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云計算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本文導讀:縱觀全球,無論是Facebook還是Google,都提供了一套自己的AppEngine平臺,讓開發者無需投入硬件及運營平臺,就可以輕松構建和托管網絡應用程序,共享龐大的用戶資源及運營模式,大大便利了網絡應用的開發,特別是對于沒有能力搭建規模性運營平臺的應用開發者來說,更是提供了一種開放、透明的盈利方式,因此日益受到互聯網應用開發者的推崇。
內容提示:縱觀全球,無論是Facebook還是Google,都提供了一套自己的AppEngine平臺,讓開發者無需投入硬件及運營平臺,就可以輕松構建和托管網絡應用程序,共享龐大的用戶資源及運營模式,大大便利了網絡應用的開發,特別是對于沒有能力搭建規模性運營平臺的應用開發者來說,更是提供了一種開放、透明的盈利方式,因此日益受到互聯網應用開發者的推崇。
2010年,中國的云計算市場已經由“播種”進入“開花”階段。云計算在國內已不僅局限于概念炒作,一些云計算項目正在切實地實施,并且被更多的用戶使用。2011年的云計算市場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趨勢一:私有云“套餐”持續升溫
從2 0 0 9 年6 月份I B M 推出CloudBurst以來,虛擬計算環境聯盟(VCE),HP,Oracle也先后推出了私有云的整體解決方案,各大廠商推出的這些解決方案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集硬件、軟件和服務于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
這樣的私有云“套餐”可以幫助企業用戶實現“一站式”快速搭建云計算架構,甚至連私有云的使用培訓都打包在解決方案之內,這些都可以降低企業用戶部署云計算的難度,從而加快云計算走進企業內部的進程。
可以窺見,“套餐”的形式是私有云的一個發展趨勢。
2012-2016年中國IT運維服務市場運行態勢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趨勢二:App Engine繼續發展
隨著云計算等技術概念的落地,越來越多的應用開發將圍繞著App Engine展開。
縱觀全球,無論是Facebook還是Google,都提供了一套自己的AppEngine平臺,讓開發者無需投入硬件及運營平臺,就可以輕松構建和托管網絡應用程序,共享龐大的用戶資源及運營模式,大大便利了網絡應用的開發,特別是對于沒有能力搭建規模性運營平臺的應用開發者來說,更是提供了一種開放、透明的盈利方式,因此日益受到互聯網應用開發者的推崇。
2010年,新浪和百度相繼推出了各自的App Engine平臺,為中國的開發者提供了一個屬于國人自己的云計算開發平臺,盡管這些平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就如App Engine的鼻祖Google AppEngine也存在不少問題。
2011年,國內的App Engine將會繼續發展,或許會有更多的互聯網廠商進入這一領域,在性能方面也會有所提高。
趨勢三:云服務商整合更多服務
隨著云計算平臺的發展,許多人對AWS(亞馬遜網絡服務)平臺上推出新功能和新服務產品的速度感到驚訝。AWS推出了使用GPU支持的超級計算機,協同部分運行中的集群計算(Cluster Compute)實例一起工作。云DNS服務Route53和針對手機開發者的新軟件開發包(SDK)等都是他們持續進行創新的一個縮影。
2011年,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公司推出大量低價、可擴展基礎設施的新服務。當然,這些服務是否會擁有其期待的用戶數,就要看其性價比及其是否匹配用戶的需求。
趨勢四: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
談到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的問題,就必然會涉及標準化的問題。云計算的標準一直是云計算領域最糾結的一件事情。不同的標準機構都在做云計算的標準,誰才是真正的標準?結果是,用戶只能面對這一大堆標準,繼續被某一家廠商綁定,任由命運被他人掌控。
云計算時代,用戶有必要將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重新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這不禁讓人回想起Java當年走紅的原因:幾年前,當 Java技術第一次作為一種因特網的革命力量出現的時候,它的許可證擁有者—— Sun公司,提出了這樣一句口號:“一次編寫,隨處運行”,這口號簡潔地描繪了這種新開發的語言和運行時的環境。Java 編程語言有效地定義了可移植性的概念,它的一個重要優點就是允許開發者從各自的操作系統或者硬件平臺強加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當然,Java并沒有實現應用程序的互操作性。
同樣,在云計算時代,如果能夠實現云計算平臺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就像當年Java將開發者從操作系統或硬件平臺中解救出來一樣,就能夠把云計算用戶從各大廠商的牢籠中解救出來,這將會是與Java一樣偉大甚至更偉大的創舉。
在可預知的未來,在許多云之間保持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的方法在戰略上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