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船舶配套業發展建議
本文導讀:十二五期間我國船舶配套業發展建議:1. 使產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業務結構優化升級。2. 使科技創新成為帶動產業升級的主要動力。3. 完善產業鏈、產業布局和產銷服務體系。4. 通過加強生產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4. 通過加強生產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5. 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實現企業國際化。
內容提示:十二五期間我國船舶配套業發展建議:1. 使產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業務結構優化升級。2. 使科技創新成為帶動產業升級的主要動力。3. 完善產業鏈、產業布局和產銷服務體系。4. 通過加強生產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4. 通過加強生產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5. 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實現企業國際化。
我國船舶配套業靠投資拉動的“粗放式”、“低水平”發展已沒有出路,轉方式、調結構是面臨的緊迫任務。“十二五”時期,船舶配套業實現轉型升級需要抓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使產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業務結構優化升級。
促進龍頭企業實施戰略性兼并重組,推動同類或相關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企業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控制和壓縮過剩產能(如船用低速機、中速機),擴大國內短缺和空白的中高端產品產能(如通導自動化系統、核心零部件、艙室設備),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在發展先進船用設備的同時,積極發展該產品在海工領域及非船領域的應用,倡導多元化經營,并發展產品的服務業務。
2012-2016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2. 使科技創新成為帶動產業升級的主要動力。
對于已具有優勢的船用設備,不斷改進技術、完善質量、推出新機型,鞏固市場地位;在已有研制基礎的設備領域,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創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品牌船用設備,替代進口;強化船用設備總成設計和集成化、模塊化、系列化技術研發,實現打包和“菜單”供貨,提高市場競爭力;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展壯大,將其打造成為船用設備國產化和自主化研發平臺;以各種方式引進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配套設備設計、制造技術,實現自主設計和制造;大力發展符合IMO 新規范、新標準的節能、降耗、環保型船用設備,贏得市場。
3. 完善產業鏈、產業布局和產銷服務體系。
加快已形成優勢的船用設備(如主輔機)的關鍵零部件能力建設,完善產品的生產鏈,提高自配率,消除制造瓶頸;加快三大造船基地的中間產品及物流配套能力、毗鄰造船基地的配套園區建設,完善造船配套生產供應鏈;船用設備生產企業要提高產品營銷能力,以銷促產,完善產品的流通鏈,使企業降本增效;骨干船配企業為自主品牌產品建立全球營銷服務網,完善產品的服務鏈,使更多中國品牌設備打入國際市場。
4. 通過加強生產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
優化生產流程,從人工化向信息化管理和自動化控制轉變,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抓企業精細化管理,實現成本控制,降低管理費用,調動每個員工的積極性;提高營銷和服務水平,與關聯企業或客戶建立戰略聯盟關系,向流通領域要效益。
5. 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實現企業國際化。
企業通過技術引進、合作生產、合作研發、買斷國外先進技術、相互參股、購買國外小型設計企業、聘請國外專家等途徑,實現研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船用設備;骨干企業加速向新興造船國家出口船用設備技術和產品,加大對外投資;各類船配企業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成為全球船配產品供應鏈上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