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生物燃料發展概況
本文導讀:2011年我國生物燃料發展概況
中國產業信息網訊:
內容提示:同時,土地資源短缺也制約著我國第一代燃料乙醇的發展。國土資源部的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人均耕地1.38畝,而美國、巴西人均耕地分別為10.5畝和30畝。我國耕地資源匱乏,糧食安全始終應是政策考慮的首要因素,因此我國不能按照美國、巴西發展玉米、甘蔗乙醇的模式發展生物燃料產業,這是限制我國當前燃料乙醇發展的根本原因。
我們調研發現,生產成本高、土地資源緊缺等因素決定了我國第一代燃料乙醇不能大規模推廣;而第二代纖維素乙醇、第三代微藻柴油等技術又不成熟,商業化投產尚待時日,多重因素導致了我國生物燃料生產發展緩慢。
第一代燃料乙醇技術成熟,國內外技術差距不大,但我國生產成本、單位能耗均明顯偏高。目前,國內生產水平較高的是吉林燃料乙醇廠,全部采用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在乙醇生產技術、污水處理以及節能環保方面已做到噸燃料乙醇玉米消耗量為3.1噸,耗能0.5-0.6噸標準煤,耗水8噸左右。但與美國相比差距還很大,如美國噸乙醇能耗約為0.4噸標煤。我國燃料乙醇生產成本約841美元/噸,而美國為507-634美元/噸,巴西僅370-420美元/噸。在生物柴油方面,我國植物油資源有限,需開辟新油源小油桐和麻風樹等,或由國外進口;而地溝油難以滿足產能的要求,而且不宜大規模生產,同時生物柴油生產成本接近石油柴油的2倍。
同時,土地資源短缺也制約著我國第一代燃料乙醇的發展。國土資源部的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人均耕地1.38畝,而美國、巴西人均耕地分別為10.5畝和30畝。我國耕地資源匱乏,糧食安全始終應是政策考慮的首要因素,因此我國不能按照美國、巴西發展玉米、甘蔗乙醇的模式發展生物燃料產業,這是限制我國當前燃料乙醇發展的根本原因。
2011-2015年中國生物燃料行業運行態勢與投資前景評估報告
此外,目前纖維素乙醇、微藻柴油等生物燃料轉化工藝、技術還需做進一步的產業化示范。用秸稈類農林廢棄物生產的纖維素乙醇為第二代生物燃料,已被列入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十二五”期間會有較大的進展;而用微藻生產的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則被視作第三代生物燃料,剛進入中試階段。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曾表示,雖然國內不時有廠商聲稱已突破纖維素乙醇商業化生產瓶頸,但并沒有拿出符合標準和規模的產品。此外,目前秸稈類農林廢棄物直燃發電和固體成型顆粒技術更加成熟,經濟效益也相對較高,因此,第二代生物燃料并不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有豐富的非糧生物質資源有待開發利用,但這些作物普遍存在收集、貯運難題,生產中又有技術、工藝、設備不成熟等諸多問題。另外,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和工業化生產的連續性也與發展燃料乙醇形成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