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特征
本文導讀: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特征,外媒分析,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在這兩大新興領域,高速發展,具有競爭優勢。風能無疑是全球最便宜、成本效益最高的可再生能源,同時它的裝置設備也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大的。中國太陽能產業發展迅速與中國政府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外媒分析,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在這兩大新興領域,高速發展,具有競爭優勢。風能無疑是全球最便宜、成本效益最高的可再生能源,同時它的裝置設備也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大的。中國太陽能產業發展迅速與中國政府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美國福布斯網站日前撰文《中國清潔能源市場影響力》,該文章稱,在風能和太陽能產業方面,中國企業已經可以和一些西方企業相媲美。
對于有可能成為僅次于汽車和電子的世界第三大工業的清潔能源產業來說,美國、歐洲及亞洲的許多企業正在加強自身產能,擴大海外投資市場,并為研發注入更多資金,以此來改進并擴大其清潔能源產品。而大型企業更是獨具慧眼,意識到在清潔能源產品中,發展太陽能和風能會帶來巨大的回報,甚至可能藉此而成為全球領軍企業。
2010-2015年中國清潔能源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那么,中國企業在可再生能源市場發展程度如何?該文章稱,其實除了少數例外,中國多數產業如服裝業、機械業、IT行業等,發展比較緩慢,國際競爭力不強,因為中國步入國際市場較晚,多以低成本獲取行業地位。但在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這兩大高速發展的新興領域,低成本反成為中國的競爭優勢。
太陽能市場
2009年全球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量高達64億瓦,自2003年以來增加了5倍,而且還會繼續增長,太陽能電力的成本已愈發地接近化石燃料電力成本。中國企業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占世界總生產量的1/4,目前還在不斷迅速地占領市場份額,特別是歐洲市場,中國企業通過利用大規模生產、低成本優勢來拉低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以尚德為首的中國太陽能企業,雖然掌握著最原始的太陽能硅片技術,但2009年尚德卻把歐洲市場的太陽能電池板價格拉低了35%到50%。當尚德和中國其他的一些小型企業或多或少都有盈利時,德國Q-Cell企業正在蒙受損失。由此可見,尚德、英利、晶澳和一些新興的中國太陽能企業正在帶動全球的太陽能電池板市場。對于中國太陽能企業在全球市場因低成本而領先的現實情況,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對本報記者表示:“從2002年至今不到10年的時間里,以尚德為首的中國光伏企業,基本已經占領全球光伏市場的40%,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低成本優勢。去年,尚德把歐洲市場的太陽能電池板價格拉低,低成本是內在原因,外在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機導致光伏產品平均價格下跌,可見低成本競爭并不是長久之計。也許目前低成本還是法寶,但太陽能產業發展極為迅速,新技術不斷更新換代,中國太陽能產業要想走在國際市場的尖端,必須加大技術研發與人才培養的力度。”
除去低成本優勢,中國太陽能產業發展迅速與中國政府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盡管中國太陽能企業用低成本優勢取得全球市場的有利地位,帶動太陽能產業的競爭勢頭,但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研發技術的創新,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中國政府適時投入的資金通常能填補這方面的欠缺。同時,政府的政策多少也會影響太陽能企業的發展。2009年,中國政府為了幫助太陽能企業,實行經濟刺激方案,主要包括大型太陽能安裝工程的補貼,多數海外企業看到了中國給予太陽能產業豐厚的待遇,紛紛涌入中國市場。
風能市場
風能無疑是全球最便宜、成本效益最高的可再生能源,同時它的裝置設備也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大的。對比全球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量64億瓦,2009年全球風電裝機總量達到1579億瓦,預計到2015年時能超過2500億瓦,而新增裝機容量中有近1/3來自中國,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連續5年實現一倍增幅,風能已成為中國改變燃煤為主、能源結構多元化的重點之一。
同太陽能一樣,風能的發展亦離不開中國政府的支持。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為鼓勵外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給予了一定的獎勵,并實施了相對寬松的政策,如允許丹麥維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颯等外資從其本國進口重要的部件,包括槳葉、齒輪、發電機和操作系統等。當時,中國風能市場70%被外資控制。2005年,中國風電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中國開始大力發展本國的風機制造企業,推動本國風電市場的發展。截止2009年,中國共有67家渦輪發電機供應商,外國生產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降至37%。
作為中國風電企業三大龍頭,華銳、金風和東方電氣生產的多是小容量的陸上渦輪機。風力發電站的產能利用率是用發電能力來衡量的,衡量因素包括風力條件、渦輪機耐用性和正常運行時間等。中國的產能利用率是23%,而歐洲是30%。《中國清潔能源市場影響力》中稱,有些國家對中國風力渦輪機的質量和耐用性存有疑慮,對此,姜謙表示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他稱:“最初,中國沒有風電核心技術,都是通過從國外購買圖紙和生產許可證發展起來的,因此現今而言還有不成熟的地方。在國外,制造完成后,需要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適應期和磨合期才會真正投產使用,而中國,基本都是一下線就直接裝到風電站,事實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中國風電產業不能僅僅依靠國內這個狹小的市場,要緊跟國際潮流,比如當今海上風電是趨勢,其設備裝置和技術含量要求更高。中國風電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市場挑戰,像光伏一樣還是依靠低成本、低價格的思路是行不通的。”
在全球風能市場中,西方和中國企業不同的競爭模式反映了他們不同的優勢。領先的西方企業主要依托其優越的研發能力和帶有精密控制系統的大容量渦輪機占領全球市場,而中國企業多以低價優勢為競爭條件。但現在中國正在改變單純依靠低價取勝的策略,向高附加值的技術領域邁進。在風能技術方面,中國企業為自身的研發能力充電,同時與專業的西方企業合作,如華銳、東方電氣與美資企業Windtec就先進的風能系統研發展開合作;金風購買了德國Vensys企業70%的股份,并正考慮在德國建立一個風電設備工廠。
總之,不管是太陽能,還是風能,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的突破口是要走科研之路,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