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影響我國網絡購物因素淺析
本文導讀:2010年影響我國網絡購物因素淺析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一些商家網上售賣假冒偽劣商品主要是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網上銷售的價格優勢,將假冒偽劣商品銷售給消費者。在實體商場購買的電子產品一般都有保質期。而網購電子產品售后服務問題嚴重。
2010年國內的網絡市場銷售交易金額超過了5000多億元,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1.48億。日前來自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信息顯示,在網絡交易迅猛發展的同時,影響網絡購物的五大因素愈發凸顯。
第一大因素是網上售賣假冒偽劣產品
一些商家網上售賣假冒偽劣商品主要是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網上銷售的價格優勢,將假冒偽劣商品銷售給消費者。消費者一旦發現商品存在問題時,往往很難找到經營者。既使找到了,經營者也會以各種理由搪塞推脫。尤其是異地消費,發生消費糾紛解決時間長,處理過程繁瑣。消費者一方缺乏有效的維權證據,比如購物發票、廣告宣傳內容、維修記錄等,增加了消費者的維權難度。
據調查,消費者對網絡假冒商品交易的投訴,主要集中在數碼產品和通訊器材、珠寶首飾、化妝品、服裝、圖書音像、國際名牌產品等方面。
第二大因素是網絡排名誤導消費者
不少消費者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些國際時尚品牌時,常常搜索到許多“貼”著國際時尚大牌的山寨網站,而且這些網站甚至排到前列,讓人難辨真假。
通常消費者會認為,信用高的網店,商品質量就越有保障。所以一般會選擇“信譽度”高的商家去購物。殊不知目前網絡上出現了專門幫助賣家炒作信用的黑色產業鏈,一手收錢,一手將不良網店的信用度人為炒高,欺騙消費者。另外有的網站在消費者購物后,就會自動“跳”出相關的對話框,對交易進行評價,一些買家不負責任給出“注水評價”,而有些評價干脆就是“顧托兒”所為。
第三大因素是網購產品售后服務成為瓶頸
在實體商場購買的電子產品一般都有保質期。而網購電子產品售后服務問題嚴重。如維修網購電子產品常常需要寄回網購商家,再由商家寄回生產廠家,往往造成一個小毛病需要很長的維修周期;電子產品在網購售后維修過程中,往往由于運輸產生二次性損壞;由于維修責任等義務的不明確,部分維修點或廠商經常更換次品元件或部件;甚至某些網購電子產品聯系廠商客服,可能是由于特殊渠道流向網店的產品,廠商客服要么不予理會,要么在保修期內也要加收其他額外的維修費用;網購商品用戶一旦需要安裝調試服務,那么就需要額外加錢,因此消費者實際購買的費用可能并不比其他的購物形式價格低。
第四大因素是在網購商品與快遞責任不明晰
網購商品一般是貨到付款并由快遞公司送貨給消費者。由于網絡公司與物流公司只是業務上的委托關系,消費者在收到貨物時,必須先簽字后驗貨。如產生質量問題,網絡公司和物流公司互相推諉,法律責任不明確。
第五大因素是網絡支付手段問題較多
2011-2015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由于在線支付涉及消費者的資金安全,所以支付領域的問題消費者尤其關注。消費者在支付環節主要遇到的問題包括消費者的瀏覽器與銀行系統不兼容,在線點擊支付按鈕之后,無法自動跳轉到銀行頁面,無法完成支付;銀行技術系統出現問題,消費者已經完成在線支付,但是未能自動跳轉到銀行的成功支付頁面,無法下載更無法打印;商業網站與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的互動出現問題,消費者已完成支付的信息無法傳達到第三方支付平臺,或者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發出成功支付信息,但沒有成功的傳遞到在線旅行網站;臨時出現電信故障,導致在線支付中斷,即使消費者已經支付,卻無法獲得成功支付通知;消費者未開通網銀功能;消費者開通的網銀功能有消費限額,超出上限無法支付等。有的消費者在支付不成功時,急于成交,甚至直接匯款給私人賬戶或者用ATM轉賬,這種情況下支付安全更難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