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黑茶特點與發展歷史分析
本文導讀:湖南黑茶特點與發展歷史分析,由于湖南黑茶滋味濃厚醇和,而且產量多,價格又便宜,吸引了西藏僧人繞道來收購。
內容提示:由于湖南黑茶滋味濃厚醇和,而且產量多,價格又便宜,吸引了西藏僧人繞道來收購。同時也吸引了陜西、山西等地的茶商爭來湖南收購,以至引起了朝庭的注意,形成弛禁之爭。
2010年湖南黑茶發展狀況分析
黑茶屬于后發酵茶,雖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生產歷史悠久,但主要以制成緊壓茶邊銷西北、外銷俄羅斯、蒙古國等,廣西的六堡茶主要是外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基本不在國內銷售,國人不知就不覺怪了。
黑茶,色澤與紅茶、綠茶成顯明的對比。“黑茶”一詞,最早見于明嘉靖三年(1524)御史陳講上的奏章里。他說:“以商茶低偽,悉征黑茶,產地有限,乃第為上中二品。”實際制作黑茶比此更早,那時稱為烏茶。《明史?茶法》載:明太祖朱元璋“詔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專令蒸烏茶易馬。”所謂烏茶,就是將比較晚摘的粗鮮茶,經過蒸青制成的黑茶。由茶課司征收,運交茶馬司與西北各游牧民族交換馬匹。
在湖南,渠江薄片在唐朝就是貢品。黑茶即用于與西北游牧民族交換馬匹,在北宋時,官方就已建立了茶馬交易的茶馬司機構。熙寧七年(1074)設有收購茶葉的茶場司和向西北少數民族買馬的買馬司。元豐四年(1081)合兩司為一,稱為茶馬司。這種茶馬司交易,還可向前追溯到隋唐時期。唐末,據湖南的馬殷稱王建楚后,他采納高郁的建議,大力鼓勵農民種茶,“聽民摘茶”、“聽民售茶北客”,并從中收取茶稅。《舊五代史?馬殷傳》記有 “于中原賣茶之利,歲百萬計。”可見茶稅成為當年馬楚國民經濟的一大收入。馬殷在位時,還用茶換回戰馬。《十國春秋?楚世家》稱此為“茶馬交易”。這種茶馬交易,在當時細茶產量少的情況下,自然是用粗茶制作的黑茶,而黑茶恰適合以肉食為主的游牧民族飲用。
黑茶的采摘,在谷雨前后細茶采摘過后,茶農又忙春耕,一時采摘不過來,一些未采摘的茶芽,在夏初暖陽下蓬勃生長,等忙過春耕,再上山采摘,嫩枝蔓延都好幾寸長了。有工夫的就一葉一葉摘下,沒有工夫的就連葉割枝。這種茶不論葉還是割枝帶葉,通稱老茶,只能用于制作黑茶了。制作過程,先殺青、揉捻,再堆積發酵,日曬雨露,復揉然后干燥而成。成品黑茶外形粗大,呈原葉形。其色油黑或黑褐色,故稱之黑茶或烏茶。成堆黑茶,濃郁地散發著粗老茶的幽幽清香。
由于湖南黑茶滋味濃厚醇和,而且產量多,價格又便宜,吸引了西藏僧人繞道來收購。同時也吸引了陜西、山西等地的茶商爭來湖南收購,以至引起了朝庭的注意,形成弛禁之爭。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御史李楠以湖南茶葉行銷西北妨礙茶法馬政為由,請朝廷禁運。另一御史徐僑則提出相反的意見說:“漢川(四川和漢中)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銷),無妨漢中。漢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為宜。”認為湖南黑茶對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并由萬歷批準,頒布《黑茶章程》,湖南黑茶正式定為銷西北的官茶。同時,湖南茶暢銷歐美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