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農機產業運行態勢分析
本文導讀:農機行業的空前繁榮吸引著新生力量的不斷加入,據權威部門統計,目前我國大小農機企業已經達到了8 萬家,從國家支持的補貼產品目錄來看,補貼品種和型號在飛速的增長。
內容提示;農機行業的空前繁榮吸引著新生力量的不斷加入,據權威部門統計,目前我國大小農機企業已經達到了8 萬家,從國家支持的補貼產品目錄來看,補貼品種和型號在飛速的增長。
國家強力支持保證農機產業快速發展
每年的國家農業政策決定著農機行業的發展水平,我國已經形成了支持農業和農機發展的長效機制,2010 年農業連續7 年獲得了大豐收,但是為了獲得這個來之不易的成績,國家投入了巨額的補貼資金,各地政府和農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成本,農業經濟實際質量并不高,農民平均純收入增長速度低于城市居民,城鄉貧富差距繼續拉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糧價高企的情況下,為了保證農村穩定和國家糧食安全,預計國家仍將加大對農業投入和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2011 年國家六大經濟工作任務中,“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產品有效供給”被列為繼“發展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健康平衡發展”之后第二位,可見國家對農業的重視程度,會議提出強農惠農的思想認識只能增強不能削弱, 強農惠農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增加農業生產補貼,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 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力度, 把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多方籌集資金,切實增加投入,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 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
2011-2015年中國農機流通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盈利模式研究報告
新生力量涌入,行業集中度降低
農機行業的空前繁榮吸引著新生力量的不斷加入,據權威部門統計,目前我國大小農機企業已經達到了8 萬家,從國家支持的補貼產品目錄來看,補貼品種和型號在飛速的增長。從12 月9日農業部農機化司召開的研究部署2011 年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專門會議上了解到,2011 年補貼品種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將從2010年3600 種增加到5000 種,增長率近38%,補貼品種的增加,預示著更多的企業獲得補貼資格,在各種產品保有量劇增,需求增長率下降的情況下,新企業的加入必將分食和攤薄蛋糕。大類產品,如拖拉機、谷物聯合收獲機、大中型農機具的行業集中度將繼續降低,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將空前加大,同時新企業的加入也將不可避免的引發更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和低層次競爭,價格戰和營銷成本的激增將成為企業面臨的問題,所以企業必須在紅海競爭的環境中進行市場深入細分,定位目標市場,培養核心和差異化優勢,從而保證生存和發展。
產品結構調整加快
我國農機發展中長期存在“三多三少”(動力機械較多、配套農具少;小型機具較多、大中型機具少;低檔次機具較多、高性能機具少)的問題與“四重四輕”(重主機,輕機具;重制造,輕流通;重銷售、輕服務;重整機,輕配件)的問題,在農機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國家一直十分重視從政策上引導企業對產品結構調整,近幾年農機產品結構優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內外資競爭加劇
據統計中國農機需求量占全球30%左右的份額,是當前全球最大的農機市場,在金融危機的陰影長期驅之不散的情況下,傳統歐美農機市場一蹶不振,中長期看也沒有好轉的跡象。在此背景下,國外農機大鱷加緊了在中國的布局,2010 年是外資活動頻繁的一年。
如果說之前農機大鱷在中國是試探性經營和做市場培育的話,預計從十二五起,外資企業將開始發力,國外的資本、技術和成熟產品將會快速引入中國市場,本土企業可能會開始面臨真正的競爭,外資憑資本與技術優勢將快速實施市場滲透,而本土企業將為前期不重視基礎研發、同質化低層次競爭等付出代價,現有的競爭格局將被打破,同室操戈將可能變成一致對外,拉鋸戰、防御與阻擊將在各個領域展開,競爭的結果將可能象國內汽車行業一樣全面失守,也可能象工程機械行業一樣,一批本土企業和民族企業成長壯大,并且走出去去海外尋求發展空間和攻城掠地。
產能過剩,行業整合大幕開啟
2010 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優化產業結構,逐步淘汰落后產能,杜絕低水平重復制造。鼓勵農機制造企業戰略重組,加快集團化、集約化進程,形成若干個具有先進制造水平和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完善產業組織結構,形成以大型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相配套的產業體系和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集中度和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另據在農業部召開的重要農機化工作會議上農業部領導提出國家今后將加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行業整合,最終國內形成產業集群和年產值200 億元以上的6 個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