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我國氯堿行業經營態勢
本文導讀:2010年上半年我國氯堿行業經營態勢,據中國氯堿網的消息,今年上半年氯堿企業的平均開工率只有60%~70%。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0年中國國內計劃新增聚氯乙烯裝置能力444萬噸,增幅為25%;計劃新增燒堿裝置能力597.5萬噸,增幅為21%。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據中國氯堿網的消息,今年上半年氯堿企業的平均開工率只有60%~70%。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0年中國國內計劃新增聚氯乙烯裝置能力444萬噸,增幅為25%;計劃新增燒堿裝置能力597.5萬噸,增幅為21%。
企業:上游擴產剎不住車 下游需求提不上勁
低開工率PK產能高增長,氯堿企業的日子怎么能好過呢?
全行業生產虧損
在產能過剩的形勢下,調整產品結構和進行技能改造成為企業保持企業利潤的現實選擇。浙江善高化學有限公司對旭化成高電密電槽陰極膜極距改造,預計年節能1238.22噸標煤。
“進入2010年,許多氯堿企業都是虧損的。”廣西五星化工有限公司劉軍如是說。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一路高升,成品售價持續低迷,通用型聚氯乙烯市場形勢嚴峻。劉軍告訴記者,廣西五星在百色有一個生產基地,現在已暫時停產。其原因之一就是國家對電價的調整。該公司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氯堿產品,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今年下半年以來市場略有好轉,本想借此機會打個翻身仗。然而,電價政策下達后,原有電價從4毛3分一下子漲到了現在的5毛2分,讓他們的翻身夢想成了泡影。劉軍算了個賬說,電價每上漲1毛錢,產品成本就要增加20%。因此,他們只能被迫停產觀望。
據了解,廣西的化工產業整體產能仍處于相對落后狀態。目前不少企業生產1噸聚氯乙烯要虧損1000多塊錢。而廣西氯堿市場發展也處于不平衡的狀態,目前廣西市場氯產品是處于最低價位;而堿類產品則處于最高價位,并且供不應求,需要從外省調運補充。
另外一家南方氯堿企業也至今還沒有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據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介紹,2009年他們每月虧損2500萬元,現每月仍虧損1000多萬元。而作為一家老國企,目前還面臨搬遷問題。這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如搬遷重建工作順利進行,未來5年企業發展前景才會逐步好轉。
2010-2015年中國初級已塑化聚氯乙烯項目可行性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江蘇安邦電化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也介紹說,2010年公司依然面臨著復雜的形勢,積極變化和困難挑戰并存。2009年是安邦生產經營最為艱難的一年,氯堿、三氯化磷等基礎化工產品競爭激烈,價格大幅下跌;大部分農藥和化工中間體需求不旺,開工不足,毛利空間大幅縮減;投入巨資新上馬的環氧氯丙烷和六氯環戊二烯項目受技術、市場的雙重因素影響,不能正常生產,公司為此背負了巨大的財務成本。雖然2010年的經濟發展環境總體好于去年,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然存在,宏觀經濟回升向好的動力仍然不足,不確定因素很多,國內外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南方氯堿企業經營形勢不樂觀,中西部的企業又如何呢?內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啟明介紹說:“我們公司的生產經營基本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但眼下企業生產經營仍是困難重重。目前,企業面臨最大的困難是,6月份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之國內房地產市場低迷,聚氯乙烯市場萎縮,國家銀根緊縮,企業原鹽等原輔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氯堿下游市場開工不足。”
氯堿行業的虧損不是個別現象。在中國氯堿網上一份截至7月9日的統計表上記者看到,44家聚氯乙烯企業中有3家企業在檢修,6家企業停產,19家企業的開工率在80%以下,河南、遼寧、浙江的個別企業的開工率只有20%~30%。
中西部產能增幅不減
6月28日,新疆天業120萬噸聯合化工二期40萬噸聚氯乙烯工程干法乙炔項目空壓裝置順利啟動運轉,標志著項目建設進入試車階段。
新疆天業集團是西部氯堿企業的典型代表之一。董事長郭慶人表示:“整個項目將于10月1日建成投產,屆時新疆天業聚氯乙烯產能達到120萬噸,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氯堿化工生產基地。同時,第二期項目也已經全面開工,燒堿產能約500萬噸,電石180萬噸。”
郭慶人很自信:“盡管中西部氯堿項目上得非常多,但差異也很大。我們新疆那么多煤,資源占全國儲量的40%。運到廠里的煤價只有150元/噸。從用電來講,我們的用電成本每千瓦時才1毛幾分錢,比東部便宜1毛到兩毛錢。以生產1噸聚氯乙烯需要1萬千瓦時電計算,我們生產1噸聚氯乙烯至少要節省1000元。”
湖北宜化集團副總經理劉波認為,中國電石法聚乙烯在相當長一段時期還是具有競爭力的。因為煤、鹽都掌握在中國自己手里,資源能夠控制的話,我們就可以控制它的成本。劉波介紹說:“宜化去年兼并了內蒙古海吉等4家氯堿企業,投資30個億進行擴產,形成年產50萬噸電石、25萬噸燒堿、30萬噸聚氯乙烯的規模。今年3月底聚氯乙烯已經生產出了合格的產品。預計今年10月份,還將有30萬噸/年燒堿和40萬噸/年聚氯乙烯投產。屆時,我公司僅聚氯乙烯這一塊就達到100萬噸的規模。”另據悉,宜化在新疆選擇一個煤礦作為并購對象,目前正在立項。宜化準備再上一個100萬噸聚氯乙烯和60萬噸合成氨項目。
近年來,中國燒堿和聚氯乙烯的產能增速明顯快于產量增速,廣大中西部地區氯堿企業憑借資源優勢成長迅速,市場上供過于求的現象日益嚴重。據中國氯堿網統計,2009年我國聚氯乙烯總產能達1781萬噸,與2008年相比增長12.6%;燒堿總產能達2793萬噸,與2008年相比增長增長13.3%。今年一季度國內聚氯乙烯新增產能77萬噸,燒堿新增產能121萬噸。今年全年,國內計劃新增聚氯乙烯裝置能力444萬噸,計劃新增燒堿裝置能力597.5萬噸。中國氯堿網的負責人表示,依據歷年經驗,2010年計劃新增產能中只有40%~50%能夠如期投產。即使這樣,聚氯乙烯和燒堿實際產能的增加量也將超過10%。而且產能擴張集中在內蒙古、新疆、寧夏、陜西等中西部地區,遠離消費市場。這種氯堿產能快速擴張和生產重心西移的現象,不僅使得市場平衡遭到破壞,企業開工率普遍下降,而且中西部的物流運輸條件很難與之相配套,新增產能的消化成為難題。未來,物流運輸成本的杠桿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氯堿行業東西部地區分布的格局。同時也要考慮到未來中東廉價石化產品進口帶來的沖擊,主要受影響的還是集中于西部的電石法聚氯乙烯。“如果中東乙烯進來的話,肯定會低于我們西部電石法聚氯乙烯的成本。”中石化齊魯分公司副總經濟師張仁武就表示了他的擔憂。
郭慶人也承認,在新疆發展氯堿產業也存在一些劣勢。一是新疆的市場太小,本地市場用量還不到產量的5%。二是新疆只有一條鐵路通道,運力非常緊張。這些問題也都是他們在決定項目投資時需要慎重考慮的。
結構調整應對困境
氯堿行業要健康有序地發展,繞不過去產能過剩這個事實。中國的氯堿企業如何在產能過剩泥濘中前行?調結構、轉方式是行業重新洗牌的必然過程,在這方面企業各有各的高招。
張仁武表示:“中國目前缺乏競爭力強的高端產品。因此,中石化齊魯分公司著眼于產品結構調整,如果聚氯乙烯不行就去干聚乙烯。中石化齊魯分公司準備今年內新上一條25萬噸的聚乙烯。我們在想方設法降低成本的同時,也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將生產資料配置到有效的地方去。”
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葛汝增也表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劣勢,要分析透自己的優勢所在,并發揮該優勢,加快結構調整,爭取變危為機。”河北金牛于2009年重組了滄化以后,正在積極謀劃與滄州另一家化工企業合作,建設甲苯二異氰酸酯副產氯化氫再利用項目,從而降低聚氯乙烯的生產成本。進入2010年以來,金牛公司在對市場深度分析的基礎上,決定研發生產市場上緊俏的消光聚氯乙烯樹脂,6月6日進行了第一次試驗,隨后連續三天進行了多次試驗,終于確定了生產消光樹脂的新配方,并于6月10日順利完成了第一批500噸消光樹脂的生產。
地處西部的內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通過構建完整大循環產業鏈來彌補市場不平衡帶來的不利因素。任啟明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構建完整大循環產業鏈,煤—電—電石—燒堿—聚氯乙烯上下游一體化的深加工產業鏈次第延伸展開。”
江蘇安邦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將花大力氣跑市場、抓銷售,要強化對銷售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系統策劃,進一步增強營銷系統的活力和動力,做細做透以安邦為中心的200千米范圍內的氯堿市場,對精細化工產品則立足優勢客戶,確保合作穩定。同時,我們要圍繞農用化學品主業,進一步延伸下游產品鏈,以國家產業政策為指導,以科技創新為手段,立足高毒農藥產品替代,發展壯大農化主業,完善產品鏈,健全農藥譜。重點開發除草劑、阻燃劑等品種。
行業協會:結構性矛盾還是首要的
時值盛夏,中國氯堿行業卻感到絲絲的涼意。2010年已經過半,嚴峻的經濟形勢讓氯堿行業不敢輕言樂觀。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秘書長張文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當前行業發展的困難形勢作了剖析。
首先,氯堿行業產能增長勢頭并沒有得到遏制,擴產的態勢依然強勁。2009年燒堿產能增加了300萬噸左右;聚氯乙烯也有200萬噸的增量。預計2010年和2011年每年都將有200萬噸的增量,但這樣的增長會不會得到市場需求的支撐,還是個未知數。
其次,產業布局和區域供需矛盾沒有得到緩解,生產區域向中西部轉移,消費區域仍集中在東部地區。比如,西部地區電石產量占全國的95%,聚氯乙烯占全國的50%以上。但西部地區的聚氯乙烯消費比例不到20%,西部生產的產品主要還是流向東部沿海地區。這樣一種產業布局就造成產品在流動的過程當中,物流成本較高。
再次,國際市場低迷出口受阻,國內多余產能難以通過國際市場消化。尤其隨著國際匯率的變化和金融危機的影響,2003年以來我國的聚氯乙烯進口量一直是下降的。但是2009年國際聚氯乙烯市場低迷,中國進口聚氯乙烯數量增加了103%,而出口則下跌了61%。
張文雷同時指出,氯堿企業還面臨市場需求持續不振和夏季用電高峰限電的考驗,加之高耗能產業對能源的依賴受到國家電價上漲的影響,未來生產企業開工率將承受更大的下調壓力。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燒堿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原因在于下游行業如造紙、紡織、印染等進入傳統的消費淡季,這些因素造成下游市場對燒堿的需求相對減弱。由于近期聚氯乙烯下游制品行業中型材、管材企業開工不足,薄膜企業訂單減少,而扣板、制鞋等行業則面臨著嚴重的庫存積壓,產品滯銷,使得聚氯乙烯市場繼續呈現疲軟走勢。
張文雷介紹說,在來自成本和市場價格等多重壓力下,國內燒堿生產企業經營狀況不樂觀,特別是隨著產品價格逐漸貼近成本線,燒堿產品利潤將進一步被壓縮。根據協會掌握的情況,目前,盡管個別企業停車檢修,國內氯堿企業燒堿裝置開工率大多為滿負荷,但由于目前市場行情不樂觀,部分企業計劃減產,甚至停車檢修。中國氯堿工業協會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7月初,電石法五型料聚氯乙烯華東地區主流成交為6950~7050元/噸,華南地區實際成交為7000~7100元/噸。張文雷分析說,以這個價格,若再計算管理費用和損耗,不少企業已經面臨虧損。
“在當前形勢下,調整是氯堿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張文雷表示。從氯和堿兩條鏈上分析來看,氯產業鏈可通過開發新的氯產品來實現產品附加值的提高;而燒堿則可以通過與當地區域內的下游行業結成戰略合作關系來穩固銷售渠道,同時企業還應該重視國內市場的整體布局和出口渠道的拓展。”
張文雷建議:“氯堿行業應借此實現競爭模式升級,擺脫低級的價格競爭模式。講了很多年的整合現在是時候了。氯堿行業整合從力度和速度都在加大和加快,這種趨勢不可逆轉。氯堿企業在這種產業鏈結構優化的過程中應不斷增強其核心競爭力,跨區域聯合重組,優化產業布局。”他同時也指出:“對過剩產能的消化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采取多種形式,如上下游資源縱向整合、發揮規模優勢的橫向整合以及提升綜合實力,實現集中化、一體化和基地化混合整合等。在整合的同時,企業還要注重加大科技投入,推動產業結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