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國ICT產業前景預測
本文導讀:盡管從去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中得出,2012年全國固定投資將放緩,但堅持在ICT領域投資仍應該被視為一項長期的政策。當然,從未來中長期的發展來看,除了保證穩健的投資外,如何保障和提升投資質量才是重點,是提升ICT領域競爭力的關鍵。
內容提示:盡管從去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中得出,2012年全國固定投資將放緩,但堅持在ICT領域投資仍應該被視為一項長期的政策。當然,從未來中長期的發展來看,除了保證穩健的投資外,如何保障和提升投資質量才是重點,是提升ICT領域競爭力的關鍵。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動向歷來都是業界最為關注的話題,那么2012年“三駕馬車”對于ICT產業的影響力如何?ICT行業又應該如何應對這些變化?我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提升投資質量,二是提升出口質量,三是加強內需引導。
投資質量亟需提升無論全球經濟發展形勢如何,必要的、長期的投資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對于許多國家而言,加大ICT產業的投入被普遍認為是最有潛力的投資,不一定對當下經濟起到多大作用,但對未來發展絕對是穩贏的投資。
盡管從去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中得出,2012年全國固定投資將放緩,但堅持在ICT領域投資仍應該被視為一項長期的政策。當然,從未來中長期的發展來看,除了保證穩健的投資外,如何保障和提升投資質量才是重點,是提升ICT領域競爭力的關鍵。
2012-2016年中國3G終端市場行情動態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從我國當前ICT領域的綜合競爭力看,需要加強三方面的投資和質量管控。
一是基于國家和政府層面的投資,尤其是在基礎材料科學、底層芯片設計與工藝制造、測試技術與測試產業、前沿學科研究等領域的投資。與之前投資所不同的是,這輪投資應該著重向企業直接投資或者產學研結合相對市場化的科研機構進行投資,以便能夠使投資轉化效果更為突出。
這方面還包括國有大型企業和地方政府聯合推動的相關戰略,比如寬帶戰略、物聯網戰略、云計算戰略等,還需要特別注重投資質量。2011年政府圍繞云計算、物聯網以及無線城市等領域進行的投資都略顯粗糙,許多地方政府并沒有想清楚自己在云計算或物聯網領域能夠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甚至連概念都不清楚,最終往往為房地產借機炒作提供了機會。
真正投向云計算和物聯網產業的研發資金十分有限,甚至很多地方政府開的都是空頭支票。
二是民間資本市場的投資。目前來看,這方面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移動互聯網等新興ICT行業和成熟企業的再投資上,一般用于企業IPO前期的融資。這方面的活躍度在未來幾年仍將持續,但我們也看到其中存在大量泡沫,從2010~2011年獲得投資并上市的多家ICT企業來看,許多企業都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更多的都是以圈錢為目的的短期行為。如果這樣下去,中國在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創新將受到很大的打擊,創業者和投資者需要端正心態,真正投入到創新和長遠發展中。
三是企業自身投入研發。這是中國當前亟需改觀的問題,許多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由于信貸收緊、利潤微薄、現金流緊張和企業規劃等問題,投入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的資金十分有限,這極大地限制了企業的長期競爭力。甚至許多大型國企也不愿意投入資金搞研發,而是去搞房地產這類見效更快的投資。
就第三點來看,在保證投資質量方面還有兩個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是由于信貸收緊,國有銀行普遍不給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信貸,這給中小型企業的運行帶來巨大壓力。而在民間信貸方面,過高的融資成本更給企業的長遠發展戴上沉重的枷鎖。近期,北京市將設立150億元的中小型企業創新孵化基金,目的就是對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方面給予一定的幫助。希望類似的政策能夠在政府及國有銀行間形成更多良性互動的措施。
二是上游產業鏈控制者如通信運營商、電網運營商、廣電運營商等在集中采購時需要充分考慮下游產業鏈的良性發展問題。諸如“低價中標”的采購策略會造成企業產品質量下降、設備商利潤過低而無法有效投入研發、惡性競爭頻現等惡性循環,最終使得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遭受重大損失。
出口質量亟待升級2011年1~10月,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9240億美元,同比增長12.9%;其中,出口5386億美元,同比增長13.6%,占全國外貿出口的34.8%。
1~10月,通信制造業實現銷售產值9211億元人民幣,增長28.2%;出口交貨值4592億元人民幣,增長18.9%。1~10月生產手機92435.7萬臺,增長20.6%;生產移動通信基站5718.9萬信道,增長14.0%;程控交換機2452.5萬線,增長14.8%。
雖然從前10個月的數據來看出口有明顯的增長,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的幾個主導大批量產品如微型計算機(臺式和筆記本電腦)、基礎電子元器件、移動手持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白色家電、程控交換機等,都屬于較低附加值且低利潤的ICT產品。雖然數量十分龐大,在多個領域居世界第一,但利潤貢獻卻低得驚人。
僅以手機出口為例,富士康作為內地最大的代工出口企業為蘋果生產iPhone,蘋果每售出一臺iPhone手機,就能獲得其中利潤的58.5%,而作為主要的iPhone組裝地,中國內地相關業者從中能獲得的利潤只有1.8%。最關鍵的是,其核心部件幾乎全部來自美、日、韓及我國臺灣地區,說明我國企業在移動終端設備核心部件方面的競爭力十分薄弱。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ICT相關制造業的窘境,它們依然以加工組裝制造為主,依靠低勞動力價格規模制勝。在今天能源及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環境治理成本不斷上升等多重壓力下,這種優勢還能保持多久?出口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在于研發和制造含金量更高的產品,如系統軟件、光器件、移動通信核心網等較高附加值的產品。
但從長遠來看,ICT產品的核心部件、系統軟件、分析軟件、測試系統等仍掌握在美、日、韓及歐洲部分國家手中,想要短時間內提升出口質量并非易事。
所以,應該牢牢抓緊這波經濟調整的機會,鼓勵和支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相關政策,鼓勵投入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
2008年,我國投入4萬億巨資以期拉動經濟增長,寄希望投入企業的研發資金能夠轉化為增長動力,在未來幾年有效提升我國在若干領域的競爭力。從某種意義上講,2012年就是驗證4萬億投資的有效性和成果的一年。社科院最近的報告指出,2012年中國有望迎來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質量最好的一年,那么,出口質量就是一個最好的檢驗標準。
內需拉動重在應用從宏觀經濟角度看,2012年拉動中國發展的“三駕馬車”可能有兩駕都將處于慢速狀態,即投資和外貿出口。那么,希望只能寄托于擴大內需了。
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關鍵是要擴大內需、增強國內需求的拉動作用。官方為“擴內需”設定的三條主要路徑是:促進消費需求持續增長;保持合理投資規模;加強煤電油氣運的運行調節,為擴內需提供有力支撐。
那么,內需是否充足呢?尤其是對ICT相關產業而言,內需能否有效拉動其增長呢?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中國的ICT產業發展主要依靠規模投資和用戶規模驅動。那么,在投資減緩的情況下,用戶規模驅動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擴內需的關鍵。
但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多個領域的用戶規模都開始走向頂點。以2011年來說,全球第一大PC市場、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全球第一大移動互聯網市場的三大光環同時被賦予了中國市場。目前,中國有近10億的移動電話用戶、2.8億固定電話用戶,網民總數達到5億,微博用戶達2.8億。
在我們為若干光環慶祝的時候,我們也看到未來增長的空間越來越窄。這也說明,依靠用戶規模高速增長的時代即將結束。
那么,在投資規模、用戶規模增長雙雙放緩的狀況下,內需拉動就是一個新命題。
與2008年所不同的是,上一輪內需有舉國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做保障,ICT行業只要抓住不同領域的需求,即可分享這4萬億蛋糕。而到2012年,沒有4萬億投資做保障,政府的有限投資更多是為了保障上一輪投資的有效收尾。ICT領域寄希望外部投資拉動內需的可能性非常小。
因此,自我投資和造血能力就非常重要。
目前來看2012年和2011年相比并無太大變化,大規模網絡建設仍然不會出現。聯通和電信在3G高速增長的過程中,會進行一定范圍內的擴容和補盲以及室內覆蓋等。但鑒于二者的現金流狀況,投入也不會太大。在固網方面,鑒于去年反壟斷的陰影,兩家運營商可能會加大投資,但從寬帶建設的角度來講,很大一部分資金都將投入到營銷和非設備投資(進場費等)上。移動終端領域的投資在2012年仍將是大戶,因為未來兩年將是中國3G和智能手機的高速切換期,以三大運營商多年的經營思維,爭奪用戶仍將是重點,補貼力度都會很大。
但是,隨著網絡設備、相關配套設施、智能手機等產品價格的大幅度降低,對于諸多設備商而言,這方面的收益只會減不會增,除非到新的一輪投資窗口。
因此,內需的拉動還要圍繞現有基礎網絡和通信服務,要調動現有用戶群,以及個人、企業和行業的需求,推出符合不同用戶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帶動用戶消費。
比如3G網絡經過幾年的建設和運營,不僅激發了三大運營商的競爭活力,而且帶動了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整體發展,傳統互聯網公司、新進入的移動互聯網業務開發者、智能手機制造商等都依托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迅速壯大。與此同時,也激發了用戶對移動互聯網業務的使用熱情,用戶在非語音通信方面的支出明顯增長,在智能手機方面的投入也十分明顯。
另外,三大運營商在2 0 11年掀起的無線城市建設熱潮,有效提升了政府公共部門的服務水平,也創造了不少的商業價值。在物聯網方面,運營商對交通、農業、安防等方面的創新起到了積極作用,給這些行業增加了不少新的附加值。
可以說,應用和服務創新將是未來幾年ICT領域拉動內需、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關鍵。整個ICT產業需要抓住這個機遇,理清自己扮演的角色,積極提升服務和創新的能力,為擴大內需,為我國經濟轉型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