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械泵閥行業現狀分析
本文導讀:目前,我國機械泵閥行業基礎件企業雖然逐漸獨立于主機廠,但大多數企業本身就是大而全、小而全,專業化程度低,裝備水平不高,質量不穩定,經濟效益低下。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目前,我國機械泵閥行業基礎件企業雖然逐漸獨立于主機廠,但大多數企業本身就是大而全、小而全,專業化程度低,裝備水平不高,質量不穩定,經濟效益低下。
一、科研開發力量薄弱,資金投入不足,技術進步緩慢
基礎件各行業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較早地引進了一批國外先進技術,但對消化吸收缺乏足夠的軟硬件投入。據國外經驗,引進技術與消化吸收所需資金的比例約為1:7,而我國對此熟悉較晚,消化吸收步子較慢。市場競爭實際上是技術實力的較量。國外對此極為重視,紛紛加大投入,占領技術制高點。各大聞名公司用于科研開發的資金均占其銷售額的4~5,重點領域達10。目前我國雖然有不少高等院校從事科研工作,不少理論研究、科研成果、專利論文均有相當高的水平,但與生產實際結合的不緊,非凡是轉化成商品的速度慢。
二、重復建設嚴重,專業化程度低,形不成規模,經濟效益差
機械基礎件與主機相比,企業建立的初始資金和技術所需投入相對較少,因此在國家幾次經濟大發展時期,都增加了一批基礎件生產企業,隨之也出現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點多、批量小,形不成經濟規模。目前,我國機械泵閥行業基礎件企業雖然逐漸獨立于主機廠,但大多數企業本身就是大而全、小而全,專業化程度低,裝備水平不高,質量不穩定,經濟效益低下。如我國軸承行業三家大型骨干企業年產軸承的總和還不到國外一家聞名公司的50。近兩年,我國建成近百家液壓件廠,但年產30萬件以上的只有幾家,主要產品是為農機配套。而德國力士樂公司年產各種液壓件產品130萬件,日本油研也年產60萬件以上。工業發達國家模具企業人均產值約15萬~20萬美元,我國只有4萬~5萬元人民幣。近年來,隨著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政策的落實,基礎件行業正經歷著由分散到逐漸集中的集約化發展過程。
三、原材料及相關技術落后,工藝及工藝裝備水平低,制約了基礎件的發展
緊固件、鏈條、彈簧、軸承、模具等產品所使用的鋼材質量差、品種規格少,直接影響了基礎件產品的質量,而液壓件鑄件以及與液壓件產品質量相關的電控技術落后,也直接影響液壓件質量和可靠性。機械基礎件一般都是成批、大量生產,也有多品種、加工精度要求高的產品,因此對生產工藝及其裝備要求高,投資大。國外多采用高效高精度的專機、生產線或柔性線,實現高效自動化生產。但我國一些基礎件企業受資金制約,投入力度不大,企業自我改造能力差,先進設備少又不配套,影響了產品上質量上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