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機械行業市場前景與發展問題剖析
本文導讀:我國農業機械行業市場前景與發展問題剖析,面對這種狀況,亟待政府部門從體制和機制上入手,提高農業機械創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同時也需要行業、企業通過加強自身建設、加大資金投入與開發力度。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預計到2015年,中國人口總量將達到13.9億左右,而城鎮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突破7億。農村人口轉移力度的加大和速度的加快,象征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作用與地位更為樂觀。
中國產業信息網研究員張嚴指出:從近兩年沿海企業的用工荒,到今年富士康集體加薪、廣東一些企業工人的罷工事件,某種程度上都是勞工資源日益稀缺、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減少、劉易斯轉折點日益臨近的征兆。未來,一方面我國農民工數量絕對值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呈下降趨勢;另一方面,新型農民越來越不愿意直接投身繁重的體力勞動。因此,越來越多的農業機械替代體力勞動將成為一種必然。對于農機工業來說,企業應該不斷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開發出更多滿足細分市場的產品,以適應不同時期農業生產和農民提高收入的需要。可以肯定的是,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必將更為明顯,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前景也將更為樂觀。
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09-2010年中國農業機械行業市場研究及投資趨勢展望報告》指出,農業機械行業若想更快更好的發展,還要解決當前的一些問題。
經費不足、研發能力薄弱。
前幾年當農業機械化發展處于低潮期時,一些農業院校和理工大學里的農機院系相繼縮編與轉向,使得堅守農機研發這塊陣地的人員越來越少,造成農機應用技術基礎研究薄弱。與此同時,國家級農機研究單位由于受到經費不足、人才流失等因素的制約也難以有所作為;農機企業特別是耕作機械企業因規模小、利潤低,大多數也不具備自主開發能力。因此導致基礎性、關鍵性技術研究日益被弱化;前瞻性技術、共性技術研究失去了基礎;新產品與新技術研發滯后。而新的種植技術與耕作方式所需耕作機械技術與產品研發的滯后,又直接影響了農業新技術的推廣。
功能單一,耕作機械品種仍不齊全。
盡管耕整地聯合作業、種植與施肥施藥聯合作業、耕種復式作業等均能提高工效,減少作業成本,但目前國內農機企業生產的這類耕作機械或者種類缺或者數量很少,很難滿足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需要。與此同時,目前棉花生產所需的育苗移栽機械、中耕除草機械、塊莖類果實的挖掘式收獲機械、軟秸稈田間處理機械等也嚴重缺乏。
面對這種狀況,亟待政府部門從體制和機制上入手,提高農業機械創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同時也需要行業、企業通過加強自身建設、加大資金投入與開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