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豬養殖業轉型分析
本文導讀:亞洲生豬養殖業轉型分析,生豬良種將在亞洲養豬業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韓國、日本和越南在選育生豬良種方面已拔得頭籌,而其它國家,如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已紛紛開始意識到良種的重要性。
內容提示:生豬良種將在亞洲養豬業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韓國、日本和越南在選育生豬良種方面已拔得頭籌,而其它國家,如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已紛紛開始意識到良種的重要性。亞洲各國致力于采用最新的育種技術培育新品種品系,豬遺傳效率獲得較大的提升。采用先進的養豬模式將中國母豬目前16頭仔豬的年均產量提升至20頭,隨著集約化健康養殖模式的快速發展,這將成為養豬業的最佳選擇。
20世紀90年代初期,大陸和臺灣的年人均豬肉消費量不足10千克,目前卻已增至40千克。此外,受中國和越南豬肉需求快速增長的推動,2000~2009年間亞洲的豬肉產量亦增長迅猛。其中,中國的豬肉產量上漲了25%左右,而越南的豬肉產量則增長了一倍以上。另一方面,由于亞洲地區的豬肉生產主要用于滿足本地消費需求,所以出口需求的增減對亞洲豬肉產業并不會構成太大影響。
1.豬肉消費的重要性
在亞洲,中國的豬肉供給比較充足。除日本和韓國外,其它亞洲國家的豬肉進口量并不多,其中韓國的豬肉進口量通常占其國內消費量的 33%,日本的進口量則幾乎達到了其消費量的一半。另外,亞洲居民有光顧傳統集市的習慣,所以當地各國對鮮豬肉的需求量相當巨大。
只要談及亞洲的豬肉生產,就一定會提到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同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其豬肉產業的發展也備受世界矚目。就目前情況來看,為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中國的豬肉產量仍會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國內豬肉需求量將達到6800萬噸,比2009 年增長45%,年均增長速度將約為6.5%。而從總體發展來看,盡管豬肉在中國畜牧產品產量中所占的比例正有所下降,但其仍是中國消費量最大的肉類,約占肉類消費總量的70%左右,基本與越南持平。
2.養豬生產方式的變化趨勢
中國生豬存欄量占全球總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和亞洲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的生豬養殖模式以庭院式養殖為主。雖然其養豬生產方式正朝著集約化方向發展, 但從2008年的情況來看,全國仍有大約四分之三的產量來自小規模的庭院式養殖或產量在30頭左右的稍大規模養殖。
生豬良種將在亞洲養豬業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韓國、日本和越南在選育生豬良種方面已拔得頭籌,而其它國家,如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已紛紛開始意識到良種的重要性。
隨著生豬良種的廣泛推廣,亞洲有望在今后8年內縮小與歐盟之間在生豬養殖方面的差距。
盡管亞洲養豬業的發展前景廣闊,但就養豬技術、品種、育種方法、生物安全、動物保健和動物福利等諸多方面而言,仍比歐洲落后了 10~20年。雖然一些養豬者已借助提升窩產仔數、生長速度、瘦肉率和飼料轉化率等方法在提高生豬遺傳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但事實上,在生豬養殖過程中,仍有許多工作亟待完善。
亞洲各國致力于采用最新的育種技術培育新品種品系,豬遺傳效率獲得較大的提升。采用先進的養豬模式將中國母豬目前16頭仔豬的年均產量提升至20頭,隨著集約化健康養殖模式的快速發展,這將成為養豬業的最佳選擇。
亞洲占有全球一半左右的豬品種遺傳資源。不過,其品種的多樣性也會導致損失的風險性偏高。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吸取的經驗是,支撐西方國家商品種豬的卓越生產性能的,是國家及相關企業對這些品種所進行的深入研究,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這些特性的表面認知上。
總之,對亞洲養豬業而言,保障生豬糧食供給將是當務之急;而保存如此豐富的生豬品種基因庫則將成為亞洲養豬業的一項長期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