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環境監測儀器產業態勢
本文導讀:2010年我國環境監測儀器產業態勢,國家計劃要發射自然災害與環境污染監測衛星進行遙感遙測,還要建立衛星地面接收系統及衛星圖片解析系統,對環境生態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為國家環境生態保護與建設提供決策的科學依據。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國家計劃要發射自然災害與環境污染監測衛星進行遙感遙測,還要建立衛星地面接收系統及衛星圖片解析系統,對環境生態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為國家環境生態保護與建設提供決策的科學依據。
一、環境質量監測
全國環保系統及各部門、行業、企業已建監測站4000多個,從業人員6萬多人,還有幾萬個環境科研院所。近幾年來,正是環境科學及監測分析儀器的裝備更新換代和提高水平時期,中央、地方政府和企業每年投資購買儀器裝備約2億元人民幣。國家環保總局計劃在“十五”期間要裝備400多個國家網絡監測站,350多個環境信息中心,100個城市空氣地面自動監測系統,項目包括:pM、SO、NO、O、CO、風向、風速、溫度、濕度。約100個國控水質監測斷面自動監測系統,項目包括:pH、溫度、電導、濁度、溶解氧、氨氮、總氮、總磷、CODcr、高錳酸鹽指數。初步計劃投資15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家投資三分之二,地方投資三分之一,這不包括行業、地方和企業的監測站能力建設的投資,各部門、各地方根據環境保護任務的需要另有自己的投資計劃。
2009-2012年中國環境監測儀器儀表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發展預測報告
二、污染源監測
國家要對全國1.8萬個重點污染企業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削減,以改善環境質量,因此要求1.8萬個污染大戶要逐步安裝在線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污水監測主要包括:污水流量計、自動比例采樣器、pH、CODcr、礦物油、氰化物和氨氮等項目的自動監測系統,并實現計算機聯網管理。廢氣監測主要包括:工業粉塵、煙塵、煙氣SO、NO、CO和煙氣流速的在線連續監測系統,實現計算機聯網管理,加強實時監控,這些都是較新的,成熟的國產儀器系統很少,而需求量比環境質量監測要大得多,主要由污染企業購買。行業主要是電力、石油化工、建材、冶金、造紙、食品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等,潛在的市場有數十億元至數百億元。
三、遙感遙測儀器儀表
國家提出環境污染防治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的方針,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必須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進行監測,包括對荒漠、草原、森林、海洋和農業生態環境進行監測,也需要對大氣污染、水域污染(如海洋赤潮、溢油污染)及污染源進行遙感遙測。國家計劃要發射自然災害與環境污染監測衛星進行遙感遙測,還要建立衛星地面接收系統及衛星圖片解析系統,對環境生態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為國家環境生態保護與建設提供決策的科學依據。
四、研制開發重點領域
1.環境質量(空氣、水質、噪聲)自動監測系統。
2.污水、廢氣、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在線連續自動監測系統。
3.提高現場采樣監測儀器的質量水平和更新換代,研制開發便攜式現場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儀器,研制開發流動監測車和監測船,為環境污染事故和污染源監督監測提供快速響應的現代化手段。
4.研制開發機載、車載、船載、星載遙感儀器儀表,如激光測污雷達、紅外和紫外遙感遙測儀器儀表等。
發展環境監測儀器的政策措施
1.發展環境監測儀器及其設備是實現監測技術現代化,為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準確信息的重要保證,國家鼓勵研制開發和生產國家所需的監測儀器設備。
2.加強對環境監測儀器的開發和生產的宏觀引導,加強環境監測技術和監測儀器發展趨勢的調查研究,適時制定環境監測儀器的發展規劃和技術政策,明確環境監測的需求和方向,指導和規范環境監測儀器的發展。
3.加強環境監測儀器的標準化工作。環境監測儀器是環境監測工作的物質基礎,為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比性,應加強環境監測儀器標準的制定工作。將環境監測儀器標準納入環境保護標準體系,與環境監測規范、環境分析、檢測方法的制定工作統一規劃,協調進行,通過制定統一的標準引導環境監測儀器的技術進步。
4.加強對環境監測儀器的監督管理,建立一批中介機構,對環境監測儀器的技術水平和質量狀況進行檢測,并向社會公布。對在環境監測中用于執法監測的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實行“準入”制度。
5.加強環境監測儀器的技術創新工作,加大對環境保護工作急需的監測技術的科研投入,把環境監測技術的開發列入環境科研重點領域,借助國家各種扶持政策,推進環境監測儀器的產業化和技術升級。
6.促進監測儀器科研與生產結合,鼓勵環境監測儀器生產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采取多種方式開展技術合作,加快環境監測技術的成果轉化。
7.走引進、消化、吸收和國產化的道路。對我國目前生產技術落后,國外已有先進的成套技術的監測儀器,鼓勵引進國外的關鍵技術,進行合資生產,再逐步實現國產化。
8.利用市場調控手段,促進環境監測儀器生產企業的重新組合,逐步改變監測儀器生產技術薄弱、投資分散、低水平重復和市場競爭力低的狀況,實現適度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形成一批監測儀器生產的骨干企業。
9.根據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規劃,制定環境監測工作的相應法規,逐步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區域性的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的自動化網絡系統。通過組織實施環境監測自動化網絡建設的示范工程,帶動自動化環境監測網絡系統的形成,擴大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