大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智能電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熱點和關注重點。
1、一特四大 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當前,要切實轉變我國電力工業發展方式,實現電力工業發展速度、發展質量、發展效益的協調統一,還有很多發展思路、戰略需要轉變:能源配置要從過度依賴輸 煤向輸煤輸電并舉,加快發展輸電;電力布局要由注重就地平衡向全國乃至更大范圍統籌平衡轉變;電網功能要由單一性輸電載體向綜合性資源配置平臺轉變;廠網 發展要從重發輕供向電源電網協調發展轉變。
近年來,隨著我國能源開發西移和北移的速度加快,我國大型煤炭基地與能源消費地之間的輸送距離越來越遠,能源輸送的規模越來越大。以輸煤為主的傳統輸送方 式已不適應能源發展的要求,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我國部分地區受煤電運緊張導致停電的情況屢有發生。新形勢下,加快由輸煤向輸電的轉變, 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促進大水電、大煤電、大核電、大型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集約化發展,成為我國電力工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和轉變電力 發展方式的核心內容。
我國近年來加快了跨區跨省聯網工程建設,先后建成投運了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實驗示范工程,以及寶雞—德陽的直流工程和靈寶直流背靠 背擴建工程,使華東電網從華北電網、西北電網的受電能力增加400萬千瓦,緩解了去冬今春華中地區電力供需矛盾。
為進一步實現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我國云南—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建成投運,皖南—上海、蒙西—南京、蒙 西—長沙等特高壓后續工程將盡快開工建設,力爭在2012年前后建成特高壓“兩縱兩橫”骨干網架,大幅提升特高壓電網的輸電能力,提高輸電在能源資源配置 中的比重,有效緩解我國長期存在的煤電運緊張的矛盾。
在堅持輸煤輸電并舉,加快輸電的同時,必須根據我國能源資源分布不均的現狀,在全國范圍內統籌平衡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優化電力發展布局。要重點在我國 山西、陜西、內蒙古、黑龍江、寧夏、新疆等煤炭資源豐富地區加快大型煤電基地建設;加快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怒江、瀾滄江等重點流域水電開發,積極推 進沿海地區大核電基地建設;加快西北、東北、華北地區的陸地風能資源和沿海地區風力資源以及西北地區太陽能資源的開發。
此外,我國電力工業長期以來存在著電網建設投資不足、電源電網建設不同步、骨干網架與配電網兩頭薄弱的問題,導致有電送不出、落不下的“電網性缺電”時有 發生。2009年,我國電網投資首次超過電源投資,但是長期的欠賬使得電網發展滯后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有效扭轉。今后,我國電力工業應繼續堅持電網電源協調 發展,保持適度的電網建設投資強度,逐步提高電網投資在電力工業投資中的比重,加快推動特高壓和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抓緊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 切實提升電網輸送能力、供電質量和可靠性,改變電網發展中存在的骨干網架和配網兩頭薄弱的狀況。
2、 優化煤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長期以來,我國的電源結構并不合理,加快電源結構調整已成為轉變電力發展方式的重中之重。
當前,我國電力行業要加快由過度依賴煤電向優化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轉變,優化發展煤電、大力開發水電、積極推進核電、加快風電發展。發電企業要積極響應國 家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號召,加強廠網協調,通過實施上大壓小、差別電價、節能調度、發電權交易等措施,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我國以煤為主的一次能源結構決定了電源結構具有以火電為主的特點,2009年我國火力發電耗煤14億噸,加上電廠供熱耗煤,全國電力工業生產耗煤約占全國 煤炭總產量一半左右,今后煤電仍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在我國電力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可見,優化發展煤電是我國當前實現電力工業科學發展、構建兩型社會的關 鍵。
近年來我國煤電運緊張問題反復出現,顯示了我國以輸煤為主的能源供應方式和傳統電力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因此,要滿足未來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必須加快 煤炭資源豐富地區的大型煤炭基地的集約化開發,有效控制東部地區煤電裝機規模,優化新建火電的布局。
水電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我國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能源資源。大力發展水電是保證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證能源供應、優化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的 重要舉措,實施水電的大規模開發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我國水電裝機占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的比例并沒有上升,僅為22.5%,水電開發還具有很大的潛力。 下一步,我國電力工業應該在做好規劃、處理好移民和環保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重點流域的水電開發。
核電與火電、水電構成了當今世界電力的三大支柱。當前,我國已引進了第三代AP1000核電技術,并加以消化吸收,第四代核電技術的研發工作也正在開展, 核電設計及裝備制造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為推進我國核電健康快速發展,在強化政府核能戰略規劃和嚴抓核安全監管的前提下,適當擴大有發展核電積極性以及核 電運行經驗的大型發電集團取得核電控股資質不失為一劑良方。
新能源發電是調整我國電源結構的另一個主攻方向。近年來,我國風電規模已連續三年翻番,太陽能發電也開始提速。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快速增長,也使電網發 展滯后、網架結構薄弱等問題進一步凸顯。今后,新能源的發展規劃要與傳統能源發電與電網建設相協調,采取規劃引導和電價扶持等綜合配套措施推動風電、太陽 能發電產業化進程,盡快培育和擴大國內光伏產品市場,抓緊研究解決大型風電場并網和運行管理,避免出現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
3、堅強網架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
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對發展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等重大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智能電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熱點和關注重點。通過認真分 析我國基本國情和世界電網發展的新趨勢,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堅強智能 電網”的戰略思路。
專家指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首先要盡快形成堅強的網架結構,這也是實現電網智能化的基礎。要實現“固網強身”,當前我國應繼續重點建設特高壓、跨區跨省送 電、城鄉配電網等電網工程,提高電網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我國在特高壓輸電領域已經邁上了世界頂峰,預計在2012年前后,我國將建成特高壓“兩縱兩橫” 骨干網架,屆時特高壓電網輸電能力將超過5000萬千瓦,每年可輸送電量3000億千瓦時,相當于輸送煤炭1.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