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分析
本文導讀:一是調結構、轉方式仍亟待實質性突破。2010年中國經濟調結構取得了積極進展,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上年回落了6.2個百分點,回落幅度近年來少見;外貿順差規模連續第二年縮減,2010年下降6.4%;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92%。
內容提示:一是調結構、轉方式仍亟待實質性突破。2010年中國經濟調結構取得了積極進展,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上年回落了6.2個百分點,回落幅度近年來少見;外貿順差規模連續第二年縮減,2010年下降6.4%;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92%。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將給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國將進一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施新興產業戰略和區域發展規劃,將催生一批新的產業增長點和區域發展極;大力改善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有利于激發經濟活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功實踐不僅進一步豐富了政府宏觀調控的經驗,也提高了企業應對競爭和風險的能力。但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通脹壓力仍然較大,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上升,干旱、地震和暴雨等嚴重自然災害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國內經濟形勢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一是調結構、轉方式仍亟待實質性突破。2010年中國經濟調結構取得了積極進展,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上年回落了6.2個百分點,回落幅度近年來少見;外貿順差規模連續第二年縮減,2010年下降6.4%;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92%。
但調結構、轉方式仍亟待實質性突破。溫家寶總理在剛剛閉幕的“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后五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在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但一些地方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目標中,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仍然提出五年經濟總量翻番等高增長目標。公開信息顯示,僅在省級規劃之中,就有許多地方制定的“十二五”經濟增長目標達到兩位數。例如重慶市提出,到2015 年地區GDP 年均增長保持在12.5%左右;安徽省提出,力爭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廣西、黑龍江、福建、甘肅、貴州、云南等省區也有類似“翻一番”目標。即使是北京、上海、深圳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已刻意調低了經濟增長目標,但仍然高于中央目標。
二是通脹預期增加。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國際大宗產品價格暴漲、熱錢流動,此外,中東局勢不穩導致的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也加大了中國輸入性通脹壓力。與此同時,國內工資上漲,資源價格上調,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壓力仍較大。三是節能減排任務仍然較重。由于2010年為完成“十一五”規劃規定的節能減排目標,一些地方采取了某些較為極端的手段,在結束“十一五”規劃考核之后的地方經濟,能否繼續按節能減排要求保持經濟結構穩定發展,而不出現反復,是地方政府面臨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