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二、三線城市宏觀經濟發展情況
本文導讀:我國二、三線城市宏觀經濟發展情況,二、三線城市GDP總量雖不及一線城市,但近幾年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正處于快速增長期,城市規模及經濟水平隨之迅速提高,如合肥2009年GDP增長率達17.3%,位居前列。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二、三線城市GDP總量雖不及一線城市,但近幾年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正處于快速增長期,城市規模及經濟水平隨之迅速提高,如合肥2009年GDP增長率達17.3%,位居前列。
城市的發展與房地產業之間是一種互動關系:房地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城市是房地產業運行的載體;城市的飛速發展帶動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房地產市場的逐漸完善也將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35822.76億元,其中商品房銷售額為7955億元,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86%;到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增至340507億元,增幅為151%,而商品房銷售額增至43994億元,增幅為453%,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92%。6年間,全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速度遠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
2003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平均價格僅為2359元/平方米,到2009年增至4695元/平方米,6年時間將近翻了一番。其中,一線城市房價上漲速度遠快于平均水平,如北京上漲291%,上海上漲251%。為了穩定國民經濟,抑制房價非理性上漲,2010年4月,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一線城市成為調控的重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成交量迅速萎縮,而二、三線城市成交量則相對穩定。在一線城市房價過高、土地資源稀缺以及城市發展等瓶頸問題的共同作用下,開發企業及購房者逐漸把目光轉移至二、三線城市。
宏觀經濟發展情況
宏觀經濟與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具有正向相關性。房地產業是一個區域性很強的產業,其發展水平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人口數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費結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公共設施越完善,居民消費能力越高,當地房地產市場發展水平也就越高,同時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會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二線城市GDP增速普遍高于一線城市
GDP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它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北上廣深”創造的GDP占全國比重相對較大,居全國前四位,上海2009年GDP高達14901億元,居首位。這些城市房地產市場也較為成熟,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GDP的增長幅度漸趨平緩,對比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2009年的GDP增長率,“北上廣深”的增速明顯低于部分二、三線城市,尤其是上海GDP增速8.2%,處于較低水平。二、三線城市GDP總量雖不及一線城市,但近幾年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正處于快速增長期,城市規模及經濟水平隨之迅速提高,如合肥2009年GDP增長率達17.3%,位居前列。
2001年至2005年間,一線城市GDP占全國GDP比重的增長幅度相對較大,此期間房地產市場發展也較為迅速;2005年,該比重開始下滑,至2009年占比13.1%,較2005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而35個大中城市中,二、三線城市GDP占全國比重保持在25%左右,2009年為27.4%,與2005年相比上升1.2個百分點,發展速度快于一線城市。
二、三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于一線城市
2000年以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些地區房地產市場需求量也較大,但近幾年,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其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較為平緩,而一些二、三線城市經濟則進入快速增長期,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增長較為迅速。如2007年合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高達21.92%,明顯高于北京和上海。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雖然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同程度下滑,但武漢、合肥等一些二、三線城市居民收入增長率仍高于北京、上海。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帶動了房地產需求量的增加,進而帶動了地區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吸引了更多投資企業的目光。
二、三線城市房價收入比較為合理,購買力強勁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部分城市房價瘋狂上漲,上漲速度遠快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速,已大大超出了居民的購買能力。2009年北京、深圳、上海房價收入比分別為14.8、14.8、12.9,而長沙、重慶、沈陽等二、三線城市房價收入比分別為5.2、6.2、6.5,明顯低于“北上廣深”。
一線城市過高的房價使得剛性需求無法實現,投資、投機性需求占領市場。而二、三線城市房價收入比較低,居民購買力較為充裕,而且房價和收入上漲空間比較大、上漲速度較快,為開發商提供了較大的利潤空間及較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