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內燃機行業發展前景
本文導讀:未來我國內燃機行業發展前景,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張小虞、常務副理事長陽樹毅以及到場的眾位專家學者對這一看法表示肯定,并明確指出,傳統內燃機和混合動力仍是未來10~15年發展的重點。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張小虞、常務副理事長陽樹毅以及到場的眾位專家學者對這一看法表示肯定,并明確指出,傳統內燃機和混合動力仍是未來10~15年發展的重點。
隨著人們對能源和環境的日益重視,內燃機因為高油耗、高排放的先天不足被推上審判席,與此同時,電動車及新能源概念則被捧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政策支持、輿論引導、廠家跟風……一時間,似乎電動車的普及已經指日可待。
事實上,發展電動車還有很多的技術瓶頸仍未解決,續航里程短,電池成本高,電的來源、全過程的碳排放,困擾電動車行業的諸多問題依然存在。
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認為,20年內新能源汽車未必成為主流,傳統內燃機仍有很大改進余地。博世表示,十年之內,電動車技術還不能成熟,2020年能夠走向批量生產就已經是相當樂觀的估計了。
2010-2015年內燃機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市場分析預測報告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張小虞、常務副理事長陽樹毅以及到場的眾位專家學者對這一看法表示肯定,并明確指出,傳統內燃機和混合動力仍是未來10~15年發展的重點。
2009年,中國生產內燃機6700萬臺,總功率達11.3億千瓦,產值2739億元。內燃機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眾無可爭議的重要支柱產業。同時,它也是所有動力裝置中,熱效率最高,熱點最小的。“所有可移動式動力裝置都是用內燃機作為核心動力,它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可替代。”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著名內燃機專家蘇萬華教授表示。
業內專家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的方向,但新能源汽車仍然還是有多種技術路線,像是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以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到底應該優先發展哪一種,還要按照市場前景來定。目前來講,混合動力技術更加成熟,相對價格更低,同時也能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所以現階段看來混合動力車是相對最有前景的。
和發展電動車相比,提升內燃機效率顯得更為迫切和現實。
“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每年消耗石油占世界消耗量的2/3。去年,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是47%,今年將達到51%,而在所有的石油消耗中,內燃機石油消費量占總消費量66%以上。”蘇萬華表示,“去年,中國消耗石油11億噸,如果內燃機能節能50%,省下的油相當于10個大慶油田。”
中國內燃機燃油消耗率平均220~350g/kW•h,比國外先進機型低20%左右,每年多消耗3000萬噸,相當于年石油消費量1/6,提高燃燒效率刻不容緩。
內燃機發明之初熱效率僅為12%,現在已經可以達到46%。2007年,美國燃燒學會提出,內燃機還有提高燃燒效率50%的可能。
專家預測內燃機仍然有25%~50%的節油潛力,如果石油資源可供使用60年,降低油耗25%就可以延長使用至80年,多出的20年,可以為開發利用新能源動力爭取時間。
發展柴油機乘用車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式。據統計,乘用車柴油發動機比汽油機節油30%,動力性也強,符合低碳經濟趨勢。且最近出臺的節能補貼政策中,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乘用車的消費者國家將給予一次性定額補助,這一政策也明確指出補貼對象包括柴油機車。
“長期以來,柴油車給中國人留下冒黑煙的印象,導致在歐洲占50%以上的柴油機乘用車在中國的占有率不到1%。”張小虞對此頗有些無奈,“事實上,中國的柴油機技術已經完全可以實現裝配乘用車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生產成本高和油品供應難。”
由于關鍵零部件技術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優質的關鍵零部件如燃油系統、泵、嘴等都需要進口,導致柴油機制造成本高昂,維護保養成本也很高。“平均一臺柴油機售價要高于汽油機1萬元左右。”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沈捷告訴記者。同時,由于柴油機對柴油的油品要求較高,國內只有少數城市可以實現供應,內燃機學會的專家們還在積極尋找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