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金融信息化戰略規劃展望
本文導讀:注意建立體系化的數據管理制度與流程。許多金融企業雖然在過去幾年里具備了很好的硬件層面的數據基礎平臺,但是,如何管理好數據,并應用好數據,以提供準確有效的決策信息給管理層,這其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分析和高效的數據管理。而隨著金融業務的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發展,各種業務運營對于數據應用、數據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內容提示:注意建立體系化的數據管理制度與流程。許多金融企業雖然在過去幾年里具備了很好的硬件層面的數據基礎平臺,但是,如何管理好數據,并應用好數據,以提供準確有效的決策信息給管理層,這其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分析和高效的數據管理。而隨著金融業務的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發展,各種業務運營對于數據應用、數據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新的“十二五”期間,金融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行業,勢必將面臨更多的沖擊和挑戰。
我們將結合國外金融業信息化發展趨勢,分析我國金融業信息化建設方向及重點建設領域,給出金融業信息化發展的幾個關注點。
2012-2016年中國金融IT市場供需預測與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第一,需要重點關注信息化建設是否能夠和企業的業務戰略相匹配。
長期以來,金融業信息化建設往往是被動地滿足于業務需求,信息科技部門疲于解決一個個由業務部門拋出的臨時性應急性的問題。在市場化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銀行需要結合“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方向性和政策性的要求,制定出滿足自身需要的業務戰略發展方向。以中小型商業銀行為例,其未來的戰略舉措可能包括有:引入戰略投資、進行跨區域經營、實現上市融資等等。金融企業在面臨上述戰略舉措的時候,需要考慮在將來如何化原先的被動響應為主動支持。我們以跨區域經營為例展開討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管理半徑被大大增強,管控力度也需要配合管理半徑的延伸得到有力的貫徹。一方面,信息化系統可以將管理層制訂出的各種業務流程實現并固化在業務應用系統中,使管理層的流程設計和管理理念得到良好的執行,另一方面信息化可以提供的,恰恰是能夠經濟高效地可以把世界“縮小”,將信息從千里之遙轉瞬間傳遞到咫尺之間,從而在時間和空間上將管理的可覆蓋半徑大大“擴大”,使管理決策層擁有一個可方便地進行跨遠距離溝通的經營管理利器,從而有效支撐跨區域業務戰略的開展。
第二,通過信息化的技術手段達成 “以客戶為中心”市場營銷策略。
金融業競爭的激烈化提高了差異化的市場營銷策略的重要性,各個金融企業需要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渠道體系,以進行精確的客戶群定位,準確的客戶行為分析,從而能夠充分挖掘各類客戶的需求特點,以“度身定做”出客戶服務,提升客戶體驗,提高客戶滿意率。而在傳統的商業銀行競爭活動中,信息技術一直作為后臺支持存在,幾乎沒有直接接觸客戶和市場的機會。隨著數據的集中化,帶來了海量客戶信息的高度集中化,特別是在“以客戶為中心” 的指導思想下設計核心業務系統和CRM 系統,可以提供并存儲豐富的客戶基本信息和原始交易信息,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BI 技術挖掘客戶資源,利用數據庫營銷進行市場的微觀細分,從而實現交叉銷售,對市場營銷提供最直接的幫助。例如,在國外很多先進銀行對營業部的定位就是提供咨詢服務,而不再是提供類似于存取款等傳統的業務處理服務,取而代之地由網銀、呼叫中心、合作伙伴等滿足客戶的上述業務需求。利用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去整合各種服務,尤其是整合各種渠道以提供特色化的服務和產品,是金融企業業務發展的當務之急。特別是近年來私人業務迅速發展,從過去的存取款、國庫券拓展到私人理財、信用卡、房貸、車貸、等多個品種,產生分層服務、多渠道客戶交互服務等多方面的需求,亟待銀行的信息系統建設迅速跟進。
第三,注意加強運用信息化工具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通過數據的大集中,將原先分散在全國乃至全球的業務系統集中在一起,統一和固化業務處理流程,有效減少和杜絕人為操作上的風險。但防范操作風險僅僅是信息化創新在風險管理領域最初級的應用,只有真正建立起全面風險管理的信息體系,才能有效防范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各種風險的發生。特別是在新巴塞爾協議中,要求銀行的風險權重的計量更準確,風險認識更加全面,并建立完善的內部評級法。為滿足其要求,金融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要求,結合國際先進企業風險管理的經驗,實現風險管理技術,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轉變,以內部評級系統為核心,開發全面風險管理系統,準確度量各種風險,使風險限額、經濟資本、產品定價、績效考核等各種管理手段與金融風險更加匹配,相互銜接更加緊密。
第四,建議把有策略、有步驟、有選擇投入IT 外包化運作作為新時期信息化發展的策略之一。對金融機構而言,發展業務和發展新產品一樣,面臨著較大的壓力,所以,這些機構需要集中主要精力于發展核心業務。由于涉及海量的數據以及極高的安全性要求,銀行在面臨競爭和創新壓力的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IT 運營壓力。由此,IT 外包服務在金融領域信息化建設中所處的地位也就日益凸顯,它可以使金融業整合利用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的專業技能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集中優勢資源,充分發揮自身核心競爭力,增強金融系統對環境的迅速應變能力,是金融企業在信息化進程中快速獲取相對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國外眾多的大型金融機構中,信息化業務的外包化運作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國內,金融業的信息化業務對外包隊伍要求比較高,而國內的IT 外包水平仍然處在比較初步的階段,因此并不可以一味地完全照搬。
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需要把握一個良好的時機和節奏逐步開始IT 外包化運作,因此可以考慮先把信用卡等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同時對關鍵系統加強培養自己團隊人員的技術能力。
第五,注意建立體系化的數據管理制度與流程。許多金融企業雖然在過去幾年里具備了很好的硬件層面的數據基礎平臺,但是,如何管理好數據,并應用好數據,以提供準確有效的決策信息給管理層,這其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分析和高效的數據管理。而隨著金融業務的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發展,各種業務運營對于數據應用、數據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良好的數據管理制度與流程體系將極大地增強數據管理與應用工作在各業務部門的推動力和執行力,有力地促進金融業務運營的規范化,提高IT 系統的建設效率和質量。
第六,考慮加強信息安全保障,維護系統安全運行。我國金融業要建立完善的金融信息保密體系和監測體系,建立以身份認證為基礎的管理機制,提高網絡訪問的認證強度,以有效防止金融犯罪。其次,積極加強系統安全的檢查和審計,建立起體系化的信息安全保障和溝通機制,認真落實安全責任制,切實保障信息化服務體系安全、平穩、高效運行。另外,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應急處置機制和信息通報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并進行定期演練,提升金融信息系統預警、應急處置和恢復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統技術風險,保障金融業務的連續穩定運行。
金融業的信息化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活動,且因為其影響到企業前、中、后臺方方面面的業務模式和系統建設,一個全面、清晰、可執行的IT 戰略規劃方案可以幫助企業有效達成戰略目標。而考慮到IT 戰略規劃需要充分結合企業的自身發展特點、企業所在的外部環境以及企業信息化歷史上的遺留問題等諸多復雜因素,加之IT 建設的資金投入相當巨大,因此需要審慎進行IT 戰略規劃的制訂。同時,金融企業不僅在進行信息化的開始要建立總體戰略架構,在信息化實施過程中也要對戰略目標和決策進行評估和修正,總結前期信息化成果,根據實際情況為下一階段信息化發展的方向做出調整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