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國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形勢分析
本文導讀:“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各產業都確定了重點突破領域。上述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將引領我國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成為其新的增長點。
內容提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各產業都確定了重點突破領域。上述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將引領我國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成為其新的增長點。
1. 國內政策環境總體向好,但仍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一直高度重視高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以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國內政策環境總體向好,新增長點正在形成。
2010 年,國家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擺在了突出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也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各項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將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推動高新技術產品貿易轉型升級,促進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加快發展。
國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重點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的新增長點正在形成。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各產業都確定了重點突破領域。上述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將引領我國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成為其新的增長點。
盡管國內政策環境總體向好,但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例如,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2012-2016年中國生物燃料市場競爭格局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2. 新比較優勢正在形成,傳統比較優勢正逐步削弱中國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的新優勢正在形成。一是人力資本優勢。我國勞動力數量繼續保持優勢的同時,勞動力素質明顯提高,通過教育和培訓,我國人力資源優勢正在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當前,我國已全面實行真正免費的義務教育,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從8. 5 年增加到9 年以上,居發展中國家前列。高等教育學歷的從業人數達到8200 余萬人,居世界第一位,并且每年有600 多萬大學畢業生源源不斷地充實到勞動力大軍中。這使我國將逐步從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本大國,形成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大人力資本優勢。二是資本優勢。2010 年年末,我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2. 8 萬億美元,穩居外匯儲備第一大國地位,加之國內居民龐大的儲蓄規模,使得我國有充足的資金發展高技術產業,支持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資本相對充裕的新優勢正在形成。
三是技術研發優勢。我國啟動了“創新型國家”體系建設,通過自主研發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途徑,不斷強化我國技術研發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到2015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2. 2% ,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將提高到3. 3 件。我國技術研發新優勢正在形成,這將成為未來我國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的強大支撐力量。
但是,當前國內也面臨著環境資源約束增強、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傳統比較優勢正在逐步削弱。一是資源環境約束增強。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生態環境脆弱,又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面臨改善民生的艱巨任務和資源環境的巨大壓力。到2030 年,中國人口接近15 億,人均耕地面積要在目前1. 38 畝的水平上減少10% 以上,保障糧食安全的壓力不斷增大。
2009 年全國七大水系劣五質類水質斷面比例仍達18. 4%,中國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大氣污染、垃圾圍城、工業點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問題仍很嚴重。二是原材料價格上漲,通脹壓力仍然較大。全球的寬松貨幣政策造成了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中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很大,鋼鐵、有色金屬、化肥、藥劑等原材料以及生活必需品價格不斷上漲,直接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三是勞動力成本上升。自2008 年1 月生效的《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特別在2010 年以來我國產業工人不斷要求加薪和改善工作條件的背景下,企業引進和留住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的成本上升較大; 以富士康為例,深圳生產基地流水線工人的月最低基本工資從900 元漲到目前的2000 元。此外,人民幣匯率長期升值趨勢對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對外貿易發展也構成了挑戰,企業面臨的匯兌損失風險不斷增加。
3. 高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總體競爭能力不強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第一,高技術產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2010 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回穩態勢進一步鞏固,高技術制造業累計完成總產值76156 億元,同比增長24. 6%; 增加值同比增長16. 6%,高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近1 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增加值等關鍵數據已逐漸回歸至金融危機前正常年份的增長水平,基本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態勢。第二,高技術產業技術水平穩步提升,部分領域開始逐步占領國際前沿領域。隨著科研投入的穩步增長,我國高技術產業研發實力不斷提高,部分產業的核心技術研發實力雄厚,重大技術不斷突破。例如,生物育種等部分產業的總體技術水平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部分產業某些技術領域處于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車等部分產業行業標準國際領先。
“十二五”期間,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和國內政策環境的不斷改善,我國高技術產業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創新能力與技術水平也將進一步提升。
盡管高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產業總體競爭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例如,我國航空航天產業核心技術、部件及元器件仍依賴進口,缺乏在國際招標中的議價權,與歐美國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而且,我國高技術產業中的企業80% 以上是外資制造型企業,基本屬于跨國公司的加工廠,研發投入非常少,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以風電設備為例,目前我國僅局限于材料的選用和局部工藝的改進,沒有形成掌握風電整機總體設計方法的核心技術,變流器、軸承、變槳矩系統等關鍵設備和技術主要依賴進口; 已投運的風電機組對電網故障和擾動的過渡能力不強,多數機組不具備有功、無功掉節性能和低電壓穿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