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字電視行業現狀與趨勢分析
本文導讀:我國數字電視行業現狀與趨勢分析,中國數字電視主要由有線數字電視、地面數字電視、衛星數字電視、IPTV網絡電視四類通道構成
內容提示:近年來實施了“準雙向”數字電視平移的地區——如某省共已實施了330萬用戶,運營商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但最終用戶卻并不買賬,相反卻因收視費的提高換來是一片怨聲,實際上真正開通雙向互動數字電視的電視用戶數量微乎其微
1、中國數字電視發展現狀研究
中國數字電視主要由有線數字電視、地面數字電視、衛星數字電視、IPTV網絡電視四類通道構成,由于國內目前是有線數字電視為主體的發展方向,所以在有線數字電視正處于高速發展之中,中國數字電視的高速發展主要依靠有線數字通道拉動。
2006年,中國數字電視用戶市場規模達到1355.6萬戶,2007年,中國數字電視用戶市場規模達到2963萬戶,2008年,中國數字電視用戶市場規模達到5317萬戶,2009年,中國數字電視用戶市場規模達到8326萬戶,預計到2015年,中國數字電視用戶市場規模達到3.66億戶左右。
未來中國數字電視終端市場增長將依然以有線通道作為發展主體,在有線數字電視市場的帶動下,地面數字通道、衛星數字通道也已經開始啟動,不斷擴大市場規模,中國數字電視用戶市場將在有線、地面、衛星、IP等多通道發展中得到快速的發展。
2、中國數字電視發展特征研究
中國數字電視市場主要由有線數字電視、地面數字電視、衛星數字電視、IPTV網絡電視等各類通道構成,下面我們就針對2009年底,各類通道市場規模比例作一下對比,說明不同平臺對于中國數字電視的市場貢獻情況。
在中國帶動數字電視市場增長的主要力量來自于有線數字電視市場,有線數字電視市場規模占據整體數字電視市場規模的74.47%,其次是衛星數字電視市場,占據整體數字電視市場的14.79%,地面數字電視市場規模已經開始啟動,占據整體數字電視市場規模的5.58%,IPTV雖然市場啟動較早,但受困于產業政策的影響,IPTV市場規模只占據整體數字電視市場規模的5.16%。
未來幾年,中國數字電視市場以有線數字電視為主,因為國家數字化戰略的規定,有線數字電視將長期保持主要地位,但地面、衛星數字電視市場也將大規模啟動,IPTV短時間還作為輔助發展力量。
3、中國數字電視中的有線通道發展熱點趨勢
2009年中國有線電視數字化工作在國家既定產業政策的指導下,各地區廣電網絡運營商通過借鑒各方先進經驗,吸收各方有利資源,并加強自身服務意識,逐步推廣和普及有線數字電視,并在結合各地不同的情況,探索適合本地發展的相關增值服務。截止到2009年12月底,中國各省份及直轄市有線數字電視用戶達到 6200萬戶,中國有線電視數字化程度達到36%,2009年,中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市場增量規模為1400萬戶。(以上數字化程度部分根據總局和相關政府統計國內有線電視用戶總量為1.74億作為基數推算)。
目前,各地有線數字電視平臺上運營的業務基本相似,可分為如下幾個種類:
1)基本業務:
即為廣大有線電視用戶提供的基本節目服務。有線網絡運營商承擔著宣傳的職能,向所有有線電視用戶提供政府、公共、教育和綜合性娛樂電視等公益性節目服務。數字化之后,原有的模擬頻道以數字方式進行播出,應仍屬于基本業務。
2)基于單向網絡的增值業務:
除基本業務外,目前基于單向網絡的增值業務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指利用有線網開展的付費頻道業務;二是指利用有線數字電視綜合信息業務平臺,提供各種生活資訊、政務信息、電子商務等信息服務—既數據廣播業務。
3)基于雙向網絡的增值業務:
目前基于雙向網絡的增值業務主要是互動電視,即我們所說的雙向互動電視系統,是近年來新出現的一種新的信息服務形式,它為普通的電視機增加了交互能力,使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獲取各種服務,包括視頻服務、數字圖書館服務、多媒體信息服務、網絡寬帶接入等,有線數字電視軟件產品如中間件等業務支撐系統也將在此階段逐步啟動。
2009年,在全國有線電視業務構成中,為運營商ARPU值貢獻最高的業務為有線寬帶網絡接入服務,開通用戶中為運營商每月/每戶貢獻ARPU值為49 元,其次為有線數字電視雙向增值業務收費(除寬帶上網)的服務,開通用戶為運營商每月/每戶貢獻ARPU值為40元,排在第三位的業務為有線數字電視付費頻道,開通用戶為運營商每月/每戶貢獻ARPU值為31元,最后就是有線數字電視基本收費,開通用戶為運營商每月/每戶帶來收入為24元,有線模擬電視基本收費,在網用戶為運營商每月/每戶帶來收入為16元。
4)有線網絡雙向網絡改造及互動數字電視平臺搭建市場容量
中國有線網絡運營商開展有線雙向互動數字電視,必須進行HFC網絡的雙向改造,在具有雙向網絡的基礎上,還要牽扯后期視頻服務器平臺、媒體管理系統,對 DWDM傳輸網絡和系統周邊硬件繼承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并增加相應的DWDM發射接收等相關設備,交互電視指令中心,交互電視的服務和計費系統,其他周邊硬件繼承及輔助系統的建設。
2010年,中國有線網絡雙向改造市場容量為286億元,有線雙向互動數字電視系統平臺市場容量達到38億元;2011年,中國有線網絡向改造市場容量為 390億元,中國有線雙向互動數字電視系統平臺市場容量達到52億元;2012年,中國有線網絡向改造市場容量為450億元,中國有線雙向互動數字電視系統平臺市場容量達到65億元;預計2015年,中國有線網絡向改造市場容量為692億元,中國有線雙向互動數字電視系統平臺市場容量將達到126億以上。
廣電和電信在高速公路這個概念上,有各自不同的發展路線和獨有的個性特點,廣電是基于以廣播電視為主的多業務傳輸網絡;電信從電話網絡到ADSL、LAN 等業務,是一個以傳輸IP數據為主的傳輸網絡平臺;在某些方面雙方有互相的借鑒性,也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主導性。對廣電的高速概念,我們既要滿足互動電視的基礎需要,也要有足夠的IP發展空間;在網絡改造上要既能滿足互動電視需要也要滿足IP數據需求,這需要在技術上很好的把這兩種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在光節點、光工作站等處的網關設備要利用現有電分配網絡平滑實現多業務的融合,提供多業務的高速通道。在高速通道上采用不同的技術方式來運載不同的業務內容,是合理的技術保障。
在高速路的架構上我們很容易理解如下的概念:需要運載的內容較多時我們采用大封裝的運載設備,運載內容較小時采用適合該內容的載體進行快捷運載,高速路是我們的公用物理信道,針對不同的業務需要采用不同的技術手段才能有效滿足未來業務的應用。如在互動業務上,該業務類型決定了必須采用高效快捷的方式進行傳輸;而對PC機上網的IP數據,我們就需要容量較大的載體技術來運輸,因為它的運載能力比時效性更重要;也就是說我們對不同的業務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會更好的解決高速路上各種瓶頸問題,而且這種技術是可共存的,可平滑實施的。就好比體積大的物品需要采用箱式大貨車運輸,如果一個晚餐訂購也使用大貨車,就不如利用電動自行車等其他工具來的快捷和高效,這既是客戶的需要也是經濟的需要。
在這里我們提下有線數字電視“準雙向”網絡是指在雙向網絡改造的過程中,部分有線電視運營商已完成了前端和傳輸網絡的雙向改造,但向終端用戶提供的數字機頂盒僅內置了網口芯片和預留了網口接口,而沒有內置或外置可實現雙向功能的調制解調器,其功能僅為一般單向數字機頂盒,導致終端用戶在開通視頻點播、時移電視等雙向互動業務時需要在原機頂盒的基礎上配置EOC終端進行二次升級改造,且受限于芯片的支撐能力,升級后“準雙向”機頂盒的運行效率一般都難以滿足互動業務開展的要求。
經過實踐驗證,“準雙向”數字電視平移至少具有以下弊端:
(1)終端投入較高:“準雙向”數字電視平移由于終端機頂盒內需要增加網口芯片的原因,其機頂盒每臺需要增加幾十元的成本(該網口機頂盒成本與內置調制解調器的真正雙向機頂盒成本接近),終端設備投入成本要高于單向數字電視平移成本。
(2)需進行二次技術升級、技術落后:對于“準雙向”數字電視平移,由于網口機頂盒實質上仍然是單向機頂盒,真正開通雙向業務時仍需要最終用戶另付費購買連接于網口機頂盒的調制解調器,并需要安排人員到用戶家中進行與二次設備安裝升級服務(其升級安裝實現方式還有可能穿墻布線等),因此“準雙向”數字電視平移的二次技術升級工作量和復雜程度均要高于一次性機頂盒發放。
“準雙向”數字平移技術要求終端機頂盒必須預留網口方能進行后期的雙向數字電視升級。而現階段已有的技術可以通過串口技術對無網口的單向機頂盒(目前已發放的普通單向機頂盒即可)進行升級,不要求機頂盒一定備有預留網口,并且設備升級成本也遠低于網口機頂盒升級成本。所以說“準雙向”數字電視平移是一項投入成本高、技術落后的方案。
(3)業務支持能力不足,限制雙向互動電視的普及與推廣:“準雙向”數字電視平移,如需開通雙向數字電視業務時,一方面,除了收視費外用戶還需額外支付二、三百元左右購買外接的網口調制解調器進行雙向升級,對于沒有體驗過雙向應用的終端用戶,并不清楚雙向數字電視的好處,也懶于自己掏腰包進行雙向數字電視的開通;另一方面,工作人員要到用戶家中進行二次設備升級安裝,這過程中有可能涉及到布線施工等活動,最終用戶端雙向數字電視業務的開通需要至少兩個以上獨立設備來實現(設備數量的增加會使總體故障率提高),這些都會對用戶的使用習慣與家裝美觀等造成影響,給用戶帶來極大的困擾,進而產生排斥情緒,因此用戶有充分的理由不進行機頂盒的雙向升級,從而使雙向業務缺乏網絡基礎,最終結果是雙向數字電視的普及遭到嚴重的阻礙,極大地限制了雙向業務推廣與增值運營業務的開展。
(4)穩定性和應用情況有待驗證:由于該方案的雙向用戶實際開通數量極少,因此系統的穩定性和業務應用情況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鑒于上述幾種弊端,近年來實施了“準雙向”數字電視平移的地區——如某省共已實施了330萬用戶,運營商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但最終用戶卻并不買賬,相反卻因收視費的提高換來是一片怨聲,實際上真正開通雙向互動數字電視的電視用戶數量微乎其微,當地雙向數字電視的發展遇到瓶頸,基于雙向數字電視的新增值運營更是無路可尋,最終形成了從政府的角度是民怨工程、從運營商的角度回報率低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