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國煤運發展形勢淺析
本文導讀::“十二五”期間,在資源約束和消費需求拉動下,我國黑龍江和河南等原煤炭調出大省將成為調入大省,原供需基本平衡的重慶和四川等將成為煤炭大量調入地,同時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湖北和廣東等消費大省煤炭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
內容提示:“十二五”期間,在資源約束和消費需求拉動下,我國黑龍江和河南等原煤炭調出大省將成為調入大省,原供需基本平衡的重慶和四川等將成為煤炭大量調入地,同時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湖北和廣東等消費大省煤炭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穩定發展,能源消費呈快速增長態勢。尤其是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促使煤炭消費需求旺盛,消費量大幅度增長。
2008 年我國消費原煤28.11 億噸,生產原煤28.02 億噸,凈出口原煤509 萬噸。
2012-2016年中國無煙煤市場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2002~2008 年,我國原煤消費量年均增長10.8%,平均每年增加2.15億噸;原煤生產量年均增長8.3%,平均每年增加1.65億噸;原煤出口量下降了3841 萬噸,進口量增加了2953 萬噸。同期,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原煤比重由68.0% 上升到70.3%;在一次能源生產總量中,原煤比重由73.5% 上升到76.6%2.煤炭生產與消費布局分析我國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其中以晉陜蒙地區資源最為豐富,開采條件好,生產量大。2008年我國原煤生產總量中,晉陜蒙寧地區占51.1%,西南地區占12.0%,華東地區占12.0%,中南地區占10.3%,東北地區占7.2%,新甘青地區占4.3%,京津冀地區占3.1%。
我國煤炭消費主要集中在東、中部經濟較為的發達地區,其中沿海的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廣東等消費量較大。
2008年我國原煤消費總量中,華東地區占30.2%,中南地區占19.3%,晉陜蒙寧地區占13.9%,西南地區占11.6%,東北地區占11.3%,京津冀地區占9.5%,新甘青地區占4.2%。
(1)輸電對煤炭運輸影響分析
我國煤炭資源與消費需求地的逆向分布,也決定了我國電力與煤運一樣“由北向南”和“從西向東”遠距離、大規模輸送。
近年,超臨界空冷發電和特高壓輸電技術的發展,使煤炭生產基地加大了煤電建設力度,外輸電量不斷增加對煤炭運輸產生了一定影響。
然而,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的“三西”和新疆等地水資源極為匱乏,煤電基地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是水。在人民生活、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已不充裕,過多地將水資源用于發電,將給社會和生態環境帶來一系列嚴重后果。
為了解決煤炭資源與水資源的尖銳矛盾,許多煤炭基地確定了輸煤與輸電并舉的開發戰略與規劃。可以預言,相當長時期內輸煤仍是我國能源運輸的主要任務。
(2)“十二五”我國煤炭產消布局變化
“十二五”期間,在資源約束和消費需求拉動下,我國黑龍江和河南等原煤炭調出大省將成為調入大省,原供需基本平衡的重慶和四川等將成為煤炭大量調入地,同時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湖北和廣東等消費大省煤炭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
我國煤炭調出地將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山西、陜西、安徽、貴州和新疆。由此可見,隨著東、中部省區煤炭資源日趨減少和煤炭消費需求進一步增長,我國煤炭主要生產地與主要消費地逆向分布的格局將愈加突出。
“十二五”期間,我國除將進一步加快“三西”地區蒙西和陜西煤炭資源開發外,還將加大新疆、隴東和蒙東的煤炭開發力度,原煤生產重心將進一步向西移動。與此同時,隨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其煤炭消費需求增長速度將逐漸放慢;隨著承接沿海產業梯度轉移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內陸地區煤炭消費需求增長速度將進一步提高,我國煤炭消費重心將從沿海地帶逐漸向內陸地區轉移。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繼續出口部分煤炭,也將仍是世界煤炭進口大國。蒙古和俄羅斯進口煤炭主要在內蒙古和黑龍江消耗,從太平洋國家進口的煤炭主要在沿海地區消耗。